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后登场:中国篮球的留洋叙事,正在被改写
过去一周,是邓雨婷双喜临门的一周。在结束大一赛季并宣布转校后,她拿到了60多所NCAA院校的offer。
她最终决定转学至曾三次拿到全美冠军的贝勒大学女篮,与此同时,她还入选了中国女篮亚洲杯集训的28人大名单。
这不是旅外留学的球员第一次进入国家队视野。本月初,中国男篮最新一期短训营名单中,同样征战NCAA的王俊杰位列其中;蔡崇信篮球奖学金学员、目前尚在美国高中读书的小将郇斯枫也首次入选。
▲林葳与杨瀚森两名CBA球员也相继宣布将参加夏天即将到来的NBA选秀。
在中国篮球以往历史上,留洋几乎可以与打NBA划等号,但过去数十年,能走到这一步的也不过寥寥数人。老球迷大概会记得姚明加盟NBA时的轰动。“完全可以与尼克斯访华相提并论”——姚明美方经纪人比尔·达菲曾如此形容他去美国打球的重要意义。在本世纪初,当中国融入全球化浪潮,姚明被视作中美沟通的文化和商业桥梁。
今时今日,当一名中国球员加盟NBA,或许不再需要承受如此重压,与此同时,对待留洋的目光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近几年,旅外球员日渐增加,留洋不再仅仅是职业球员去金字塔尖争一个席位,从低年龄段到NCAA,从美国到澳大利亚乃至欧洲,每年都有大批球员走向海外。
据长期跟踪旅外球员的博主“Monkey会尬聊”提供的数据:截至去年9月,旅外的国内青少年球员数量达到61人,美国自然是最热门的目的地。目前,有8名球员正效力于NCAA D1球队,还有至少10位美高球员拿到了NCAA D1的offer。本赛季,CBA注册国内数为360人,在可预见的未来,仅NCAA或许就将成为一个容纳国内年轻球员的重要舞台。
因而,对低谷中的中国篮球而言,留洋在这一阶段又有了另外的意义:它被一部分人视作国内专业青训和校园体系之外,篮球人才培养的第三极。不仅要让我们最好的球员去NBA展示中国篮球的形象,更要借他山之石攻玉,借鸡生蛋,帮助到年轻球员成长。
所以这些在国外打球,和将要去国外的年轻人,又被另一种压力锁定:他们的成长或挫败,可能会被解读为新时代留洋路径的成败。当年,姚明登陆NBA时,这些2005年龄段前后的球员们甚至大部分还没有出生,可现在,他们即将要接过前辈的旗帜。
如今这条新的留洋之路,到底是一条怎样的道路?它适合哪些人?对中国篮球会有多大帮助?所有的疑问,或许要经由一整代球员的生涯来回答。但现在,我们可以先看看在这途中,球员们会经历些什么。
择校与上场
1月17日,生涯第一场NCAA比赛,邓雨婷替补打了6分钟,得分挂零,唯一的数据是两次失误。“战术什么都不熟悉,就练了两天,我就跟着球队上场了。”邓雨婷告诉懒熊体育,首秀完了有点失落,她感觉那边的对抗跟国内有非常大差别。好在教练和队友鼓励她,让她继续放开打。三天后,她上场时间增加到15分钟,拿到全队并列最高的13分,帮助球队结束6连败。
从1月份加入球队,到3月5日SEC Tournament比赛中首轮出局,邓雨婷迄今在美国实际打球的时间不到两个月,期间参加了12场NCAA
D1女篮比赛,场均出场28分钟拿到11.8分,入选了2024-25赛季SEC赛区最佳新人阵容。这样的表现,也让她在宣布转校后获得了诸多强校的青睐。
▲邓雨婷拍摄贝勒大学定妆照。
在职业化的篮球和足球等领域,是先留洋再争取上场时间,还是保证了上场时间再留洋,是个经常引发争论的问题。而出去了就能拿到上场机会吗?也是很多球员最主要担心的问题。
邓雨婷提到,择校之前,她的经纪公司GZY Sports已经和学校进行沟通,获得了上场时间的承诺。“第一步先站稳了,在美国大学转校也挺容易的,这个是我们最开始的想法。”GZY Sports创始人周洋告诉懒熊体育。在球员留洋的过程中,像GZY Sports等经纪公司在其中实际扮演了不容忽视的助力作用。邓雨婷提到,GZY Sports可以帮助自己处理联系学校、申请奖学金等赴美的具体事宜,该公司旗下王俊杰、张陈治锋等球员均有旅美经历,拥有着较为丰富的操作经验。
团队去年给邓雨婷挑选学校时,一开始并没有奔着传统强校去,而是想找一个即便水平不高,但能立刻打上球的学校。随着访校进度的推进,邓雨婷获得了越来越多优质院校的关注,最终从王俊杰所在的旧金山大学和奥本大学之间,她选择了后者。受到教练团队重视是一方面,学校处在NCAA四大强势赛区之一的SEC也很诱人。“来都来了,就在最强的地方打一打”,邓雨婷很笃定。
“奥本的主教练从一开始就盯得很紧,并且待人接物非常认真,我们第一次打电话就把整个教练团队都叫在一起,是我们经历过最长的一次的电话会议,特别真诚。”周洋回忆。实际上,邓雨婷后来之所以选择转到贝勒大学,也与Johnnie Harris这位主教练已经前往贝勒大学担任助教有关。
在更年轻的美高阶段,球员的培养需要更长的周期。蔡崇信篮球奖学金负责人杨坤向懒熊体育介绍,能否获得上场时间是一方面,体现到球队日常,教练如果具备耐心,足够了解球员的特点,足够容错率,也都可以让身处美高的小球员获得更多成长和发挥的机会。
“择校时,我们会跟每个学校的主教练开会,很多东西你可以从他们网站上看到,但很多东西你只能跟主教练去聊,比如他对球队的管理安排,对于假期和AAU比赛的安排。”杨坤提到,蔡奖会给学员做简介(player
profile)和集锦,方便教练评估孩子未来1到4年的规划,了解他怎么安排球员在队内的角色和场上位置。不迷恋名校和排名,更侧重于考察教练的培养理念,对执教国际球员有无经验,或者学校阵容的适配度,总之,选到一所适合球员自身的学校很重要。
▲AAU比赛是很多NCAA教练考察高中球员的平台,对美高球员的升学和排名很重要。
实际上作为一家公益机构,目前已资助到第五届的蔡崇信篮球奖学金在帮助球员留洋方面,也承担着不小的工作量。目前,在美高就读的蔡奖学员多达17人,2025级的新一批学员也即将赴美。蔡奖会为这些学员提供留学期间包括学费、住校费等在内的综合奖学金,直至高中毕业,切实解决学员的经济问题。
适应新环境
选好了学校,获得了上场时间,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在美国,青少年球员的身份是学生运动员,学生在前,运动员在后。
作为新人,邓雨婷的大一赛季其实直到学期中段才加入阵容,因为考了两次才通过学校规定的国际生入学英语考试,她的首秀被迫延迟了近两个月时间。3月5日赛季结束,但因为美国学校课程和考试的安排,她预计5月学期结束才能回国。
总得来说,旅外球员要适应新的环境,至少处理好两个很重要的环节,一是学习,二是训练。这其中,球员的态度和性格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邓雨婷刚到美国时,可以做一些基础的日常沟通,加上翻译软件和手势配合,球场上还是可以跟队友交流的。但学习起来问题就大了。她发现新学校对于成绩的要求和国内差异很大:全英文的教学本就需要适应,课程和作业还得靠自己安排,更头疼的是,达不到绩点要求就无法上场比赛。
有一次,球队要给球员们做模拟采访的培训,但时间和课程作业的排表冲突了。教练让她优先学习的事情,把球队日程往后推。邓雨婷意识到,学业在这里的序列的确很靠前:“在国内,其实只需要通过大考就行,对于我来说,学业不会对我造成什么样的压力。在美国,每天上课和训练节奏很紧,所以其实压力很大。”
刚来的时候,每天都很崩溃,过了两个月,邓雨婷逐渐适应了。她发现作业来不及做,可以主动去和老师沟通,争取更充裕的时间;同时,为了投入中午训练,她改掉了午休习惯。“一开始可能觉得上一上午课,然后马上接着中午就训练,下午再训练三个小时,我可能有点缓不过来。但是要想在人家这打球,就得按照人家的要求来,肯定你得适应。”邓雨婷告诉懒熊体育。
▲根据抖音后台数据,有两万人在博主“Monkey会尬聊”直播间观看了王俊杰本赛季最后一场NCAA比赛,人均停留时间为13分钟。
比起国内,相较于学习比重增加,课业压力变大,美国校园体系对训练的要求却更宽松一些。
作为曾在国内专业队体系成长、后又去到NCAA打球的前辈,前中国男篮国手张兆旭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懒熊体育,天赋很好的球员,在国内的体制里,专业队安排的训练时长会远超球员需求。但去到美国校园尤其高中,绝大多数球队的训练时间是不够的。而美国大学在学期内,主要以球队磨合和战术训练为主,个人技术和力量训练都需要自己主动加练。
“如果你是重点培养,教练会给你布置计划,比如派一个体能教练或者助理教练,你们俩自己安排时间完成计划。中间或者稍微边缘一点的球员,他就不管了。”张兆旭介绍说,“但你时间是有的,也需要自己安排。这一步我觉得考验是很大的。我个人亲身经历,我当时算比较被照顾的一方,如果不被照顾,我独自很难在完成学习和球队战术训练之余,再安排出足够时间进行个人训练。”
张兆旭认为,经过国内专业队训练的球员,过这一关会比想象的更难。学习和训练时间很紧凑,如何平衡两者,如何保持个人加练的动力,将极大考验年轻球员的自驱力。
杨坤也提到,出国后,对于要适应语言环境、调整饮食习惯、包括接触异国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家长和学生都会有提前的心理预期。可是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让球员学会自我驱动的思维方式,尤其重要却又容易被忽略。
“过去之后自己得要有一个目标,而不是期待教练给你一个目标,更要学会主动寻求教练的支持,学业也好,篮球也好,最终自己要负责落实到位”,杨坤说。
出国去到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语言关、生活关,对旅美球员而言,格外要加上时间规划这一关。这三点直接影响着学习和打球的方方面面,却偏偏是球员在国内不太被考验到的技能。因此,在张兆旭看来,旅美留学一定不会适合所有人,比如当球员满足不了这三点条件,可能就不适合去尝试了。
当然,家长在这个过程里也不能当甩手掌柜,即便远隔重洋,也需要承担起监护人的责任,为孩子的安全和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保障。据懒熊体育了解,例如蔡奖的评选过程里,就会设置家长面试环节,用来了解家长对于留洋事宜的理解和前瞻性;也会安排家长一起参与的学前培训,包括教家长如何使用美高的家长门户(parent
portal)、如何收发邮件沟通等。
球员也可以找外力来帮助自己适应。邓雨婷提到,经纪公司就专门安排了表姐姐浣熊陪着她,照顾她的生活和学习,陪她去训练。加上自己的努力,目前她已经比较好地适应了NCAA的生活。在GZY Sports最新发布的访校视频中,邓雨婷在拍定妆照时穿戴上巨大的帽子和项链,手上挥舞着啦啦队花球,俨然和贝勒大学的新队友已经打成一片。
旅外的决心
不管从球员还是家长的角度,借力海外体系,获得超出身处国内的成长速度,自然是选择出国的重要原因。
出国之前,邓雨婷有着很好的履历。她高中毕业于长沙四大名校之一的雅礼中学,随队拿过耐高联赛全国冠军;大学在清华读了一年,帮助球队拿到了CUBAL全国第三;还入选过中国U24三人女篮国家队。正是在打三人女篮的比赛期间,她产生了留洋的想法。
“接触了很多国家的队伍和选手,还有一些奥运队伍,我感觉他们打法跟国内有很大差别,比较像现代篮球的打法。平时我自己也有关注WNBA,都已经趋近于男子化,比较有挑战,就产生了想来试试的想法。”邓雨婷如此解释自己从清华退学,旅美重读大一的原因。
▲耐克篮球峰会期间,邓雨婷与张博源(左4)等合影。
最新一期中国女篮集训名单,刘贝是其中仅有的CUBAL球员,她是邓雨婷的雅礼学姐,比后者大三岁。仅从这个结果看,邓雨婷的留洋选择,似乎加速了自己进入国家队的进程。两个月的时间里,她也觉得自己的表现和提升都达到了预期。
“人家的天赋确实使我很羡慕,在国内的时候,你很少看见女球员能有那么好的爆发弹跳和身体。恢复能力也很快,像我可能今天做完力量上球场,会觉得身体有酸痛反应,但人家就没有”,邓雨婷说,和这些球员对位,自己防守和适应对抗的能力提升不少。
张兆旭认为,对抗环境能满足要求,是选择旅外的基本盘。不管高中阶段还是NCAA D1的学校,即使学校排名次一点,只要能打上球,对手给到的身体强度也都不会太差。但竞技之外,对尚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小球员来说,成长又不应当止于篮球层面。
张兆旭此前就因为这事犯过愁。他的亲外甥马上小学毕业,家里也有意向让他往职业篮球的方向发展,在和表妹一家商讨的过程里,他们发现做选择实在不容易:在孩子这个年龄段,国内校园的高水平训练体系还不成熟,升初中后,耐高的传统强校数量有限,往专业队和体校转,学业就可能要被放下。
“国内现在是这样,即使想把篮球当成孩子的专业来培养,但是如果到初中就不读书了,大部分家长还是比较难接受的”,张兆旭说。而以美国做对比,其校园体系的优势在于,学校把打球和学习的资源都摆在了球员面前,球员如果想好好学,也可以享受到不错的教育资源。
几年来,蔡奖在如何让球员兼顾打球和教育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杨坤告诉懒熊体育,蔡奖的工作很重要的一块就是学生球员的管理和支持:“很多合作高中的教练会跟我讲,‘我希望不只教他篮球,我还希望他能成为更好的人’。在理念上,我们十分注意学员在美高4年的全面发展。”
作为学生球员,必要的支持、督促和指引不可缺少。
▲2025级蔡崇信篮球奖学金训练营,柳青指导纠正学员基础动作。
为了让孩子在留洋过程里尽可能学到更多,体验更多,蔡奖选择合作学校时,会优先选择兼具篮球文化和本地化特点的学校,从客观环境上推动球员们主动适应,和教练和队友多沟通、交朋友。通过学习和训练,杨坤希望孩子们可以有更多选择,成为篮球运动员、当篮球教练、或者未来成为篮球从业人员,其实都是非常好的。
账怎么算?
旅外不等于留美,在篮球上,美国无疑是留洋首选,但近几年来,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等地也都留下过中国球员的足迹。每个人留洋的目标不同,但都会面临一些同样的现实问题。
对于最终拿到全额奖学金的邓雨婷说,目前没有太担心费用方面的问题。“正常学生运动员在学校餐厅吃饭都不需要花钱,所以只是会产生一些你自己可能出去玩的消费。日常的花费不会很多”,邓雨婷说。
张兆旭在自己播客《小庄大麦》节目中提到,在NIL还没有开放的年代,自己去访校时,学校接待人员要把吃饭的账单分开算,避免产生费用上的违规。现而今,随着豪斯诉NCAA案和解协议进入最终批准阶段,在NIL补偿合法化四年后,NCAA学校将可能进一步被允许直接向学生运动员支付工资。
这将是一股全新且巨大的吸引力,篮球履历不错但家境一般的球员,可以更果断地去国外尝试一下了。不过,张兆旭也提醒到,经济问题不要太当回事,也不要不当回事,如果没有拿到学校的奖学金,费用还是不小的。
比起经济账,另一笔账或许更难算清——球员打出一些成绩后,当来自国内的比赛邀约甚至职业合约摆在眼前,是接受回国还是静静发育?
▲作为女篮大名单中唯二的旅外球员,李月汝在结束本赛季土耳其超级联赛征程后,将前往西雅图风暴继续WNBA生涯。
毋庸置疑,能够前往国外并真正立足的球员,一定是具备不错潜力的。如果以学生运动员的身份来说,球员首先需要在学校完成好学业,参加球队的季前和季中训练磨合,打好校队乃至AAU的比赛。但身为中国球员,来自故乡的召唤或许会时刻长鸣在耳,可能是各级国家队的征召、可能是各省全运会队伍的邀约、也可能是大大小小的商业活动。
能做到两头兼顾的球员不能说不存在,但在十几二十岁的年龄,下定留洋的决心后,又耗费精力和时间往返国内,是否会以折损球员身体、影响海外发展前景为代价,是值得衡量的问题。更有甚者,当职业球队抛出橄榄枝,球员也将面临比是否留洋更关键的抉择。
信心很重要,目标很重要,清晰的自我认知很重要,家长的立场也很重要。
回忆起当初回国的决定,张兆旭记得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他已经留在了时任中国男篮主教练邓华德的12人大名单,作为中国男篮的一员,他还收到了很多来自CBA球队的合约;其二是自己虽然在学校上场时间很充裕,但他清楚很难继续朝着NBA冲击乃至立足。最终,他选择加盟上海男篮。
“球员怎么衡量自己是不是到顶了,其实很直观,更高水平的球员你要超越他,就是超越不过去;或者打了几年还打不上主力,大概就知道是撞到自己瓶颈了。”张兆旭觉得,一名球员到了自己的黄金年龄,就该展现价值,去哪个联赛能最好地把自身价值展现出来,可以决定其回国还是留在海外历练。
对于刚刚开始的NCAA生涯,邓雨婷也有两个考量。她选择的专业是运动表现,尽管术语很多,学起来很困难,她希望自己能在学业上学到一些真材实料的东西,帮助自己有更好的运动生涯。此外,她想要读满4年,到时候参加WNBA选秀,这是她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