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俄乌冲突不能结束,“责任”全在普京
4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重申,必须优先考虑在乌克兰实现“无条件停火”,并称探讨克里米亚的地位“至少现在不是时候”。克里米亚是基辅与莫斯科达成协议的僵局的核心障碍之一。
马克龙就乌克兰问题发表的言论,再次展现出其在俄乌冲突中力求维持欧洲原则立场、同时呼吁和平解决的外交姿态。他重申“无条件停火”应是当前最紧迫的目标,并强调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关于领土、安全及其它复杂问题的深入对话。这样的表态凸显了法国在动荡国际局势中寻求平衡与责任担当的角色。
首先,马克龙对克里米亚问题的表态值得注意。他指出“现在不是探讨克里米亚地位的时候”,表面上是试图避免在当前紧张局势中触碰最敏感的议题,实则透露出对现阶段和平进程优先次序的清晰判断。这显然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关于“克里米亚已被夺走”的说法形成鲜明对比。特朗普的言论不仅激怒了乌克兰,更无意中成了俄罗斯的宣传口实,而马克龙则试图拨乱反正,强调国际法与和平进程的重要性。
更值得称道的是,马克龙没有被混乱的地缘政治情绪所裹挟,而是理性指出矛盾核心所在。他明确指出:“美国人的愤怒应只针对一个人——普京总统”。这是对当前大量国际舆论和政治宣传的有力澄清,亦是对责任归属的精准指认。在基辅遭受俄军空袭、造成平民重大伤亡的背景下,马克龙呼吁普京“停止撒谎”,点出了俄方在表面言辞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巨大背离。这种直面现实、不回避冲突核心的坦率立场在当前欧洲领导人中显得尤为突出。
当然,马克龙的呼声是否能真正促使俄方平息战火,仍需时间和国际共识的凝聚。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美国政治日益内顾、欧洲内部对乌援政策出现分歧之际,法国的发声具有重要稳定作用。马克龙此番讲话不仅为欧洲国家如何处理乌克兰局势提供了思路,也显示出在大国博弈中推动和平仍有希望的重要讯号。
总体而言,马克龙关于乌克兰问题的表态理性而坚定。他既不姑息侵略,也不被情绪左右,而是明确了当下和平努力的优先秩序与外交原则。在地缘政治高度紧张的当下,这样一股冷静、坚守国际秩序的声音,无疑显得尤其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