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床已经悄无声息的崛起

  《中国机床的春天》来了!

  今天是全球最大的机床展CIMT在北京开展的第1天。这将是中国机床最有规模的一次大阅兵。

  这个月一直在密集调研,发现中国机床已经悄无声息的崛起。

  机床是工业母机,是一切制造之母。即使是光刻机的零部件,也都是要靠机床加工出来的。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精度速度和效率。中国制造业能力是全球1/3,现在中国机床的产量和消费,也达到了全球的1/3。三个“三分之一的同步性”,充分地代表中国的机床,已经完美地匹配了制造第一大国的地位。中国机床虽然是消费大国,但是过去一直是贸易逆差。但这几年已经彻底的扭转,2024年贸易顺差超过60亿美元。

  数据往上看只是贸易的数字,向下看就是无穷的活力。

  以大连科德、北京精雕为代表的高端机床主力兵团,队形已经基本就绪,进入大战役的正面战场。

  以上海拓璞镜面铣削、浙江北平磨床,已经在专精机床占领上甘岭高地。

  以上海阿帕斯、东莞的巨冈等直线电机驱动已经进入新的侧翼弧面。

  东莞的埃弗米和乔峰机床的南方一派,已经成功地翻身上马,呈现了凌厉的轻骑兵攻势。

  通用技术正在有序引领旗下七大机床各自分工,尤其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突破。龙门和车铣复合 已经进入迭代循环。关键用户拉一把的效果,非常明显。

  机床阵地的突破从四面八方而来。

  山东豪迈,是一支重磅奇兵。这是从机床用户转化过来的机床制造商,呈现了锐意进取的新势力。

  而在机床附件方面,烟台环球的转台或是广东昊志的主轴,温岭三和的刀塔,已经开始有秩序的挤压台湾地区的传统地盘。

  而在刀具方面,温岭刀具独树一派,美戈利的滚刀具,大研的深孔钻,都在冲击德国昔日小霸王如钴领、蓝帜的刀具。这是一个缩影。

  中国刀具,如同机床一样,正在反转市场的平衡。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之下,全球第二大刀具制造商肯纳在中国的阵地也是节节失守。

  还有好玩的是,中国机床产业集群的大开花。

  浙江温岭这个三面环海一面朝山的地方,居然从无中生有,形成了颇有阵势的机床产业集群。

  温岭东部数控的出货量,已经引人注目。在参与的有限的国家项目之中拔得头盔。民营企业的机床的特点就是给一点点水,就是灿烂,发光蒸腾到极限。

  在宁夏,围绕着马扎克的独资公司小巨人机床,已经形成了丰足的人才土壤。这里作为西北地带,要供应链没有供应链,要研发人员没有研发人员,要用户没有用户。但是这里,有娴熟的产业工人。

  仅仅为了这些可贵的技术工人,大连科德、东莞乔锋等企业都在这里纷纷的设立工厂。这是一个依靠人才重塑区域产业的典型标杆。

  云南的玉溪则是另外一个奇迹。这里生产的“光机”天下第一。这里负责把机床的床身骨架做好,剩下的电气系统和部件,可以由其他工厂运走之后再行装配。

  玉溪光机,依靠的是本地铸造的资源。玉溪有着丰富的铁矿,产生了大量的优质的铸造公司。正成工做为光机龙头,周边聚集了欧格玛、欧品等企业。而活发智能则从铸造厂入手,成功转入机床制造。

  玉溪企业,把机床床身做的精致。再加上水电很便宜,这里光机的成本是全国洼地,连以成本控制著称的浙江一带也无法抵挡。

  这也是把地理优势发挥到极致的经典样板。

  还有山东滕州、浙江玉环。这些产业集群就为中国培养了丰富的机床人才。他们用车间现场的油手创新文化,油手课堂,弥补了大学教育的严重不足

  如此看来,中国机床的全面突破自然有广泛的乒乓球文化的基础。

  2024年上海机床展的五轴机床是120家,而这次北京机床展CIMT达到了400家。这是一个惊人的突破。五轴机床的白菜价30万元,看上去指日可待。五轴机床的神秘感,被彻底的打破了。这让日本人也非常的担忧。

  日本人一直在努力的封锁中国的机床制造技术,但是现在满地开花的感觉,也让日本觉着它的管制法则正在失去效用。

  然而中国机床隐患也很多。

  中国大陆 在高端机床的突破,已经领先韩国和台湾地区。但在一些通用机床和机床附件上,还需要再追赶一下人机料法环的精益制造。这已经并非是技术研发问题,而是技术管理。

  而要正面挑战德国和日本,则有系统性的问题需要解决。

  正向设计凤毛麟角,响应不众。

  总工的设计理念偏于保守。

  数控系统一直缺乏像样的突破。

  中国机床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机床制造缺乏共识”。什么是一个好机床?其实大家并无定论,而是各家企业关起门来,各自答题。这个听上去不可思议的现象,可能是成为中国能够真正冲击德国和日本机床的最后一道天花板。#机床风云录##供应链攻防战# http://t.cn/A6qNF9jn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