从“猪饲料”到“夜宵之王”,如今价格又腰斩:谁杀死了小龙虾的巨头梦?

500

产业欣欣向荣的背后,却是虾农十养九亏、餐饮品牌举步维艰。

作者:朱末

来源:快刀财经(ID:kuaidaocaijing)

夏日临近,“夜宵之王”小龙虾的价格却迎来了断崖式下跌。

据公开报道显示,小龙虾的批发价已从上市初期的30元/斤降至现在的约13元/斤;中规格的从40元/斤降到约17元/斤,大规格的从58元/斤下滑至32元/斤左右,几乎腰斩。不仅小青、中青这种基础款遭殃,就连“炮头”这种高端品类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价格下跌。

蓝鲸新闻记者从多位湖北养殖户处了解到,最近几天“小青”的价格已经跌到10元上下,甚至有养殖户报价跌破10元,而“中青”价格则在12-14元左右,已经历了超过一周的阴跌;在上海七宝蔬菜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的水产交易区,多位档口老板表示:“小龙虾的价格已经抄底了。”

500

作为全国知名的小龙虾产区,湖北潜江的小龙虾也面临价格下行压力。某潜江小龙虾养殖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3月初,其2.4-3.8钱/只的小龙虾,也要卖到20元/斤,如今直接降到了11元/斤,而3.8-5.8钱/只的小龙虾价格仅为15元/斤左右。

500

与惨淡的卖价相对应的,是需求量的节节攀升。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来,鲜活小龙虾的销量环比增长了惊人的606%,小龙虾调味品的销量也紧随其后,环比增长了78%,显然,消费者对小龙虾的热情并未减退。

明明市场需求量在不断上升,但小龙虾的卖价却持续下行,大跳水的行情,让无数小龙虾养殖户、经销商叫苦连连。

而从整个行业来看,经历过前些年的“小龙虾顶流”时期,近几年这个赛道的增速已稍有下滑。据红餐网2024年报道,截至2024年9月上旬,我国小龙虾相关企业注册量为1442家,同比减少5.2%;小龙虾相关企业存量为17900家,同比减少3.2%。

值得注意的是,小龙虾相关企业的注吊销量在2023年达到了1690家,创下了近五年来小龙虾相关企业注吊销量新高。

再切换到微观视角,小龙虾虽拥有成熟的产业链、先进的技术以及庞大的规模,然而低门槛引发的竞争与内卷却如影随形,千亿市场之下,至今未跑出一个真正的巨头。

当产业欣欣向荣的背后,却是虾农十养九亏、餐饮品牌举步维艰,如此割裂的现状,问题究竟出在哪?

01

避之不及到趋之若鹜

小龙虾如何火遍全国?

关于小龙虾如何成为夜宵之王的,网上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吃小龙虾需要剥壳,所以腾不出手玩手机,因此成了最好的社交食物。

但事实上,作为外来物种,小龙虾在上世纪20年代引进我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什么水花,常规做法是碾碎当饲料饵料,拿来吃的人寥寥无几。

500

并且,由于小龙虾生命力强,可以在水污染严重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下去,关于“小龙虾吃动物腐烂尸体”“小龙虾里面都是有毒物质”的传言甚嚣尘上,老百姓对小龙虾更是避之不及。一直到90年代,我国小龙虾总产量长期保持在年产五万吨左右,基本都是野生捕捞用于出口,国内供需接近于0。

谁也没想到,当盱眙县的调料商人许建忠用十三香重新定义小龙虾之后,小龙虾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转折,十三香口味的小龙虾出乎意料地打开了国人的味蕾,2002年夏天,盱眙县人民政府看准商机,举办“中国龙年盱眙龙虾节”,成功将“盱眙龙虾”的品牌打了出来。

500

趁热打铁,小龙虾从盱眙出发,接连占领南京、苏州、扬州等地,在各大夜市成为“座上宾”;2003年,小龙虾高歌猛进,进军上海,在寿宁路安营扎寨,当时所有的小龙虾店铺都有个统一的番号——“香巴岛”,每到夏季6点一过座无虚席,鼎盛时期有几千人围坐在街边吃小龙虾,好不热闹。

500

上海火了,又怎么少的了北京?在北京东直门的“簋街”,麻辣小龙虾也成了这条街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尤其 2006 年世界杯的时候“吃麻小、喝啤酒”更是成为了看比赛的标配,小龙虾人气空前。

这期间,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又让小龙虾的生意愈加兴盛。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6 年小龙虾产值为 564.10 亿元,经济总产值 1466.10 亿元,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近 500 万人,潜(钱)力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小龙虾的吃法也被中国吃货们开发的淋漓尽致,由于小龙虾本身没啥味道,所以能和多种烹饪方式结合,广谱性极高,能适应各地的口味,也能开发出更多的花头。小龙虾生煎、小龙虾盖饭、卤水小龙虾、干煸小龙虾、咖喱小龙虾等创意菜品层出不穷,当然,最受欢迎的还是十三香、蒜蓉、麻辣、香辣等传统主流口味,这三种口味占据了大头。

500

有需求就有市场,虽然我国的小龙虾产业起步晚,增长却格外迅速。2003-2019年,中国小龙虾总产量由5万吨增长40多倍至200多万吨,其中2018年增幅为45.1%,达历年最高。

加上小龙虾项目风险小,回报大,自然也引起了资本的关注,飞哥上品、潜江虾皇、热辣生活等企业都拿到数千万乃至上亿投资。

500

一时间各路品牌都红了眼,千军万马疯狂涌入,一时间小龙虾品牌遍地开花,原本的蓝海领域很快就被搅得一片通红。

02

供需失衡难以标准化

小龙虾为何难出巨头?

风口之下,小龙虾产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翻倍“井喷”。

2022年,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就已经达到了2800万亩,小龙虾产量更是达到了289.07万吨,比2021年的养殖产量大约高了9.76%;到2023年,全国小龙虾的养殖面积已经突破了2900万亩,年产量已经达到了300万吨。

而小龙虾的产区也从刚开始时的少数几个省份,逐渐辐射到了全国,以前小龙虾都是在中部地区、南部地区进行养殖,但如今连黑龙江、吉林、青海等地区都开始养殖“寒地小龙虾”。物以稀为贵,当全国各省区都成了小龙虾的养殖产区时,一到消费旺季往往出现扎堆“上市”、供过于求的情况,自然会对价格形成下行压力。

但畸形的是,小龙虾的批发价大幅下滑,却没能让多数消费者享受到“小龙虾自由”。在一线城市,小龙虾的客单价普遍在120元左右,三四个人一顿吃五百元左右很常见,即便如此,餐厅老板却纷纷大倒苦水,认为依旧是在“赔本赚吆喝”。

500

这是为何?众所周知,小龙虾的季节效应非常明显,夏天的小龙虾最为肥美,冬天的小龙虾冬眠肉质较少,这也造成了主流观念还是认为“冬天不是吃小龙虾的季节”,所以,在小龙虾行业中,有这样一句话“4个月赚钱,4个月保本,4个月亏钱。”

小龙虾消费的季节性决定了操作空间有限,门店得在旺季时获得相对健康的利润才能支撑全年的运营,这也导致餐饮界能把小龙虾生意做大的品牌并不多。此外,想打造一个品牌,也需要连续性的曝光和用户触达,小龙虾门店关几个月再开,非常不利于消费者忠诚度的建立。

500

最重要的是,相比于中餐的其他品类,小龙虾产业虽然规模庞大,但产业组织化、集约化程度并不高,供应链分散且不稳定,缺乏统一的生产规范和标准。比如,由于产地不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也不同,池塘养殖、鱼和小龙虾混养、小龙虾与河蟹混养或者是稻田养殖,造成小龙虾出产的品质、大小不一,使得餐厅的出品难以做到标准化、可控化,限制了餐厅的复制连锁扩张之路。

500

而小龙虾捕捞后的保存和运输,也是制约整个行业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尽管很多餐饮商家选择走冷链物流发货,但一车鲜活的小龙虾,从养殖场到饭店、菜市场里,分拣、装车、运输、卸货,经过每一级供应链都会造成一定的损耗,每个过程都能干死一批小龙虾,损耗率高达20%-30%。

再加上房租、人工、燃气等固定成本居高不下,小龙虾店的经营压力可想而知,折戟者不在少数。

03

预制菜品加剧市场竞争

小龙虾行业将行至何方?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此前报道,过去几年,小龙虾赛道涌现的不少明星创业公司,如今正面临倒闭转型、经营异常的困境。

曾经风光无限的“麻辣诱惑”由于战略性失误,导致门店收缩,拖欠的员工工资、供应商款项加起来负债上亿,市场急剧萎缩的同时,口碑减损严重;要做“小龙虾界的7-11”的堕落虾,门店数量曾突破1500家,如今却声量寥落;卷福小龙虾凭借创始人张嘉佳明星效应,迅速开店,没想到的是,不到一年时间十多家店铺几乎全部阵亡。

500

预制菜的出现,让线下龙虾店的生存更加面临挑战。和“鲜活现煮”的线下店不一样,预制小龙虾可以直接在产地附近烹饪包装冷藏,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运输、仓储等中间环节的支出和损耗,把小龙虾的价格打下来的同时,而且还延长了小龙虾的消费周期。

最重要的是它足够方便,炒好的小龙虾放在铝箔的食盒里,稍稍加热就能开吃,且吃小龙虾多是重口味,和常规菜品的求鲜求嫩完全不同,得以充分实现统一品控、统一制作加工、统一包装。

500

相较而言,预制菜似乎更具备市场空间,预制小龙虾渐成气候。安井食品旗下品牌“洪湖诱惑”的麻辣小龙虾、山东惠发食品推出的“惠发麻辣小龙虾”、美团买菜的预制菜品牌“象大厨嗨聊虾”、叮咚买菜2022年推出小龙虾预制菜品牌“拳击虾”、长沙网红大排档“文和友”也响应食客的需求,推出了预制菜小龙虾尾……

大型企业和品牌商的加入,势必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线下龙虾店不得不通过低价促销方式抢夺流失的客源,留意下就能发现,不少餐饮店都推出了低价小龙虾产品,比如某牛庄推出了66元3斤套餐,某湘菜馆推出了86元4斤套餐,个别门店的新客尝鲜套餐甚至能低至十几元一斤。

只是价格战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为了压缩成本,不少商家选择以次充好,在各大点评网上,充斥着消费者关于“死虾多、肉质松散”等问题的投诉,形成恶性循环。

虽然现在传统活虾现做的企业仍占90%,但随着小龙虾行业标准化进程的持续推进,这个行业也许最终会形成“以零售化为主,餐饮体验(堂食)为辅”的发展格局。

只是,预制菜也并非没有缺点,有的预制小龙虾看起来一大盒,解冻后“干货”却没多少,配料表上密密麻麻的添加剂,也让人心生担忧。

500

试问,当小龙虾也成了微波炉里的一人食,这种预制菜给的“小龙虾自由”,真的是我们愿意要的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配图仅供参考,无指向性及商业用途)

参考资料:

1.创业邦《吃出4000亿规模 谁阻碍了小龙虾的“巨头”梦?》

2.掌柜攻略《小龙虾24年成长史:从无人问津到17670家专营店》

3.红餐网《低至5元一斤、均价接近腰斩!今年没人疯狂“炫”小龙虾了?》

4.IC实验室《小龙虾价格暴跌,但年轻人不爱吃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