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等来中方电话,特朗普主动找台阶下,中方的节奏美方要学会适应

白宫发言人证实,美东时间4月9日凌晨,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继续上调,达到惊人的104%。前一天,特朗普曾给中国发出近乎“通牒”式的警告,要求在24小时内,撤销对美反制,否则就对中国商品加征50%关税。

与此同时,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中国非常想达成协议,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开始。我们正在等待他们的电话。这一定会发生的!”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也配合着打圆场,说特朗普会“非常慷慨”,但前提是中国愿意谈判。

但让特朗普没想到的是,没等来中方的磋商电话,可以说,中方在关税问题上是不惹事,也不怕事,美方要斗那我们就斗到底,中方掌握主动权的节奏,特朗普政府要学会适应。

500

4月2日特朗普在宣布关税计划的活动中向观众扔了一顶“让美国再次伟大”帽子

事实摆在眼前,特朗普还是希望中国能退一步,主动接受美方的无理要求,只要中国“服个软”,美方立即松手。但这一次,中国并没有按特朗普的剧本来,没有慌乱,也没有妥协,以“绝不低头、奉陪到底”8字回应,态度明确,没有任何拖泥带水。

为何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失灵了呢?2018年,他通过突然加征关税、威胁制裁中国企业等手段,迫使中国坐上谈判桌。当时的美国凭借其市场优势和技术霸权,确实让中国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但七年过去,世界变了,中国变了,美国的筹码也变了。

从贸易战到科技战,从华为到TikTok,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几乎成了“常规操作”。中国企业和民众早已适应了这种高压环境,甚至摸索出了一套应对策略。比如华为在被断供芯片后,加速自主研发;TikTok通过法律手段和本地化运营化解封禁危机。中国对美国的“威胁疲劳”了,它的威慑力自然会下降。

500

中方坚决反击美国“经济霸凌”

在特朗普1.0时期,美国还能通过关税大棒、金融制裁等手段让中国感到“痛”。但如今,中国对美出口依赖度下降,东盟、欧盟、“一带一路”国家成为新的贸易伙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美元霸权的影响力被稀释;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从芯片到新能源,美国卡脖子的空间越来越小。

最关键的是,国际社会不再盲目站队美国。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后,各国意识到依赖美元体系的风险有多大。再加上特朗普斡旋俄乌,却把乌克兰和欧洲踢下谈判桌,更让一众盟友看清美国本质,美国的号召力早已大打折扣。

此前有分析称,特朗普关税战的成败,全在于中国将如何应对。但到目前为止,中方并未因特朗普的威逼而退缩,更没有按他的剧本主动“和解”,这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节奏——以我为主。

首先,时间在我。特朗普政府越是急于用关税等手段见效,越是加快全球离美国而去的脚步,不仅期待的制造业回流不可能实现,还将加剧美国经济问题,而代价全由美国民众承担。

其次,空间在我。近年来中国力推的“双循环”战略,本质上就是通过扩大内需和多元化外需,降低对美市场的过度依赖。“一带一路”倡议、金砖机制、东盟等区域协定,都是我们的“抓手”,也是我们应对关税战的核心底气。

最后,道义在我。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本质上是“经济霸凌”,中方是受害者,反击是我们的权利,既是为了维护自身权益,也是维护国际贸易体系。

对于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我们的立场是不惧战、不挑事。中方始终强调“谈可以”,但前提是平等、互相尊重。再明白一点,就是美方不要总想着从自身实力地位出发,放弃讹诈、极限施压的想法,这才是有诚意谈判的样子。反之若一意孤行,中方将以“同等规模、同等力度”反制。

自2018年特朗普发动贸易战以来,中美博弈已持续八年。这场较量不仅是一场关税与市场的对抗,更倒逼中国加速补齐短板、重构经济韧性。八年后的今天,中国在产业、科技、贸易结构等领域实现了关键突破,逐渐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布局。

这场较量远不到结束的时候,特朗普政府亲手打开“潘多拉魔盒”,中国以一己之力抗住重压,未来中国不仅是国际经贸规则的维护者,更是规则的重塑者。历史已证明:唯有自立自强,方能无惧风浪。

参考资料和信息来源

南华早报《随着关税反弹加剧,特朗普将重点放在中国》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