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国内航司将座椅更换成轻薄型,被网友称为“刀片椅”,这是掉钱眼里了?

据南方都市报相关报道,今年3月以来,不少乘客发现国内多个航司,纷纷换上了“薄座椅”。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乘坐薄座椅的体验,从发布的图片可见,座椅的厚度不及成年人握拳后的手掌宽度。

其中,大面积开展座椅换新的南航最先遭受到这股吐槽风波。

500

500

500

根据中国民航局信息,3月起,南航对28架空客A320系列飞机和15架波音737飞机进行全经济舱客舱布局改造,配置中航工业旗下航宇嘉泰公司生产的JT220E型新型轻质座椅,座椅间距与改造前基本相当。

据介绍,JT220E座椅能为乘客释放20毫米的“黄金膝部空间”,并将上身活动范围扩大15%。此外,座椅使用更轻质原材料,采用减重外形设计,能提供良好的腰部、背部和头部支撑,并能满足不同身高、体重旅客乘坐需求,即使久坐也能保持舒适承托。

然而,部分乘客提出,座椅太薄、腿部空间不足导致乘坐体验不佳,不少网友更是将这种轻质座椅戏称为“刀片椅”“老虎凳”。

像市民高女士就表示,今年4月8日她乘坐了南航自上海飞往北京、时长约两个半小时的行程。这趟航班给高女士的感觉,就像是坐上了“现代刑具”。

“因座椅太薄,乘坐该航班时会感觉到腰酸背痛,且后座的人稍微碰一下椅子,我都能明显感受到不舒服。”

从高女士提供的照片来看,飞机前后排座椅的间距较为狭窄。身高为156厘米的高女士,坐下后也仅能恰好放下双腿,“这个位置比高铁二等座的位置窄多了”。糟糕的乘坐体验不仅让她食不下咽,也让习惯上飞机就睡着的她,难以入睡。她希望,今后各航司售票时能标明座椅的信息,“我肯定不会买配置了这种薄座椅的航班”。

同日,高女士的朋友乘坐某一廉航航班时,发现该航班同样配置了薄座椅,但坐下来后,腿部空间仍有空余。这让高女士无法理解,同样航程但机票价格更高昂的南航,为何不能拓宽乘客的活动范围?

500

还有乘客表示,早在2023年,就已经体验过了南航的薄座椅,该乘客认为这种椅子“前后座椅的间距非常小,跟廉航没什么区别”。也因为这段经历,使得该乘客不会主动选择南航。

还有喜欢乘坐红眼航班出行的乘客表示,她会比较看重座椅的舒适度,但机票价格并不便宜的南航,却配置了不太舒适的薄座椅,这让她感叹“南航真是穷疯了”。

不过,也有乘客称,南航航班的薄座椅并没有那么差。她向记者表示,她乘坐的南航波音737-81B机型,坐垫厚实,前后座椅间距变大,舒适度与原先座椅的差别不大。其提供的图片可见,该机型的座椅宽度为43厘米,椅距为73厘米。

500

对于轻薄座椅,南航此前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上称安装轻薄型座椅不代表廉价,更不代表低端,与航司定位和票价水平无关。

而据了解,采用新型轻质座椅后,南航每架全经济舱飞机能增加座位14-28个,窄体机队静态座位数增加744个,项目预计增收3亿元/年。

值得一提的是,从南方航空披露的2024年年报可见,南航营业收入约1742亿元,同比增长8.94%,旅客运输收入为人民币1464.5亿元,其中每收费客公里收益为人民币0.48元,同比下降12.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6.96亿元,同比减亏59.7%,为连续第五年亏损。

除了南航以外,厦门航空、东方航空等航空公司也也悄然换上了轻质座椅。不过从受访乘客的反应来看,这两个航空的轻薄椅体验相比南航来说,要好上许多。

3月20日,刘女士乘坐了由上海飞往厦门的厦航航班。她告诉记者,当她在厦航的飞机上看到薄座椅时,以为自己在乘坐廉航。飞行时长约两小时,薄座椅并没有给刘女士带来太多的不适感。“在春夏季节时坐这种椅子还挺清爽的”,她表示:“初次见到这种椅子会有点震惊了一下,以后估计会习以为常。”

同样乘坐厦航的李小姐表示:“在长达三小时的行程中,身体没有不适,但感觉空间窄了一些。”尽管如此,作为消费者,她表示不太乐意接受这种降本增效的方式。她还告诉记者,在乘坐东方航空的航班时,她发现东航同样换上了这类座椅。

“东航的薄座椅可以调节角度,因此没有明显的不适感,但活动空间也没有变大。”陈女士在乘坐了东航后,向记者分享了她的感受。她的行程是从上海飞往汕头,时长约为两个半小时。然而在她看来,座椅换新只是小问题,更让她无法接受的是“现在东航餐食的质量变差了,只有一块白面包和一瓶水”。

如此看来,无论是配置轻质座椅,还是飞机餐缩水,已成为了各航司为实现降本增效的新一轮尝试。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