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执政三月收获的是“跳蚤”

“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这句话是19世纪一位伟大思想巨匠的名言。借用此话来形容特朗普当下开打的新一轮贸易战并无不妥。

特朗普发动关税战,可以说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就其目的而言,特朗普显然是想一箭多雕。美国现在缺钱,特朗普希望通过提高关税迅速增加美国的财政收入,从而为接下来的减税政策铺路。新的减税法案目前正在国会审议,特朗普团队有信心能够顺利通过。减税加放松企业监管,这是美国企业主对特朗普的期待,认为这将为美国推上新一轮增长轨道打开新的空间。基于此,特朗普呼吁美国人保持耐心,忍受短期痛苦,以换取所谓的长期繁荣。

特朗普一下子变成了“长期主义者”,让媒体多少有点不适应,而他的团队也在不断向人们灌输这样的理念,试图强化美国人的韧性。但问题是,美国人是世界上最没有耐心的,美国的选举制度也是两年一中选、四年一大选,留给执政党的时间窗口非常短暂,这就是为什么特朗普急于采取冒进策略,甚至不惜背水一战。

特朗普早年说过:好名声好过坏名声,坏名声好过无名声。特朗普想名垂青史,恨不得马上要把自己的雕像刻到拉什莫尔山上,与其他四位前总统比肩而立。也有国会议员提议发行250美元面值的钞票、把特朗普的大头像印上去。看来懂王不做出点别样的成绩,民意这一关恐怕很难通过。2026年是美国建国250周年,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时就多次提到这个重要节点。打关税战为国库捞钱,是最快捷的方式。

但仅靠关税收入难以填补美国巨额的财政赤字。当下美国联邦基金利率高企,仅支付国债利息一项就要付出1.2万多亿美元之巨,所以降息是减少财政赤字的又一快捷路径。前两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国家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表示,近期无意降息,特朗普大发雷霆,在自家社交媒体发帖:“不降息就尽快走人。”鲍威尔的任期至明年5月届满,他本人并没有立即辞职的想法。特朗普究竟有没有权力立即解雇美联储主席,这个问题只能提交给最高法院裁决。美联储主席的去留成为华尔街观察未来美国利率走向的重要风向标。但不管怎么说,特朗普想亲自控制联邦利率,以配合其宏大经济目标的野心已昭然若揭。

特朗普打关税战欲实现的第二大目标是实现美国制造业的回归。特朗普动用行政手段,强制美国大型跨国公司将工厂回迁至本土,但特朗普低估了资本家的贪婪本性。跨国公司在全球布局是出于利润最大化,美国的问题出在收入分配环节,而不是全球化本身对美国的伤害。姑且不考虑制造成本的上升,仅回迁本身就需要时间及大规模的基础设施作为配套。

就劳动力市场而言,美国存在着结构性失业问题,一边是好工作越来越少,另一边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却没人做,一些人宁可选择躺平也不想卖苦力。与上个世纪80年代相比,美国劳动参与率下降了五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等到工厂建起来,能否招到合格的工人都是一大问题。更何况自动化技术的蓬勃发展,更多的工厂将走向无人化,能吸纳的劳动力也十分有限。

美国一些人经常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说事,认为是中国抢了美国人的饭碗。一些学者称,自2001年以来,美国在制造业领域失去了800万个就业机会,即便没有中国这一因素,美国传统产业的就业萎缩也是必然的,更何况已有相当多的劳动力转向了服务业领域。美国的商品贸易存在巨大的逆差,但服务贸易却就有着世界无人企及的顺差。特朗普只谈逆差不谈顺差,只谈损失不谈收益,这种选择性的信息截取只会误导美国国民,从而煽起不必要的民粹主义和对抗情绪。

需要高度警惕的是,特朗普借这次关税战,以达到围堵和孤立中国的战略目标,是手段与目的的高度统一。从美国与70余国的初步接触与谈判情况来看,特朗普为这些国家开列的条件之一,即如果想要美国降低关税,这些国家必须向中国开征同等幅度的关税,从而有意打造一个遏华“全球关税同盟”。特朗普显然吸取了2018年与中国打贸易战的教训,即必须堵住中国经第三国进行产业转移和转口贸易的漏洞。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4月17日公布的对华商船自今年10月开征巨额停靠费一事就可清楚地看到,美国的真正目的是要实现两国的战略脱钩。美国财长贝森特不久前表示,不排除美国下一步将中概股从美国金融市场踢出。所有这一切均表明,美国这些做法已完全超越了双边贸易范畴,变成了美国单方面的战略摊牌。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贸易伙伴已明确表示,他们无任何动动机去对抗北京,尤其是在特朗普威胁到全球贸易基本秩序的时候,这些国家更不愿意去得罪另一个贸易和制造业大国。由此可见,特朗普发动的这场关税大战的目标设置只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4月2日特朗普宣称的美国“解放日”,实则是全世界的“灾难日”,这就是特朗普执政近百日送给世界的“大礼”。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