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除了“顺其自然”,也要勇于探索,这样的人生更有意义

庄子:除了“顺其自然”,要有一种勇于探索,这样的人生更有意义。

500

世间的事情,以两个层面存在着。

第一个是自我认知的层面,第二个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层面。

我们看待一件事情和一个人的时候,都会从自我主观的层面,带着主观的情绪和思想,对一件事情去定义和认知。

而事情本身存在却有着不一样的状态,就好像我们的认知是片面的,但是事物客观存在,却是多元化的。

这就是主观认知与客观存在的差距,正是因为这个差距,所以在我们去评价和认知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误区。

500

比如说对于人生的一些决策和人生的一些经历的人和事,我们总是会因为自己主观的情绪而模糊了事物的本质,从而出现了妄为和偏激的举动。

所以针对于这样一种现象,最好的一个调节智慧,就是顺其自然。

在国学智慧中,都提出了顺其自然的一个智慧。

道家中所说的顺其自然,是顺应大道的本质,一切去除妄念,一切顺意而为。

儒家中所提出的顺其自然,是中庸的智慧,顺应自事情客观的状态,以合理的方式去作为。

佛学中所说的顺其自然,是一种随缘,一切顺应缘分。

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之后,对于我们的人生,或许会有着不一样的理解,也有着一个好的作用。

500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在吕梁地区游山玩水的时候,有一个瀑布非常高,水流十分湍急。

但是有一个男子却在那里游泳,孔子以为是这个男人想不开,想去救他,但是到了那里之后才发现,他潜入水中好几百步远,才浮出水面,披着头发唱歌,游到了岸边。

孔子就过去问他:“我以为你是鬼,仔细观察才知道你是人,请问游泳有什么道术吗?”

这个人就说:“没有,我没有什么道术,我开始于习惯,长大了变成习性,成年之后顺其自然。我在漩涡中间一同入水,又随着涌出的漩涡浮出,顺从水性而不按自己的肆意妄为,这就是我能游泳的原因。”

孔子说:“什么叫做习惯?什么叫做习性,成年之后顺其自然呢?”

那个人说:“我生在山地,安于这里生活,就习惯了。在水里边长大就安于水上生活,所以成了习性。不知道之所以那么做的原因,我就那样做了,这就是顺其自然。”

500

庄子虚构的这一个故事中,所引述的一个道理就是一切顺其自然,顺应事物规律去发展的一个智慧。

这个人可以根据水流的规律,去在水里面游泳,而不是凭着自己的意识去改变。顺应规律而没有个人的主观妄为,这是庄子在这篇文章中所隐藏的一个智慧。

这也是我们刚才所强调的,一切顺其自然的智慧。

有的人总以为会凭着自己主观想法去改变一些事情,但是最后的结果并非能够达到自己的期望,反而背离了本质。只有顺应本人生规律的时候,才能够获得内心的一个自由。

我们从这样篇智慧中,也需要明白另外一个道理,就是说除了顺其自然之外,也需要有一种敢于探索的精神。

500

多人对于“顺其自然”都有一个误区,很多人听到顺其自然,总以为是消极的,不作为的,其实并非如此。

就好像水里游泳的这个男子,他首先需要敢于下入水中,才能够在水里游刃有余,这并不是简单的“顺其自然”的一种状态。

顺其自然,是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顺应规律,而不是完全的不敢尝试,消极的不敢做任何事情。

500

但是有的时候,人生需要主动的探索,才能有伟大的成就,在这个生活中如果太过于消极,摒弃所有人生的尝试,那么这样的人生也是毫无意义的,这也不值得去提倡。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既要顺其自然,更要敢于尝试。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您对于“顺其自然”是怎么理解的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