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喜蛙:天涯风景,人生旅途,读书写诗
天涯风景,人生旅途,读书写诗
文、曹喜蛙
蓝棣之教授肖像
题记:蓝棣之教授是富有传奇色彩独具魅力的中国现代诗研究者。
蓝教授走了
那个一点不老
风趣的老头子走了
找他几张照片
网上却没有
这一回我又失手
网上多的是他编的
一本本经典诗选
尤其他写的一本一本书
有《现代派诗选》
《新月派诗选》《九叶派诗选》
《何其芳作品新编》
更有《正统的与异端的》
《现代诗名著名篇解读》
《现代文学经典—— 症候式分析》
他是中国现代诗
研究权威,更是
新一代诗人的观察者
21世纪初,那个下午
蓝老头与黄以明喝咖啡
黄老师是他毕业的研究生
我请他们喝的咖啡
我的狼、狮子与狗
那天就被悄悄放出……
2025、4、24于北京月牙殿
备注:
蓝棣之(1940年5月—2025年4月24日),男,生前为文学学科责任教授,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兼任《文学评论》编委,《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委。在海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编纂与主编图书40余种。主要学术专著有:《正统的与异端的》《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现代诗歌理论:渊源与走势》《现代诗名著名篇解读》等。 2025年4月24日,蓝棣之先生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病逝,享年85岁。
蓝棣之教授
2、致魏兄家川
今天是
世界读书日
魏兄代表诗人去读书
兄弟们负责点赞
魏兄兼职在讲台上
向下面的诗人招招手
魏兄教大学生的
他看我们任何人
个个都是大学生
这回魏兄
到钱学森中学
开一个讲座
这些中学生真幸福
就当提前上了大学
可以直接读研究生
当然也可以到社会上
去躺平,也可以专去
花资本家的剩余价值
或者也可像我这样
一瘸一拐,一拐一瘸
在大风大浪里去写诗
人生常常都有一阵风
但读书却是一辈子的事
不像老天不读书就会乱刮风
2025/4/23
贾谬、梁小斌、黄以明、曹喜蛙、爱诺
3、行星K2-18b
题记:媒体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氢海行星。
太阳系外
一颗行星
像太阳村外
另一个村庄
人类渴望
许多朋友
开始一点点
认识宇宙
天文学家
一直潜伏在
望远镜前
等着小鬼子
报告距离
还有124光年
但伙伴们也不敢
随便大声喘气
对方的质量、体积
分别约为我们的
8.6倍、2.6倍
此刻屯军狮子座
大气层中有
二甲基硫醚
和二甲基二硫醚
分明有佛的大指纹
此刻,我们是
他们的彼岸
一团团海浪的集团军
正扑面卷来……
2025、4、23
爱诺、曹喜蛙、祁国、林子、谷禾、林童、瓦兰等
4、峥嵘岁月
哦——老同学
中学比我
就高一班
原来以为
会大我一岁
谁知竟是同庚
你确实比我
要成熟
尤其更有志向
不像我
有点懒散
懒散了一辈子
大学毕业
你从省报
去了南方
后来知道
又去深圳
依然记者
这一去
一辈子
就扎深圳
这些年
你是如何
熬的白头翁
深圳那边
风景独好
你的事业
也很成功
啊,老同学
峥嵘岁月……
2025年4月7日于北京月牙殿
施维、江湖海、戴其苍、魏家川、欧罗巴海、爱诺、煮梦子
后记:
天涯风景,人生旅途,读书写诗。我搞过十几年的旅游媒体,知道一路最好的风景,不过是结识了一帮江湖朋友而已。我搞了几十年的艺术评论,也是那些艺术家几乎成了朋友我才会动笔。
读书人都是寂寞的,放下书本,面对黑夜,总免不了与看不见却活灵活现的那个古圣贤暗下对话。
读书人这里主要是特指脑力劳动者,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与古人所处的生态环境完全不一样,古人一生大不了就是一两个职业,而现代人似乎也是一两个职业,但可能面对的职业事业却相当复杂,所以现代人的生存挑战性相当大,总是要面对工作的变换,如果不能接受经常性的能上能下不确定性,常常就会被所谓现代性所折磨,卡在某个悬空脚不着地的当下。
现代人所处的环境是信息传媒的大爆炸时代,尤其现代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AI当下,这个时代的人大多都是病态的,面对快速变化的节奏,几乎人人都要面对幼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衰年的一再考验,每过一关就会淘汰一批人,不确定几乎成为一种高铁常态。
黄以明书法 李清照词: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能够保持一种读书人建康的常态,是消解现代人常常要急转弯不可避免的处于虚无病态的唯一办法,要做一个现代的建康人是相当难得的,因为几乎人人都会在某一刻被推进一种亚健康空间的灰色阴暗地带,常常呈现为焦虑、抑郁、暴躁、沮丧、戾气等,甚至转化为反社会性、反人类性。
读书是汲取性的人性建设,呈现出来的形态各种各样,如教师、艺术家、评论家、文学家、诗人、思想家、律师、记者、媒体人、科学家等,读书不能仅仅是吸取还要能输出创作消化,不然就会成为知识胖子、知识巨婴或没有灵魂的AI人。
每一个行业也都会人才济济,冒出的顶尖人物自然只能是少数,这个完全可以根据金字塔结构的概率算法去计算,所以才会有行行出状元的说法,理论上现代社会人人都可以出名几分钟、一天、一阵子,不管是出好名还是出坏名总之都有机会,但很多人往往不能把握他出名的那几分钟,准备工作做的好的,就能得益于那几分钟,一辈子就吃这几分钟就够了,准备工作做的不好的一旦滑下去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一个人一辈子要踏实,不要仅仅是妄想什么空想什么,每个羊都会有一块草地,上帝不会饿着哪只羊,吃好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把自己的那一份责任田种好,没事的时候就好好读书,当下有事就干好事,当然书读多了想象力就会丰富,也就能把干的事干成大事干的漂亮,一辈子仅此而已。
读书就是摸索灵魂回家的路径,诗人、艺术家的创作,其实都是面对亘古的千年自己才有灵感,那个宇宙的家在宇宙大爆炸后就开始建设了,那是一幅灵魂抽象的团像,那是激光,那是量子,那是火,那是起哄,那是生灭的归宿。
2025、4、24于北京月牙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