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 DOGE 改革:大胆突破还是自食恶果?

马斯克 DOGE 改革:大胆突破还是自食恶果?

撰文:雅礼学人

2025 年 4 月 27 日星期日

埃隆・马斯克这号人物,在商业圈那可是神一般的存在,特斯拉、SpaceX 在他手里玩得风生水起。可他接手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搞改革这事儿,却闹得是一地鸡毛,争议大得能冲破天。DOGE 号称通过裁员、终止合同这些操作,给政府节省了 1600 亿美元,可这数据,咋看咋不靠谱,简直就像在玩数字魔术。

先来说说这数据夸大和透明度的问题。DOGE 说省了 1600 亿,可真把账目翻出来一看,实际公开列支的也就 220 亿美元,这和宣称的 1300 亿美元,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就拿那个 “收据墙” 来说,里面好些项目实际节省数额被爆是夸大其词,水分大得很。这就好比你去商店买东西,商家说给你打了骨折价,结果一看账单,折扣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而且,DOGE 算节省金额的时候,只盯着眼前那点直接节省的,长期经济成本全被抛到九霄云外。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估算,IRS 裁员 40%,未来十年因为税务审计减少,税收得损失 3230 亿美元;马里兰大学等机构分析,科研资助一削减,每年能造成 160 亿美元经济损失,还得减少 6.8 万个岗位。这些间接损失,DOGE 提都不提,这不是典型的报喜不报忧嘛。

 再看看法律和程序方面,那更是争议不断,各种幺蛾子事儿频出。

 4 个州检察长联合起来搞诉讼,为啥呢?就因为 DOGE 在那行使重大权力,可没经过参议院批准,这不是明摆着违宪嘛。联邦法院也多次出手,直接叫停 DOGE 的改革措施,甚至把 DOGE 进入财政部支付系统的权限都给封锁了,这就相当于把 DOGE 的 “财路” 给断了。还有啊,马斯克自己的 SpaceX 手握超 100 亿美元政府合同,这时候他主导财政部、教育部等机构的审查,谁能保证这里面没利益冲突?这就好比裁判自己也下场比赛,还兼任计分员,这比赛能公平吗?

 社会和公共服务领域,更是被 DOGE 这一通改革搅得乱七八糟。到 2025 年 2 月,8.45 万名联邦雇员被裁,像国家卫生研究院、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这些公共服务部门,人一被裁,医疗研究的连续性都成问题。民众可不干了,抗议声此起彼伏,公务员也开始罢工,都累计 6 次了。抗议者们说得没错,这改革感觉就是在威胁社会保障和关键服务。在国际上,美国也因为 DOGE 改革丢尽了脸。美国国际开发署一关闭,对外援助项目全受阻,药品都滞留海外了,国际社会都开始质疑美国还算不算靠谱盟友,这不是自己砸自己招牌嘛。

 DOGE 改革,说白了就是在短期成本和长期收益之间走钢丝,可这钢丝走得太不稳,随时都有掉下去的危险。从短期来看,成本高得吓人。公共服务伙伴关系(PSP)估算,本财年纳税人得掏出 1350 亿美元的成本,这钱都花在给被裁员工带薪休假、错误解雇赔偿,还有各种诉讼费用上了。而且,强制到岗政策和裁员潮一搞,联邦雇员们士气低落到谷底,工作都没心思干。教育部预算削减 82% 后,课外补贴项目大量终止,这不是坑了学生嘛。

 长期收益呢,说得挺美好,可到底能不能实现,谁心里都没底。DOGE 引入 AI 审核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像 SpaceX 技术确实把国防部采购周期从 327 天压缩到 89 天,法规审查效率提升 40 倍。要是改革能顺顺利利推进下去,也许真能让政府运作模式焕然一新。裁撤冗余机构,像 USAID,终止低效合同,这确实能减少浪费,可公共服务质量也得顾着点吧,不能为了省钱啥都不管了。

 不过,DOGE 改革想推进,还得面对一堆政治和制度上的拦路虎。DOGE 宣称要削减 2 万亿美元,可这目标得动医保、社保这些 “政治雷区”,特朗普之前还承诺不削减这些项目呢,这目标看着就像空中楼阁,可行性基本为零。预算削减得国会批准,民主党掌控的参议院能轻易同意吗?肯定得各种阻挠。法院那边也频繁干预改革进程,叫停公务员解雇计划,这制度性约束把 DOGE 捆得死死的,想大展拳脚太难了。

DOGE 这场改革,马斯克想用企业思维把传统官僚体系彻底颠覆,想法挺大胆,可手段太激进,“硅谷式” 的操作完全不顾现实情况。效率和公平、个人权威和制度约束之间的矛盾,被暴露得明明白白。马斯克喊着 “政府必须像科技公司一样运转”,可现实是,短期内社会成本高得离谱,数据真实性遭人质疑,法律风险还一大堆,这场改革就像一场高风险的赌博。要是不能把各方利益平衡好,DOGE 最后可能就成了 “效率至上” 的牺牲品,到时候,它留给美国的,可能就只是重新定义公共治理边界这个教训了,至于在效率和民主问责之间找到平衡点,感觉还遥遥无期呢。这场改革,到底是美国政府的一次大胆突破,还是一场自食恶果的闹剧,咱们就接着吃瓜,看后续发展吧。

 注:DOGE :政府效率部,是特朗普未经国会批准的部门,但是权力似乎大得很。

本文参考了环球网、环球时报、中国新闻周刊、中国青年网、财联社等网站的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