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辅导的危机:一个连员工都不在乎的公司,怎么能教人?
作者:高恒
猿辅导的这场危机,简直是活生生的一部“公关灾难”。
近日,一名猿辅导武汉公司的员工猝死不幸去世迅速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公众的愤怒几乎是一触即发,而猿辅导的回应却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甚至更具戏剧性。公司在回应中强调了“倒休假期”和“没有安排加班”,并称该员工是“优秀的员工”,工作态度勤勉有责任感。然而,这样的回应不但没有平息舆论,反而引发了更大的愤怒和不满。因为,猿辅导并没有从最根本的问题出发——员工的生命和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如何避免未来再发生类似的悲剧,才是公众真正关心的问题。
首先,猿辅导的回应暴露出一个明显的企业文化问题,那就是:对员工缺乏基本的关怀和尊重。企业文化的底层逻辑本应是“以人为本”,但猿辅导显然做不到这一点。在这起猝死事件中,公司回应强调“倒休假期”并“没有安排加班”,这句话一方面是在试图解释事实,但另一方面,表面上看似澄清了事实,实际上却在伤口上撒盐。为什么?因为这些表面上的“澄清”只是在说“你死了,但我们公司不负责”,而完全没有对死者家属以及员工的生活状况作出真诚的回应。它更像是一种让自己免责的机械反应,而不是对生命和工作的深刻反思。
事实上,猿辅导在过去几年的员工加班文化上,早就引起过媒体和员工的广泛关注。早在2023年,封面新闻就曾报道过猿辅导过度加班的问题。员工的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长长,形成了一个“996”式的工作环境。而这种环境,显然并没有给员工提供足够的支持与关怀,甚至在猝死事件之后,公众关心的不再是加班是否过度,而是公司是否有基本的人文关怀、是否为员工的生命健康着想。
一个连员工的基本权益都无法保障的公司,怎么能够指望它在教育行业做到真正的“育人”?教育企业的核心使命是什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未来,是让孩子们成长成才的希望。但如果公司本身缺乏对员工的基本尊重和关怀,又如何能有良心去从事教育这个神圣的事业?
猿辅导在面对这次舆情危机时,公关回应的表现,毫无疑问是一次失败的案例。危机公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短时间内稳定公众情绪,并通过有温度、负责任的回应,重建品牌形象。然而,猿辅导的这次回应,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它的回应语气过于冷漠,反而让公众更加愤怒。特别是“倒休假期”和“没有安排加班”这样的表述,完全忽视了员工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此时的公众关注的并不是加班是否在规定内,而是企业如何看待员工的健康,如何让这种悲剧不再发生。如果公司没有对员工的关怀和尊重,那么任何危机应对都将毫无意义,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事实上,最初的回应中,猿辅导并没有给予员工的家属任何抚慰、道歉或责任表态,整个回应的基调更像是一个“法律声明”,而不是一个真诚的道歉。面对公众舆论,猿辅导应当首先站在一个“人”的角度来进行回应,而不是在冷冰冰的数据和事实面前继续游离。
试想,如果当时的回应能够真诚地对死者表示哀悼,主动承担责任,并且承诺将进一步改革公司内部的工作环境,调整加班文化,甚至对家属提供合理的抚恤金与补偿,或许舆论的焦点就会从“猿辅导的冷血回应”转移到“企业是否能真诚承担责任”上。而猿辅导在危机中错失的,恰恰是这一点——“同理心”。
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中,“996”工作制早已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而猿辅导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在这个文化下,员工的健康、家庭生活和心理压力完全被忽视,所谓的“绩效”与“增长”成了唯一的追求。猿辅导也曾公开表示,要扩招员工以减轻加班压力,但从过去的经验来看,这种宣言往往只是空口号,员工的加班压力并未得到真正缓解。事实上,加班已经成了猿辅导的“默认规则”,甚至有离职员工透露,这种加班的文化依然根深蒂固。
在这种工作环境下,猿辅导的管理层显然没有意识到,加班带来的不仅仅是劳动强度的增加,更是员工身心健康的逐渐崩塌。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环境中的员工,逐渐失去生活的平衡,身体健康的隐患逐步累积。而这种积压的压力最终爆发出来,就是猝死事件的发生。
“996”是一种企业文化,但它的背后隐藏的是对员工生命的极度不尊重。而更让人痛心的是,这种文化并非偶然,它是猿辅导长期以来对效率的单一追求所致。无视员工身心健康的企业,最终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员工的身心疲惫,公众对品牌的信任危机,以及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
教育行业本应是一个富有温情和责任感的行业,它承载着国家未来的希望,是国家文化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手。作为一个教育企业,猿辅导的核心责任,不仅是教书育人,更应当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塑造能够对社会、对家庭负责的孩子。
然而,猿辅导的管理层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一个不尊重员工的公司,怎么能要求员工去尊重学生?一个对员工缺乏基本人文关怀的公司,如何能培养出拥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公民?一个没有人文底蕴的企业,怎能在教育这条道路上走得远?这不仅仅是管理上的失误,更是企业文化的彻底失败。
如果猿辅导想要继续在教育行业生存下去,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它就必须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猿辅导不仅要从技术上创新、从产品上提升,更要从管理上进行根本的改革。公司必须重新审视员工的价值,建立更加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提供合理的工作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加班,保障员工的生活和家庭。同时,猿辅导也应该更加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进行透明化的公关危机处理,尽快恢复公众信任。
猿辅导此次的危机,给所有教育类互联网企业上了一堂生动的课。教育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仅仅要注重产品和技术,更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注重员工的身心健康,注重每一个员工的基本尊严。没有这些,猿辅导的所谓“教书育人”只会沦为空洞的口号,无法真正实现它对学生和社会的责任。
猿辅导的悲剧,不仅是它一家公司之痛,也是整个互联网教育行业的警示。教育行业的未来,不能仅仅依赖技术和营销的驱动,更多的,应该是对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的真正重视。否则,猿辅导这样冷漠的企业文化,注定无法走得远,甚至可能被历史所淘汰。
猿辅导的公关危机揭示了这家公司冷漠、功利的企业文化。员工的生命不过是数据中的一个点,公司的回应更像是在做自我辩护,而非关心事件的真正本质——员工的生死与健康。当连基本的人文关怀都做不到,如何指望一个如此无情的公司去教书育人?猿辅导如果继续沉浸在加班文化与冷血管理中,它的教育使命只会沦为一句空洞的口号,最终为企业的未来埋下无法抹去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