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养老育儿记(8)我为宝宝做美食,家传爱的滋味
家家都有自己的味道,这味道会让长大的孩子记得回家的路
宝宝挑嘴,大家说是被我惯的,理由是我给宝宝做的那些吃食,太丰富,太精细。但我不同意,宝宝挑嘴何尝不是她热爱美食呢,这应是人性使然,天生禀赋。
据我观察,宝宝不论吃什么都特别特别细心,这正是天生爱美食宝宝的必备素养。一次,我把一小块三文鱼肉塞进宝宝嘴里,奇怪了,宝宝吃了老半天仍是抿嘴在做咀嚼的动作。我猜,家宝嘴里一定有别的东西。于是,我摊开手伸到她嘴边,示意她吐出来,她就乖乖吐出了一枚细小细小的鱼刺。
厉害了,我的家宝!她还不到两岁,已经很拎得清,鱼肉吃是好的,那难吃而危险的鱼刺是万万不能胡乱将就咽下去的。
有几次,我和老婆都以为半肉半筋的牛肉已被炖烂到了舌舔即化的地步,可是,我挑了两块喂进宝宝嘴里,她美滋滋地咀嚼、吸吮了半晌,最后嘴里依旧含着什么似的。我把手伸到她嘴边,她条件反射地往我手上吐了一小团东西。我定睛一看,好家伙,那牛肉竟然被吸干了汁液制成了“牛肉干”。
我开玩笑说,宝宝的喉咙里一定内藏了一个极细密的网筛子,“牛肉干”就是被她筛出来的。
不仅如此,宝宝还特别喜新厌旧。再好吃的,哪怕一天只吃一餐,万万接受不了连续吃上三天。
想让家宝餐餐吃饱,摆在我和老婆面前的是“华山一条道”:饮食的花样必须丰富、做工必须精细。于是,我使出十八般厨艺、七十二变手法,粗略总结,至少为宝宝亲手制作了八大样的饮食。每每,宝宝吃到开心处,她都会很淑女地轻轻拍着小手掌,虽然听不到响亮的掌声,彼时无声全然胜有声。
说起八大样饮食,那是我自己的分类法,即糊、汤、饼、羹、面、果、蔬和零食等八大样式。
八珍米糊
宝宝因为母乳不足,月子后期就开始添加配方奶粉,六月龄后,宝宝断奶,配方奶成了主要的营养来源。为了让宝宝的营养多样化,在她三月龄时,我果断地给她添加了辅食——八珍米糊。这八珍米糊秉承了我的餐饮传统:配料讲究、做工精细。
八珍米糊的食材配料,主要有五常大米、云南紫米、建宁白莲、浦城薏米、贵州糯小米、岳西茯苓粉等。此外,红枣、芡实、百合、淮山药等,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酌情选用一二添加。
制作步骤是,先将部分食材淘洗后一齐放入陶瓷炖罐,加水适量,浸泡半小时,而后置于高压锅内隔水炖煮一个小时以上。炖煮软烂的糊粥表面会浮起一层厚厚的米油,接下来,就是要把糊粥从炖罐中倒入一个金属制的细网筛子里,细网筛先要架在口径合适的碗上,然后用大饭勺趁热从上而下地缓缓碾压糊粥,将米糊通过网筛一丝丝地挤到碗里。最后,即得宝宝的辅食——八珍米糊。
吃香甜米糊,要有好汤配。刚开始,是瘦肉汤,六月龄后到了浙江金华,宝宝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各种好汤:猪肚包鸡汤、西红柿牛肉汤、牛肉萝卜汤、猪骨毛豆汤、党参煲鸭汤等等。宝宝喝的不亦乐乎,鼓掌不断。我做的汤,包括所有菜肴,均不添加诸如味精、鸡精等人工味素,所以宝宝喝得开心,家长放心。
每次炖了好汤,我总是先盛一碗给她爷爷留着。我想,等宝宝再长大一些,就要接受一项光荣的任务:给爷爷送好汤。这对孩子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家教课程。时常,给她爷爷的汤料里,我还会再添上两只海参,以增强滋补之效。
花式饼
饼,我时常做的饼,有南瓜鸡蛋饼、南瓜花面饼、山栀花肉饼、藕泥猪肉饼等。
在此仅详述藕泥猪肉饼的制作:首先,挑选淀粉含量高的鲜藕,最好取其粗壮的末节,碾成藕泥,五花肉也剁泥。然后,取500克藕泥、300克肉泥倒在一起,打入土鸡蛋一个,加入适量地瓜粉,搅拌均匀(加地瓜粉一是为收水,二是为增强混合物的粘合力)。根据个人口味,可添加适量的小葱花、五香粉,再次搅拌均匀。最后,捏取鸡蛋大小的藕肉泥球逐个放入油锅,在锅中稍加压制摊平成圆饼状,翻面煎透,酥软鲜香的藕肉饼就可以出锅了。
(图为我做的藕肉饼)
饼突出的特点是,荤素搭配、营养科学,香酥可口,不仅宝宝爱吃,同样牙口不好的她爷爷奶奶都很爱吃,真实托宝宝的福,我们全家都爱吃。
说起这藕泥猪肉饼,还有一个小故事。有年秋季,台湾冠捷科技集团总裁宣建生先生请我在厦门工厂的食堂贵宾间吃晚饭。席间,我与那见多识广、酷爱美食、年逾七旬的宣总裁提起了我做的藕泥猪肉,不曾想,宣总裁竟听得津津有味,当场叫来大厨向我请教如何制作。这藕泥猪肉饼对宣总裁来说,蕴含着浓浓的江南的故乡滋味。
羹,主要是蛋羹和玉米羹
六月龄后,宝宝早餐必吃的就是蛋羹。因此,蛋羹也最容易让她犯腻。食材好,味道才好,这是不二法则。为了蛋羹好,我妈在前院搭了个养鸡棚,有机饲养了几只母鸡,得了不少土鸡蛋。新鲜的土鸡蛋,蛋清浓厚、蛋黄饱满,其蛋羹的味道特别香醇。但是,没过几天,宝宝就不喜欢了。
然后,我在蛋羹里加了自制馒头屑,这样蒸出来的馒头蛋羹,咸中带甜,而且比较耐饥。再后来,加了点闽东小虾米,海鲜味的蛋羹让宝宝的味蕾又勉强新鲜了几日。现在,干脆用全脂牛奶打鸡蛋,蒸制牛奶醇香的蛋羹,不知又能哄得家宝几日欢心。
前阵子,秋季新鲜糯玉米上市,我每天上午为家宝做玉米羹当餐后点心。先将玉米带须煮熟,玉米脱粒,留着煮玉米的水待用。再将玉米粒放入豆浆机,此时加入玉米水和适量开水,豆浆机将玉米打成糊后,最后用上细网筛子和大饭勺,过滤掉不易消化的玉米粒外皮。
玉米羹制作为何要加入煮玉米的水呢。要知道,那玉米须可不能小觑了,它本身可作为一味中药材,具有去脂肪降压的特殊食疗功效。我所秘制的玉米羹,不仅家宝爱喝,更是适合她爷爷减缓动脉血管壁的硬化。
我经常是在上午十点左右开始做玉米羹。一份给家宝和老婆,另一份再添加牛奶后送去她爷爷吃。在玉米羹中添加牛奶,对老人来说,可以起到强化补钙的功效。
我爸喝了一个多月的玉米羹后,之前手抖得厉害的毛病如今大大减轻了,身子骨壮实了不少,头脑也变得灵活了。有一天,我妈去市场买回20斤鸡饲料,每斤一块三毛钱。到家后,她不经意地对我爸提了这两个数字。没想到,我爸立马就答复她,说:“你今天花了26元。”
当时,我妈喜出望外。此后,她逢人便说:“2017年年初,医生就断言老头子过不了那年年底底。如今,都到2018年的年底了,老头子还活得好好的。”
茯苓红糖馒头
面,有自制的茯苓红糖馒头、肉汤面等。
(图为做肉汤面的汤头,大人就吃肉咯,宝宝吃肉汤面)
肉汤面也是宝宝的最爱,做法很简单,以上述某一好汤,捞一把手擀面加入即可。
具体讲一讲“茯苓红糖馒头”,一看这金光灿灿的六个大字,就知道它又是“营养加美味”的化身。那就开门见山,说说它是怎么做的。小麦粉500克、茯苓粉50克、土鸡蛋一个、红糖100克、酵母1克左右,然后用纯牛奶将上述原料调和在一起,制成手感软软的面坯,放入小盆子里,盆口用保鲜膜稍加覆盖,让面坯发酵好了再蒸制馒头。
茯苓红糖面坯在夏季一般两小时发酵即成,冬季气温低则需要四五个小时。所以在冬季,面坯密封后连小盆子一起放入尚有余温的菜锅里闷着,如此便可大大加速发酵进程。如何蒸制不再赘述,只推介一点,我常用荷叶垫底蒸制,这又让茯苓红糖馒头多了些些荷叶的清香,给健康美味再加了分。
果,即水果
从宝宝五月龄开始,我就给她一点一点地添加水果。刚开始是苹果泥,那个时候在福州,宝宝的大号一直不成形,时而拉稀,她就无福享用香蕉泥、橙子汁。接着,试了金果猕猴桃,也很惋惜,此果虽好,宝宝吃了也会大号不成形。直到现在34个月龄,宝宝大号时常干硬结珠,香蕉、金果猕猴桃等才被入列称为她的最爱。
自从2017年7月底,我携妻儿回到了浙江金华定居,春天的草莓、桑葚,夏天的西瓜、水蜜桃,秋天的葡萄、石榴,样样都让宝宝爱不释手。在干燥的秋冬季节,用石榴和鲜枣混合榨汁,让宝宝每每喝到仰面吐舌舔碗底的地步。这款果汁富含维生素和各种营养成分,宝宝喝了一周后变得又白又嫩,越发惹人喜爱。
蔬,即蔬菜
后面我将写一篇专文讲述我们与宝宝一起种植有机蔬菜的故事,在此暂时搁置。
(我做的豌豆糕)
最后是零食
没错!我还亲手给宝宝做零食点心。我和老婆一致认为,不能给宝宝吃从外面买来的面包、糖果,担心食品添加剂过多,会对宝宝尚未发育成熟的内脏器官带来不良影响,有的食品甚至含有危害较大的塑化剂、防腐剂等成分,对宝宝的健康损害更是不可估量。
我做的零食中有一样是豌豆糕(如压题照片所示),是选用上好的去皮豌豆和红糖制作。
好的饮食,必是老少咸宜的为最好。茯苓红糖馒头和豌豆糕,除了宝宝爱吃,也都很合爸妈的胃口。其实,许多美食是爸妈在我小时候亲手做给我吃的。如今,我搜索儿时的种种美食记忆,不仅要亲手做给自己的孩子吃,让她知道家的美好滋味,也要亲手做给我的爸爸妈妈吃,让他们知道儿子的感恩。
今后,我还要亲手做给孩子的孩子们吃,那时我这个外公定要让外孙们牢牢铭记并传承这份家传的爱的味道。上述的八样美食,只是我家日常饮食的一个部分,随着宝宝的成长,这份爱的菜单还将继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