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帅”高飞接棒首年遇冷!蒙牛净利暴跌97.8%,乳业巨头如何绝地求生?
近日,蒙牛交出了2024年度的成绩单。
这个曾创下商业神话的龙头企业,却在2024年财报中遭遇了“滑铁卢”,营收跌超10%,净利润缩水97.8%。
在财报“暴雷”背后,究竟是行业寒冬的冲击,还是盲目并购埋下的“定时炸弹”终于引爆?快消前瞻将近距离分析。
业绩暴雷,净利润暴跌97.8%
3月26日晚间,蒙牛乳业发布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2024全年蒙牛乳业收入达886.75亿元,相较上一年同比减少了10.09%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利润更是大幅缩水,仅为1.05亿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97.8%,每股盈利降至0.027元。
截图自蒙牛乳业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蒙牛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情况,自2004年上市至今总共只出现过3次。2012年蒙牛营收由2011年的373.9亿元下滑至360亿元,下滑了3.7%;同期净利润由2011年的15.89亿元下滑至13.03亿元,下滑了18%。2020年蒙牛营收由2019年的790.3亿元下滑至760.3亿元,下滑了3.79%,同期净利润由2019年的41.05亿元下滑至35.25亿元,下滑14.14%。
2024年蒙牛的营收跌幅为10.09%,是蒙牛上市以来营收下滑幅度最高的一年,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48.09亿元跌至1.05亿元,97.8%的跌幅创下2017年以来的最高跌幅。
财报指出,2024年蒙牛毛利率为39.57%,相比2023年的37.15%提升了2.42个百分点,但蒙牛2024年的归母净利率仅为0.12%,同比下降了4.76个百分点。
回顾过去几年的业绩,2019-2023年,蒙牛的净利润一直处于35亿-51亿元之间,尽管有一定波动,但整体表现较为稳定。然而,2024 年蒙牛净利润骤降至个位数,如此巨大的落差,着实令市场震惊。
截图自东方财富网
早在2月18日,蒙牛乳业就曾发出盈利预警公告。公告显示,因贝拉米商誉及相关无形资产减值,以及联营公司现代牧业预计因生物资产减值和商誉减值拨备从而导致净亏损,两项非现金性质的会计项目减值影响会导致蒙牛2024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
截图自蒙牛乳业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蒙牛乳业业绩的下滑,一定程度上与行业性需求收缩与供需失衡有关。
“尼尔森IQ数据”显示,乳品全渠道销售额同比下滑2.7%,终端市场走货疲软,春节期间送礼场景的牛奶需求也明显减弱。“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乳协)”数据显示,乳制品生产企业亦面临巨大压力,为应对原料乳过剩,企业大量生产工业乳粉,库存激增。目前每销售一吨乳粉亏损1万-2万元。
蒙牛在年报中提到,2024年,乳制品行业因原奶供给过剩及需求不及预期,供需矛盾凸显,整体市场短期内压力仍存。
分业务来看,液态奶业务是蒙牛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超8成,收入为730.66亿元,占总收入的82.4%,但同比下降了约11%,较2023年下降了整整90亿元。与此同时,蒙牛的奶粉业务也受到挑战,2024年收入为33.2亿元,同比下滑约12.7%。冰淇淋业务2024年收入为51.75亿元,同比下降约14.12%,下滑也非常明显。
截图自蒙牛乳业公告
计提巨额减值,蒙牛狂奔路上的“并购陷阱”
公开数据显示,蒙牛乳业从1999年成立至今,历经牛根生、杨文俊、孙伊萍、卢敏放、高飞五位掌门人,其业绩也从不足百亿升至近千亿。
凭借胆魄和眼界,牛根生一手创立蒙牛,创造了中国商业上的传奇。作为一个初创企业,蒙牛在1999年创业第一年营收只有4365万;在成立5年后,也就是2004年,蒙牛在香港主板上市。
图源网络,侵权必删
2005年9月,牛根生宣布辞去蒙牛集团总裁一职,只保留董事长职务。2006年1月,蒙牛集团宣布,由杨文俊接替牛根生担任蒙牛集团总裁。2012年4月,根据蒙牛乳业章程规定,总裁杨文俊两届任期已满,经董事会同意,不再兼任总裁一职。
同年4月,孙伊萍接替杨文俊出任蒙牛公司总裁。在孙伊萍的带领下,蒙牛2014年营收首次突破500亿元,全球乳业排名上升至11位。在孙伊萍任职期间,蒙牛引入爱氏晨曦,与达能达成战略合作,并购雅士利,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2016年,孙伊萍辞任蒙牛总裁职务,蒙牛迎来“卢敏放时代”。
图源蒙牛乳业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自蒙牛创立以来,卢敏放是在任时间最长的一位总裁,在卢敏放的带领下,2016年至2023年,蒙牛业绩接连突破多个百亿大关,8年规模翻倍,全球排名稳居前十。2017年,卢敏放曾制定“2020年销售额和市值均达到千亿”的目标,但直到2024年3月,蒙牛乳业宣布卢敏放辞去总裁职务时,蒙牛的营收和市值距千亿仍有距离。
2024年,蒙牛的权柄从卢敏放换到了高飞的手上。
值得注意的是,接棒一年,高飞并没有带领蒙牛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4年蒙牛营收和净利双双下滑,净利润更是暴跌97.8%。
财报显示,蒙牛净利润暴跌的直接原因是子公司贝拉米的减值和联营公司现代牧业的巨额亏损。可以说,如今的蒙牛,正在为过去的大手笔扩张“买单”。
2019年,蒙牛豪掷71亿拿下澳洲奶粉贝拉米,结果贝拉米营收2018年的16亿元左右一路缩水,2023年缩水至2.8亿元,2024年则进一步缩水至不足1亿元,最终蒙牛在2024年单年计提商誉减值39.81亿元。
而联营的现代牧业原奶价格下跌叠加生物资产缩水,导致现代牧业2024年亏损14.17亿元。蒙牛在财报中称现代牧业的亏损,导致蒙牛减少利润8.27亿元,而对现代牧业的商誉减值与亏损对蒙牛集团的影响达到3.487亿元。
截图自蒙牛乳业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蒙牛被并购拖累已经不是第一次。
2013年,蒙牛斥资124亿港币入主雅士利,缔造了当年中国乳业最大的并购案,其收购雅士利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填补奶粉业务的短板。
自蒙牛2013年入主雅士利后,雅士利业绩在2014年就出现了大幅下滑,营业额同比减少27.6%,净利润更是下滑了43.1%。到了2015年,雅士利营收27.62亿元,同比减少2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18亿元,同比大跌64.4%。雅士利在自身业绩“拉垮”的同时,还拖累了母公司蒙牛。早在2016年时,由于雅士利的经营不善,蒙牛进行了22.54亿元的商誉减值,当年的净利润直接由盈利变为亏损。
2022年,雅士利的营收约为37.38亿元,同比减少了15.7%,这也是近五年来其营收首次出现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其亏损额扩大至2.31亿元。受雅士利业务下滑影响,蒙牛2022年全年奶粉及奶制品实现营收86.716亿元,其中奶粉业务收入为38.62亿元,同比下滑近22%,也是蒙牛唯一一个增速下滑的业务。
最终,蒙牛选择让雅士利在2023年私有化退市。
裁员5000人,“一体两翼”策略成效不足
在2024年8月的业绩说明会上,新任掌门人高飞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战略布局:以稳固主营业务为核心,着力补齐业务短板;同时,大力发展创新业务与拓展国际市场。作为高飞上任后力推的核心战略,“一体两翼”在财报宣传中被描述为“成效初显”。
然而,在核心业务方面,蒙牛的液态奶板块2024年营收730.7亿元,同比下降约11%;奶粉业务33.2亿元,下滑12.7%;曾被寄予厚望的奶酪业务仅实现43.2亿元营收;冰淇淋业务更是缩水近10亿元,营收降至51.75亿元。
“两翼” 中的创新业务如瑞哺恩、悠瑞等品牌虽实现双位数增长,但其基数过小难以弥补核心业务的下滑。而海外业务的代表贝拉米,不仅未能达成预期业绩,反而因商誉减值成为蒙牛财报 “重灾区”。
在营收净利双双下滑的背景下,蒙牛凭借 8.2%经营利润率创历史新高成为财报中的唯一亮点。然而分析蒙牛财报数据发现,蒙牛经营利润率的增加主要源于成本管控而非收入增长。
数据显示,2024年蒙牛销售及经销费用减少至230.93亿元左右,同比下降8.3%;行政费用下降至42.29亿元左右,同比下降10.8%,而这与高飞推行的 "精兵简政" 改革直接相关。财报显示,2023 年底蒙牛员工总数为 46064 人,2024 年中降至 43000 人,年末进一步缩减至 41000 人,全年累计减员约 5000 人,减员比例超过10%。
截图自蒙牛乳业公告
对于这种 “降本增效"”策略,汇丰证券在研报中预测,蒙牛 2025 年经营利润率有望提升至 9.1%,2026 年达 9.5%。然而令市场担忧的是,若仅依赖成本控制而非营收增长,这种利润率提升能否持续下去?
裁员5000人、计提巨额减值、核心业务业绩下滑——蒙牛的2024年,像是一场为过去激进扩张“买单”的清算,它的未来之路充满变数。当“降本增效”成为财报唯一的亮色,市场不禁要问:节省成本就能挽回蒙牛的业绩吗?若只依赖“节流”而非“开源”,利润率提升终将昙花一现。
2025年,掌门人高飞能否带领蒙牛逆风翻盘?快消前瞻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