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爆火的工厂游,只有13级大风能阻挡
文/ 金错刀频道
这个周末,不少北方人被大风困在家里。
从昨天开始,京津冀各地就开始严阵以待等风来。
有人用胶带在玻璃上贴麦字,兼顾抗风科学和“麦克风”的谐音玄学。
爱车如命却苦于没车库的骑手,把摩托车和电动车放倒再绑到树上,寻求心理安慰。
面对持续飙升的风速,多趟列车停运、北京环球影城也临时闭园,很多原本计划好的活动也被迫取消。
有北京网友在线吐槽,好不容易抢到的小米工厂参观机会,结果被大风截胡了。
最近,进厂打卡成了周末热门活动,年轻人沉迷于去各大工厂参观。
小米工厂对外开放后,数万人涌入抽签系统抢进厂名额;宇树科技的参观机会,也被黄牛炒到3000元,仍一票难求。
在携程、飞猪、马蜂窝等旅游平台上,工厂游的路线也成为年轻人新宠。
小红书的数据更猛,有关“工厂游”的相关笔记超过11万篇。
相关机构也有预测,2033 年全国工业旅游市场将超过18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27.4%。
闲人免进的工厂摇身变为网红景区,工厂游爆火背后有高人。
01
打工人的周末:
一半在工厂加班,一半在工厂旅游
工厂游初见爆火端倪,源于小米汽车工厂。
去年年底小米汽车工厂开放免费参观,热度持续攀升。今年1月,三场参观活动吸引超8000人次报名,但名额仅60个甚至发展出了二级市场,把免费名额炒到2000元。
面对网友的热情,雷军一如既往地听劝。从3月12日起开启常态化参观,一个月能组织50多场。
小米工厂只是个例,近年来工厂游仿佛一夜之间变成旅游景点,大家根据需求开发出了不同的玩法。
从社交平台来看,工厂游最有性价比的玩法是“城市打卡”。
厌倦了千篇一律的购物中心和人挤人的旅游景点,在自己居住的城市“打包”工厂游,是周末一日游最好的选择。
小红书搜城市+工厂游,能发现很多超级详细的攻略,比如北京遛娃必去的14个工厂、天津15个工厂合集、深圳十大高科技工厂参观等。
在北上广深、天津、杭州、江西等工业发达的地区,很多大厂开放了工厂游。
比如早在 2011 年,红星二锅头就已在北京怀柔建了酒博物馆,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涌入打卡。现在北京参观打卡小米汽车、百度无人驾驶、三元牛奶厂、京东物流基地等大厂的工业旅游线路,也成了年轻人最潮流的选择。
很多工厂爆火后,甚至被当作城市地标,比如安徽滁州的元气森林工厂、杭州的康师傅、晋江的安踏基地等都成为打卡、研学的爆款。
工厂游最酷的玩法是,跟着热点风口跑。
工厂游从小众变成年轻人的社交货币,离不开近两年汽车行业的爆火。
大家越关注汽车,汽车制造工厂就越有吸引力。小米汽车工厂开放后,一些在外地中签的粉丝自费两三千买机票,专程飞到北京来打卡。
如今开放参观已经成了车企的标配。蔚来、比亚迪、吉利、小鹏等车企,就连百度自动驾驶等技术提供商,也开放了工厂参观。
在游客和汽车工厂的双向奔赴下,很多汽车工厂直接变身4A级景区。蔚来工厂线下接待游客已超13万人,线上“云游”观看量更是超过400万人次。
今年爆火的机器人工厂也是一大风口,去这种高精尖工厂参观,不仅能真实感受前沿科技还能和机器人合拍,发这样一个高大上的朋友圈,绝对是社交圈子里的硬通货。
不管哪种打开方式,随着大家把工厂游列到周末打卡清单,它也从冷门逐渐变为“顶流”。
02
连吃带拿的工厂游,打爆“穷游”流量密码
进工厂参观,并不是近两年开始的。
工厂游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纪的欧洲,并不面向大众开放,主要而是作为工业考察的一部分。
2001年,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提出“工业旅游”概念,鼓励工厂对外开放,但当时中国的工厂游仍然比较冷门。
毕竟在大家印象中工厂还和机械臂、防尘服、偏远、枯燥、无趣等刻板印象挂钩。听起来冰冷且无趣的工厂,却成了炙手可热的旅行地,这背后离不开两个消费趋势:
1.“穷鬼经济”爆火,性价比成最大诱惑
热衷于省钱的年轻人,捧红了各种“穷鬼顶流”。
折扣店顶着“穷鬼超市”的标签,成了年轻人的新宠;3元管饱、9.9元吃撑的“穷鬼餐厅”变身排队王,连麦当劳、肯德基都要避其锋芒。
工厂游不仅免门票,还能吃喝玩一条龙,自然成为年轻人的迪士尼平替。
平时打工人出门过周末,随便吃顿饭或去趟洗浴中心,两三百根本不够花,但去工厂过周末,却能把花费压缩到极致。
首先,大部分工厂参观都是免费的,只需要提前打电话预约即可,就算一些大品牌,也只需要几十元门票,比如可口可乐工厂,虽然要30元门票,但还赠送一份饮料,性价比拉满。
去一趟城市周边的工厂,只需要来回交通费,如果带孩子自驾,工厂还有免费停车位,比起去商场,光是停车费就怒省七八十块。
更具性价比是工厂游的体验。传统游乐园除了门票很多项目需要单独付费,但大部分工厂游能把吃喝玩乐都安排明白。
口渴了,元气森林这种饮料厂有饮料,青岛啤酒厂有免费啤酒;逛饿了,吉利、小米等汽车厂会提供午餐和零食,面包厂有现烤的面包;最关键的是很多品牌有工厂店,逛完之后除了能领到伴手礼,还能把工厂变成“穷鬼版山姆”,买到低价原厂货。
这种“连吃带拿”的模式,精准击中了年轻人的爽点。
2.越小众越时尚,差异化成社交货币
随着旅游行业日益发展,很多年轻人厌倦了常见的网红打卡地标,想要来一场别出心裁的City Walk。
在“体验经济”时代,越小众的景点越时尚。年轻人奔向工厂,除了省钱,差异化的体验也极具诱惑力。
比如蔚来、小米等智能制造工厂会提供免费的科普教育,讲解从零件到整车的生产全过程,还能提供模拟装配体验,很容易拿捏男人。
不少工厂都提供个性DIY项目,外面捏个泥人都要一两百,在工厂里很多复杂的手工都能免费体验:重庆火锅底料工坊能亲手炒制锅底;万事利下沙丝绸工业园能体验织布;安踏的“982创动空间”能自己设计运动鞋。体验结束后,游客还能把这些东西带走收藏。
工厂游的爆火,本质上是一场“穷游经济”和“体验经济”的胜利。
03
工厂变旅游圣地,一场多赢游戏
年轻人参观工厂省钱解压两不误,品牌也找到了流量密码。
工厂游爆火之前,“溯源”话题引爆网络,零食、箱包鞋服、家居用品等品牌工厂,都在流量的裹挟下火爆网络,也引发更多人跟风入场。
工厂游走红背后也离不开品牌的助推。
早在小米开放工厂之前,就已经有同行把参观工厂作为一种奖励,撬动消费者的钱包。
特斯拉官方发布消息,凡是通过官方置换渠道订购新车的客户,就有机会赢得免费参观上海超级工厂的机会,还报销往返机票和一晚酒店住宿费,活动推出后带动特斯拉当月销量迎来一个小高峰。
工厂参观还能带来话题曝光。劲仔在22年举行的工厂开放日活动,只用了10W包发给参与者们的小鱼干,就换来2.5亿的曝光量。
表面上邀请消费者进厂参观费力又费钱,实际为企业带来了曝光、销量提升等隐形受益。
有些企业干脆专为游客建一个“工厂景点”。最知名的是日本白色恋人巧克力工厂,园区设计成中世纪的欧式古堡,堪比现实版《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其中门票、体验都能为企业创收。
中国也有品牌把工厂建成景点,华晨宝马铁西工厂,是中国唯一的4A级汽车景区;小米工厂未来也会成为4A景区;新桥蔚来第二工厂,打破传统工厂布局,设置了“魔方车辆存取平台”“飞地智能装配岛”等8大打卡点,直接把工厂当品牌宣传的渠道。
工厂旅游的火爆,除了消费者和企业的推动,政府的支持也功不可没。
比如晋江用“体育+工业”的形式,推动工厂游发展。
安踏集团在晋江打造的安踏982创动空间,有品牌博物馆、数字化智慧运动馆还有互动体验区,为晋江带来旅游收入。
无独有偶,河南桑坡原本只是UGG的代工厂,随着溯源工厂探店的爆火,桑坡逐渐成为网红旅游城市。
北京亦庄围绕工业科技旅游主题,今年推出3条工厂游路线,举办了12场开放探馆、科技研学等活动;重庆、晋江等地也推动“工业+文旅”融合,将工厂游纳入城市经济新引擎。
工业旅游的爆火揭示了一个真相:在物质过剩的时代,情绪价值才是稀缺资源。年轻人涌入工厂,不仅是为了“薅羊毛”,更是为了寻找新鲜感、求知欲与身份认同。
工厂游的本质,是中国制造业“硬核制造力”转化为“情绪感染力”的尝试,对于品牌、城市、游客来说,都是一场多赢游戏。
用户的情绪价值,永远是品牌的致富密码。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