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经济研究院|关税冲击波:全球经济将迎“蝴蝶效应”?【走出去智库】
走出去智库(CGGT)观察
距离美国正式对数十个贸易伙伴征收高额对等关税不到24小时,特朗普突然改变了立场,对75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为期90天的暂停措施,但这并不适用于美国对从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口的商品加征的关税。
牛津经济研究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Innes McFee认为,美国进口规模可能因关税政策下降15%,导致全球GDP增长减少。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受冲击程度各异,部分经济体尤为脆弱。此外,行业影响也将深度分化,贸易依存度较高的行业将承受剧烈震荡。全球经济或可避免衰退,但贸易体系将受到重创,市场信心受到抑制。
4月11日,牛津经济研究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Louise Loo将在网络研讨会上解析更多此次关税对中国的影响,由此报名:研讨会报名 | 关税风暴下的中国经济:宏观影响、风险重构与战略突围
特朗普加征关税将带来哪些影响?今天,走出去智库(CGGT)刊发牛津经济研究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Innes McFee文章的主要内容,供关注美国关税政策的读者参阅。
要点
1、未来2到3年内,美国进口规模可能因关税政策下降约15%。这将导致今年全球GDP增长减少0.5个百分点,2026年影响或扩大至1个百分点。
2、美国对华关税的急剧升级将对中国经济构成强烈冲击。尽管中国政策制定者势必加码财政刺激力度,但恐难完全抵消关税政策带来的宏观经济下行压力。
3、短期内,机械设备及纺织品进口将首当其冲。这两类商品不仅进口渗透率最高,其实际适用关税税率增幅也最为显著。
正文
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多国加征一系列关税,此举将美国贸易政策推向堪比"大萧条"时期的保护主义水平。此次公布的关税措施比我们(及其他机构)在选举前后所预测的任何情景都更为极端。与此同时,多国已宣布针对美国加征关税采取反制措施。
这一贸易政策的重大转变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对不同行业和国家造成差异化冲击。在企业和政策制定者适应新形势之际,深刻理解其潜在影响至关重要。
鉴于事态发展,牛津经济研究院正积极将关税影响纳入预测模型,最新数据及报告将于近期更新发布。截至目前,我们已发布多份研究报告,涵盖全球各地区及行业,详细阐述了这些关税措施可能产生的影响。
“保护主义”回潮
最新公布的关税政策较预期更为严苛,税率水平已超越我们早期情境预测服务(Global Scenarios Service)中模拟的最严峻情境。
根据我们的压力测试模型,未来2到3年内,美国进口规模可能因关税政策下降约15%。这将导致今年全球GDP增长减少0.5个百分点,2026年影响或扩大至1个百分点。对于出口占GDP比重较高的经济体,冲击将更为显著。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任何认为“新关税计划能消除不确定性”的预期都过于乐观。正如我们的研究表明,长期处于高位的关税不确定性,或将对整体GDP增长和投资活动产生持续拖累。
关税影响呈现显著地域分化
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受冲击程度各异,部分经济体因对美出口依赖度较高而尤为脆弱。随着各国相继出台反制措施,全球贸易格局或将迎来深度重构。若现行关税政策持续生效,美国及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恐将面临大幅下调。尽管经济衰退或可避免,但全球贸易总量恐将遭受重创,其负面影响或将延续至2025、2026年及更长远时期。
美国:我们的初步评估显示,新政将使美国实际关税税率升至略低于30%的水平,超越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历史峰值。我们测算今年美国经济增长将放缓至1.4%,核心通胀率升至3.9%,较基准预测的3.1%明显攀升。当前预测尚未计入贸易伙伴的反制措施,实际冲击可能更为严重。尽管部分关税可能在年内调整,但多数税率或将长期化。美联储当前将保持政策定力,但未来可能实施更大幅度降息。
中国:财政刺激难抵关税冲击波。美国对华关税的急剧升级将对中国经济构成强烈冲击。尽管中国政策制定者势必加码财政刺激力度,但恐难完全抵消关税政策带来的宏观经济下行压力。
欧元区:新关税或导致GDP增速下滑0.2至0.3个百分点。虽然预计欧盟不会全面反制,但可能出台针对性措施,影响投资并稳定经济。欧盟一方面希望以相对优势地位促成美欧谈判,另一方面也已做好强硬应对准备——包括动用其广泛的监管权限及其他非关税手段。
亚太地区:越南、韩国和台湾地区等贸易依赖型经济体风险突出,而印度与菲律宾因市场结构差异具备较强抗冲击能力。根据我们的全球经济模型测算,在最乐观情景下,2025至2026年间,亚洲主要经济体(除中国和日本外)的出口损失可能高达2000亿美元。此外,尽管目前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悲观情绪导致美元走弱,为亚洲货币提供了支撑,但我们认为贬值压力终将显现。此次全面关税还意味着美国企业无法通过转向不受关税影响的生产商来规避冲击,因此关税的相对规模将决定最终的赢家和输家。
日本:受制于“解放日”关税和此前宣布的提高汽车进口关税,预计2025-2026年经济将几乎陷入停滞。但日本政府不太可能实施报复性关税,而是希望尽快达成贸易协议。考虑到日本对美国食品进口的依赖,报复性关税将进一步损害家庭实际收入,政府或将重点采取救济措施,以缓解美国关税造成的冲击。若关税持续生效,新的增长与物价前景很可能使日本央行放弃今年加息的计划。
英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已下调至不足1%,主要风险来自美欧需求疲软及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加剧。
拉美地区:虽基本避开关税直接冲击,但对整体增长预期的传导效应仍不容忽视。该地区对美出口依存度普遍较低,即便适用10%最低关税,影响亦属有限。
行业影响亦将深度分化
新一轮关税实施将引发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冲击,抑制多领域市场信心。初步研判显示,尽管全球经济或可避免衰退,但贸易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仍将承受剧烈震荡。全球供应链和贸易体系也将受到重创。
短期内,机械设备及纺织品进口将首当其冲。这两类商品不仅进口渗透率最高,其实际适用关税税率增幅也最为显著。亚洲出口商面临严峻挑战,由于各经济体关税差异显著,部分低关税地区的出口商或有机会扩大在美市场份额。总体来看,美国进口规模的整体萎缩,很可能无法被任何市场份额的增长所抵消。
本文由牛津经济研究院版权所有,翻译时有所删节。
来源:牛津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