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朽的大的力量要让位给新生的小的力量

​  1946年,毛泽东曾对美国记者斯特朗说,腐朽的大的力量要让位给新生的小的力量。力量小的要变成大的,因为大多数人要求变。

  快80年过去,21世纪已经进入第三个10年,曾经在国际上一家独大的美国,如今日益身陷发展陷阱、政治乱象、理念冲突、道义洼地,正在上演历史性、结构性、根本性的剧变。

  一、更下行的美国

  从全球化的擎旗者到破坏者。美国曾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也是最大受益者。但近来却频频将自身困境甩锅全球化,从钢铝税到电动车制裁,从芬太尼管制到无差别“对等关税”,招招都在拆解世界贸易体系和规则秩序。

  世贸组织(WTO)总干事伊维拉预计,美国的关税政策将导致全球贸易萎缩1%、实际GDP长期下滑近7%。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评估显示,如果美国的关税政策全面落地,欧盟、美国GDP将分别萎缩0.4%和0.17%。彭博社分析,美国加征关税将导致全球供应链成本飙升40%。

  从全球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到拖后腿。靠着美元霸权、科技霸权、军事霸权三大法宝,美国吃着二战后的全球化红利当了几十年“优等生”。然而随着美式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矛盾日益激化,美国经济困境由周期性波动转向结构性危机,高成本、高债务、高通胀已成为“新常态”。联邦债务雪球越滚越大,直逼37万亿美元,2025财年前五个月赤字就飙出1.1万亿美元,均为历史最高值。

500

  ▲ 2025年4月,美国主权债务余额已逼近37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超过120%。

  密歇根大学近日调查显示,美国消费者预计一年后的通胀将上升6.7%,为1981年以来最高水平。摩根大通、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等均已将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提高至60%以上,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斯洛克的预测则高达90%。这个曾经的全球经济火车头,现在成了手持关税大刀的最大风险源,已经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2025年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期从3.3%砍到2.8%。

  从全球经济治理的带路人到绊脚石。美国是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和多边贸易体制的主要创立者。然而随着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美国长期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弊病日益凸显,要么代表性缺失,要么公平性不足,难以充分有效发挥作用。

500

  ▲ 2025年4月,IMF宣布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8%。

  以世贸组织为例,美国拖欠会费累计达2570万美元,多次阻挠上诉机构法官遴选导致争端解决机制部分瘫痪,滥施关税更严重违反了世贸组织关税减让、最惠国待遇等义务和原则。《日经新闻》网站刊文称,关税战使全球自由贸易体制陷入危机,“美国梦”对世界来说堪称一场噩梦。与此同时,崛起中的发展中国家,因为发出了改革全球经济治理的呼声,已不可避免地遭到美国的打压和制裁。

  二、更撕裂的美国

  贫富鸿沟拉大。美国打着“自由市场”旗号推行私有化浪潮,放弃强征累进税、削弱工会、放松金融管制,纵容金融巨鳄、产业寡头、科技新贵结成“利润收割者联盟”,加速扩张和剥削。政商旋转门不停转动,社会财富持续向资本顶端倒灌,中产阶级和劳工阶层被边缘化,所谓“橄榄型社会”早已异化为“金字塔型”。

  2024年,美国贫富差距的风向标“基尼系数”已经攀升至0.485,创下了50多年来的历史新高。美联储数据显示,美国顶端0.1%家庭的财富占有率达到创纪录的13.8%,而底层50%家庭只有可怜的2.5%。

  政治极化加深。美国“三权分立”鼓吹的“权力制衡”早已变了味,去精英化、清理“深层国家”呼声日益高涨。根据CNN等公布的最新民调,美国民主党支持率已跌至29%、为1992年以来最低,共和党也仅有36%;在独立人士中,分别有48%、57%的人认为民主党、共和党过于极端。

  联邦参议员伯尼·桑德斯疾呼,贫富差距拉大与政治极化已经在美国形成恶性循环,美国老百姓的需求与压力遭到统治阶级的忽视。

  族群矛盾激烈。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2045年白人将不再占据美国人口多数,拉丁裔已经成为加利福尼亚州第一大族裔。少数族裔在美国社会的话语权虽有所提升,但离“当家做主”还差得很远,“白人至上主义”势力日益膨胀并走向极端化和暴力化。

  洛杉矶郡相关机构近期公布的2023年仇恨事件报告显示,非洲裔遭遇的种族仇恨事件占比达52%,比前一年增加12%,由巴以冲突引发的仇恨事件增长了2150%。

  思潮对立加剧。美国老百姓普遍对“政治正确”积怨已久,右翼民粹势力凭借“保家、保种、保教”理念回归,历经3次大选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基本盘。但美国进步派近日发动了超过1200场、50多万人参与的反政府示威,进步派联邦议员还在美国多地发起“反寡头政治”巡回路演,证明左翼进步思潮仍有市场。

500

  ▲ 2025年4月,全美多地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

  随着2026年中期选举开幕在即,“自由派VS保守派”的左右互搏将在美国政治、社会等广泛领域再度激化。

  三、更松散的美盟

  “回不到从前”的跨大西洋关系。从“不提高国防预算就退出北约”到“欧盟的成立就是为了对付美国”,美国对盟友体系的认知定位发生重大逆转,跨大西洋关系产生80年来最大裂痕。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最新民调显示,仅22%欧洲人视美国为“盟友”。《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罗杰·科恩坦言,西方“单一战略行为体”早已坍塌,所谓“西方”概念已经荡然无存。

  为“去美国化”做准备的盟友。舆观(YouGov)最新民调显示,超过七成的英国、瑞典、丹麦民众支持对美国实施报复性关税。原本跟着美国对华“去风险”的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眼下正盘算着如何对美国“去风险”“降依赖”。  

  法国总统马克龙等多次强调“欧洲需要增强战略自主”,德国候任总理默茨也表示,在美国逐渐退出、甚至可能完全退出欧洲的情况下,要将自身安全的责任掌握在自己手中。

  四、更盲动的美国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曾写道:“美国正面临一场关乎其存亡的危机,越来越缺乏安全感,不断发出‘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的疑问。”瑞典跨国和平与未来研究基金会主席约贝里也曾指出,今时今日,美国外交政策已堕落到过度依赖威胁、制裁、战争、排斥异己、拉帮结派、力量投送、妖魔化他国。眼下,世人正亲历关税讹诈、筑墙设垒、退群毁约等倒行逆施,对美国在维护霸权过程中表现出的冒险性、极端性、破坏性有了更深的洞察。

  单从滥施关税上看,美国以简单粗暴的计算公式,对世界各国强行摊派“空气税”,就连赫德岛、麦克唐纳群岛之类人迹罕至的偏远小岛也不放过。结果中国不跪,世界不倒,反倒是美国人民被逼上了街。美国政客们朝令夕改,开始盘算怎么“挟世界以令中国”,结果中国的电话没等来,等来的是一场美元资产大逃杀。熬不下去的美国改口要大幅降低对华关税,甚至撒谎误导世人称中美正在谈判,结果迅速被中国拆穿。连美国自己的主流媒体都普遍认为,美国政策稳定性、执行力、可信度已严重受损,世界各国寻找更可靠伙伴在所难免。

500

  ▲ 美国正身处退出历史舞台的“悬崖”。

  历史从不偏爱某个国家,霸权兴衰终是历史规律的必然结果。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提出,导致帝国衰落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依赖军事威胁、权力过度扩张、贫富差距过大、过度消耗资源、心存维霸幻想、理念思潮冲突。这些标准美国是不是符合,大家心里已清楚。腐朽的力量是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世界也是时候好好为“后美国时代”的世界秩序做准备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