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4发歼36是怎么回事情?歼轰46应该是最好的表述!

前言

网络上最近开始流传着4发的歼36的事情,起飞重量达到66吨,内部载荷达到12吨,定义为一种超远程重型的超声速隐身战斗轰炸机,这个事情听着让人十分惊诧,因为这种把机身内部塞满了发动机做法,会导致内部空间是无法装下12吨战斗载荷的和大航程燃料,除非这个吨位能够达到90吨级别,与现在轰6K近似,但由于飞机尺寸太大,整体结构强度下降,是不能做高机动飞行,只是具备有限的机动空战能力,以对地对海打击为主。

500

一直就有南北六代机各有三型号的说法,4 发歼 36 的传闻或为想象的产物。但这种拓展思维,值得我们暂且放下真假,以歼 36 为起点,探讨一下 90 吨的超声速隐身战轰。

这里强调一下,所谓歼36一直是网络命名,据说是来源于3发6代机,所以叫作歼36,以此类推4发歼轰-6代机应该叫作歼轰46……

对于这种重于空气的飞行器,人类想象了几千年才让它飞起来,而对于歼轰46重型隐身高性能战机,那么就需要N次方的想象力才够!

500

根据网络上说法的歼轰46具备超巡和5000公里的作战半径12吨的载弹量,和这个比较接近的案例就是FB23,也就是在F23基础上拓展出来的战斗轰炸机,随着YF23战斗机落标,这些方案也就停留在纸面上了,给大家看个效果图,参考一下而已。

500

500

500

FB23的飞机长度达到了32米,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60余吨,在携带8枚908公斤制导炸弹,也可以携带AGM158隐身巡航导弹,亚音速巡航作战半径接近4500公里,飞行时间10.5个小时,超声速作战半径3000公里,飞行时间4.5个小时,如果炸弹换成8吨油箱,那么航程能够达到11300公里,飞行时间达到13.5个小时.对于这么大体积的飞机能6G的机动已经是极限了。

重型远程隐身轰炸机必然性

现在战争取得制空权才能获得胜利,而获得制空权目的以暴风骤雨般的火力持续碾压地面 ,彻底摧毁对方的抵抗,但如果对方的防空火力密度很高,也会让对方虽战斗机可用,却可以依靠大量防空导弹限制对方的空地打击火力,乌克兰战场就是这种尴尬场景。

苏34战斗轰炸机在呼啸的地空弹弹群机动穿梭,稍有不慎便化作坠落的火球,开战以来已经损失近26架,号称飞行坦克的苏25攻击损失数量达到30架。空中火力投放举步维艰,战场态势陷入僵局!

500

500

而在1999 年的科索沃战争中,花旗空军也是先击落了对方数量有限的战斗机后,B - 2 隐身轰炸机才长途奔袭数千公里,对南联盟的防空阵地、军事指挥中心等关键目标投放了大量的908公斤制导炸弹,准确命中目标,迅速摧毁了南联盟的军事作战体系。但随着技术进步,即便B2这种隐身轰炸机,进行抵近轰炸机风险太大,所以需要一种载弹量大,隐身能力好,速度快的隐身战轰。而这类隐身战轰弹仓容积受限,扩容办法就是扩大容积,增加起飞重量。在这种情况下90吨的歼轰46出现就是一种必然。

战斗轰炸机的历史:

半个世纪前,华约与北约大量装备战斗轰炸机,这些“炸弹卡车” 载弹量大,具备强大的超低空突防能力,像美国的 F-111、苏联的苏 - 24 以及欧洲的 “狂风” 都是其中代表。究其缘由,当时各国多依赖地面雷达预警,致使低空出现大量探测盲区。

战斗轰炸机便借此优势,穿透敌方防空网,打击敌方纵深目标。但如今,随着预警机与地面低空防空系统的广泛应用,这种低空突防战术风险剧增。况且,苏- 30、苏 - 34、F-15E 等重型空中优势战斗机,同样拥有强大的对地打击能力。但随着防空技术进步,这类战斗机实施对地攻击也不安全。

500

反观歼轰46远程隐身战斗轰炸机,凭借隐身性能与高速特性,能直接从高空穿越敌方战区。遭遇敌方战斗机时,其空战能力与超音速巡航性能,可实现“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撤” 的灵活作战。所以隐身战斗轰炸机已成为重塑战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其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且深刻的。

歼轰46对传统作战模式的颠覆

在传统空战体系中,防空预警主要依赖地面雷达与空中预警机,构建起看似严密的探测网络。然而,隐身战斗轰炸机凭借独特的低可探测性设计,打破了这一平衡。它能够利用敌方防空体系的探测盲区,无声无息地穿透,敌方的防空体系,直接深入敌方战略纵深地带。

就像在1991 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 F - 117 隐身战斗轰炸机凭借其隐身性能,多次成功穿透伊拉克防空网络,对巴格达的指挥中枢、通信节点等核心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歼轰46重型隐身战斗轰炸机改变空战的攻防态势

以往空战,双方战机需要在相互发现后才展开拼杀。但歼轰46隐身战斗轰炸机利用自身隐身优势,能够在敌方战斗机的有效探测距离之外,率先发现并锁定目标。它可以提前发射超视距空空导弹或空地导弹,达成“先敌开火” 的作战目的。反击?在歼轰46 的利刃下,敌方战机连挣扎的资格都被剥夺!

隐身轰炸强化了对时间敏感目标与运动目标的打击能力:

时间敏感目标,如处于机动状态的导弹发射车、临时搭建的指挥通信节点等,这些东西像是沙漠里的毒蛇,一转眼就钻到地缝里, "打击窗口"短暂,隐身轰炸机凭借低可探测性,能够在敌方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快速接近目标区域。例如,在敌方尚未完成目标伪装、转移部署前,就突然出现在目标上空,利用其携带的精确制导武器迅速发动攻击,给敌人留下的是未说完的惊呼和转瞬即逝的绝望!

高速与先进航电:现代隐身轰炸机通常具备较高的飞行速度和先进的航电系统。高速飞行能力使其能在短时间内抵达目标区域,减少目标移动带来的影响;而先进的航电系统,如高性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红外搜索跟踪装置,配合人工智能辅助的目标识别与锁定算法,能够快速捕捉和锁定运动目标。

例如海上航行的舰艇编队、陆地高速行驶的装甲车队,即使处于运动状态,隐身轰炸机也能凭借其航电系统迅速完成目标定位、轨迹预测,并发射空地导弹、制导炸弹等实施精确打击。

500

灵活的作战:隐身轰炸机可以从多个方向、多种高度接近目标,增加了敌方防御的难度。在面对时间敏感和运动目标时,能够灵活调整作战路线和攻击方式。此外,通过与卫星、无人机等其他作战平台实时共享情报数据,隐身轰炸机可以及时获取目标的最新动态信息,根据战场态势变化,随时改变攻击计划。

载弹量

90吨级别的4发歼36将去掉背部进气道,使用两侧面进气道,外形上更加流畅,内部空间布置上更加方便,增加内部弹舱挂载和载油量,如果机体长度达到30米,那么是能够设置大型弹仓,带弹量达到12吨,相当于12枚1吨级别的制导炸弹。 

500

1000公斤级别制导炸弹,由于其爆炸威力、弹片杀伤和穿甲能力的综合作用,能够对各种类型的目标产生巨大的毁伤效果。无论是军事设施,如机场跑道、防空阵地、雷达站等,还是民用基础设施,如桥梁、发电厂、大型工厂等,一旦被命中,都可能遭受严重破坏。大量投放这种级别炸弹会对地方的作战行动或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一个远程弹道导弹旅一次最多也就是能够发射24枚导弹,而歼轰炸46出动两架就能完成任务。而小直径炸弹携弹量能够达到100枚左右,火力密度更高。

航程与速度

远程飞行的轰炸机飞机载油比和最大起飞重量(载油系数)一般达到50%左右,升阻比在15以上,亚音速巡航程能够达到1万公里以上,B52轰炸机升阻比达到22,加上0.64载油系数,做到1.6万公里航程,歼轰46如果达到5000公里作战半径,那么载油系数不能低于50%,升阻比15到18,使用4台WS15发动机,起飞推重比接近0.8,在歼36中展弦飞翼布局条件下,能够进行1.8M的超巡飞行,最大航速不低于2.2M。

500

500

结束语:

90 吨级的4发歼轰 46 凭借超大载荷与航程优势,成为体系中的火力打击平台,可携带大量精确制导弹药,对敌方纵深目标实施饱和打击;歼 36 以优异隐身性能和高机动性,承担 "踹门" 重任,率先撕开敌方防空体系缺口;轰 20 则凭借超长航程与战略威慑力,执行跨洲际远程打击任务。三者分工明确,歼 36 破防、歼轰 46 压制、轰 20 决胜,构建起从战术突袭到战略打击的完整打击网络,如同天网笼罩战场,从战术前沿到战略纵深,任何目标都无处遁形。当战机引擎轰鸣声撕裂长空,便是敌方防线崩溃、失败降临之时。

庆幸的是这些都掌握在文明手中!

扇歌 - 科幻平台 更多原创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