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口嗨”的年轻人,突然开始避谶?

500

最近我刷朋友圈的时候发现:大家都认真搞起了“语言风水”。

00后实习生把签名从“烦死了”改成了“烦上人生巅峰”。

身边朋友也开始抛弃毒舌吐槽,越来越注重避谶了:“气死”变成“气升职加薪了”,“累成狗”进化成“累出马甲线”,就连最常用的“笑死”,也被拆解成“笑发财了”“笑上岸了”“笑出八块腹肌”……

向来口无遮拦的年轻人,怎么突然转性了?

500

当“口嗨”变成“避谶”?

曾经把“活人微死”挂嘴边的Z世代,如今正在集体修炼一门古老的语言玄学——“嘴上开光”。

我在网上看到了一整套从青铜到王者的实操指南。

最低段位是进行基础词汇替换。

把“烦死了”换成“烦上人生巅峰里”,把“撑死了”改成“撑出offer了”。

被甲方气到冒烟,本想骂“这什么狗屁需求”,话到嘴边变成了“这福气给你要不要?我要气成CEO了!”

500

进阶段位是视角切换,搞“角色扮演”。

加班到十点,把自己想象成爽剧大女主:“本总裁又享福了,这夜班津贴够买两杯奶茶。”

被老板骂,就切换思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500

王者段位则是搞自我对话升级。

从自身的批判者转为支持者,学会和自己和解。

把“我配不上”改成“我在积累经验值”,把“我连这个都做不好,真废柴”改成“恭喜你发现漏洞!修复它就能升级”,把“又被甩了,我不配被爱”改成“恋爱体验卡到期,下一张SSR在路上!”

毕竟自我接纳永远比自我批判更能激发行动力。

500

最开始我还不太理解为什么要搞这一套,但刷评论区的时候,有个网友的留言戳中了我:“以前说‘累死了’是真的累,现在说‘累成彭于晏’突然就有了腹肌的错觉。”

这种魔幻现实主义,何尝不是另一种清醒?

那些中二油腻的咒语,或许终将在某个时刻变成照亮现实的星光。

况且,咱从古代起就一直有说吉祥话、避谶的传统。

500

为何认为口出恶言会招灾?

对语言魔力的敬畏,其实刻在人类文明的基因里。

甲骨文的“谶”字,左边是“言”,右边是“韱”(小木棍,象征占卜工具),老祖宗相信语言能编织命运的丝线。

古代历史上的谶言非常多。

从周秦时代的“弧箕服,实亡周国”“亡秦者胡也”,到元明时期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十八子,主神器”;从陈胜吴广起义时的鱼腹藏书“大楚兴,陈胜王”,黄巾起义时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立言于前,有征于后”,谶言很多时候都带有一种神秘主义色彩,在后人心里种下“语言有灵”的种子。

500

《易经》里也有“同气相求”的原理,认为负面语言会吸引负面磁场。

“象-数-理-占”体系中,语言(谶、繇辞)本身就是卦象的能量出口,比如《睽卦》上九“载鬼一车”,就直接用意象语言构建凶煞磁场。

古埃及的“赫卡”,意为“言灵之力”、犹太教也有“创世言说”的传统。

不过细想也能理解,要是整天嘴里念叨“倒霉”“烦死了”,那心态能好得了吗?心态一差,看啥事儿都不顺眼,可不就感觉坏事都找上门了嘛。

500

从心理学和科学方面来讲,说吉祥话、避谶也有一定道理。

心理学中的自证预言效应指出,大脑就像个“复读机”,人会被自己反复强调的信念支配。

如果总抱怨“工作烦死”,大脑会默认“工作=痛苦”,进而放大疲惫感;而若改成“烦上人生巅峰”,则会激活目标导向思维,让人主动寻找解决方案。

500

神经科学也证明:消极词汇会刺激杏仁核(情绪中枢),让人陷入“战或逃”的应激状态;而积极语言能激活前额叶(理性中枢),帮人冷静分析。

简而言之,骂骂咧咧只会让你更暴躁,而“吉祥话”能一键切换大脑模式。

500

其实,避谶这事儿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传统,不止中国,世界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语言禁忌词。

西方的数字13,黑色星期五等,都是不吉利的象征。

日本有言灵信仰,觉得语言是有灵魂和力量的,所以会特别注意说话用词。

越南有生肖禁忌,比如到了龙年就不说“龙年”,而是说“长角年”,以避开龙争虎斗可能带来的血光联想。

500

为何突然开始好好说话?

前段时间,我们还在追捧“毒舌吐槽”“丧文化”,把“人间真实”“佛系躺平”挂在嘴边。

如今,是什么让叛逆的Z世代突然转向“好话好说”?

画风突变的原因,首先是经济压力下的“心理对冲”。

经济下行、就业寒冬、裁员潮、考编热……年轻人比父辈更需要掌控感。

当外部世界越不可控,调节自我对话就成为最低成本的心理对冲工具——嘴上越积极,心里越能骗过自己“还有希望”。

500

心理学的“下沉普及”,也推动了这场言语革命。

MBTI、正念冥想、吸引力法则……心理学概念从学术圈渗透到日常。

年轻人开始用“科学玄学”自救。当现实无法改变,至少可以给语言“美颜”。

500

而且现在开始流行与自己和解了。

当“内卷”“躺平”的骂战退潮,我们终于意识到,最伤人的不是外界的打击,而是对自己的否定。

于是“戒掉负面口头禅”成了最低成本的自我救赎——把“我做不到”换成“我在积累大招”,把“我好失败”改成“我的副本难度比别人高”,本质上是在给灵魂打补丁,让那个被社会毒打的自己,能在语言编织的结界里歇口气。

500

从“被动避谶”到“主动造运”,大家也在改口的过程中重构着自身对生活的话语权。

语言真的是有力量的,正所谓:你的语言就是你的风水。

我们没法改变大环境,但是可以掌控自己的语言,通过调整口头禅,实现从管嘴到修心的转变,建立起内在的稳定感。

500

年轻人用“吉祥话”避谶,本质上是一场集体心理疗愈——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抓住“语言”这根可控的绳索。

相信语言的力量,更相信自己值得被生活善待。

或许我们不必纠结这是“迷信”抑或是“心理暗示”。

重要的是,当我们开始有意识地用语言编织未来,就已经迈出了对抗虚无的第一步。

500

但真正的转运,从来不只是“改口”,而是“修心”。

当你把“笑发财了”变成一种信念,把“气升职加薪了”内化成行动目标时,语言才真正成了改命的咒语。

说不定,你的人生剧本,就这样从小小的改口开始,悄悄翻到了更精彩的章节。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