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外交与周边安全研究值得关注的议题


中央周边工作会议4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我国幅员辽阔、边界线长,周边是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当前我国同周边关系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同时也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

会议提出,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周边外交“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经验,要坚持好、运用好”,同时还要“推进周边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

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更有现实意义,为我们进一步开展周边安全与周边外交研究指明了方向。

500


在笔者看来,百年变局下中国周边安全新趋势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可尝试从如下四个角度,关注百年变局背景下导致周边安全格局演变的历史规律和内外交错多重现实因素的共振互动,以一种“实践驱动”的周边安全研究范式,构建中国周边安全战略分析框架,用中国经验与视角去探索、审视中国周边安全挑战与周边安全治理方略,形成中国特色的周边安全治理理论体系,提出中国周边安全治理创新之道。

一、中国与周边各国关系的动态性、互动性以及各国利益认知的共性与差异性研究


世界格局处于重大转型变动期,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的健康稳定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与外部环境尤其是周边安全形势密切相关。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也正前所未有地面临异常复杂的挑战。世界大变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则是我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周边安全形势更趋复杂,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

由于中国周边行为体及其与中国的互动关系始终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之中,因此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现象,我们注意到中国与周边各国关系的动态性、互动性以及各国利益认知的共性与差异性这一客观存在。


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周边关系与周边环境对中国有着特殊和重要的利益,无论是实现“周边命运共同体”还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发展,周边安全都至关重要。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与发展繁荣之基,中国同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对地区与世界同样意义重大。中国又是周边环境最为复杂的世界大国,推动构建和平、合作与发展的周边关系与秩序并非易事。


总的来看,中国的周边环境总体向好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解决了大多数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发展起了以合作为导向的双多边关系,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形成了相互依赖的链接网络,中国成为绝大多数周边国家最重要的经贸伙伴,并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协商与合作成为推动双边和区域关系发展的主流方式。


中国坚持“睦邻、安邻、富邻”和体现“亲、诚、惠、容”理念的周边外交,长期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睦邻友好外交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与周边国际环境产生了总体良好互动。周边国家和地区从中国改革开放当中获得了红利,中国也积累了与周边国际环境实行良性互动的丰富经验。目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总体上看仍然处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或者说相对较好的时期。


近年来,中国周边环境发生的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尽管没有改变中国周边国际环境的总体格局,但一些新情况和新因素的出现确实给中国周边国际环境带来了新挑战。纷繁复杂的周边地缘政治格局给中国运筹国际国内关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及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带来重大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因素,是亟需面对的重大挑战,全面认识错综复杂的大国关系、热点问题和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研究工作仍任重道远。

二、大国博弈、战略塑造与中国周边安全新趋势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


大国博弈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事务的关键因素,中国周边问题的实质在于,中国的周边国际环境直接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影响。美国对华战略调整已成为中国经略周边面临的最大外部变量,中国周边已成为中美对抗的主要角力场。美国针对中国在全球范围进行的多领域战略环境塑造,在中国周边表现得也非常清晰,美国在中国周边通过军事合作、经贸合作、安全协调等方式加紧构筑遏制带和防波堤。


美国在中国周边通过军事合作、经贸合作、安全协调等方式加紧构筑遏制带和防波堤。一个时期以来,美国极力打造印太战略,就是图谋塑造对中国形成综合威慑环境,塑造对中国综合威慑环境已经成为美方印太战略的核心要素。中国的战略布局将周边外交视为重点,但常被美国打乱甚至受到其钳制,美方加快推动实施“印太战略”,增加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存在和活动,巩固亚太安全同盟体系,通过进一步强化与中国周边国家的非强制性合作机制,一步步强化针对中国的“印太战略”,并高调介入南海、台湾、西藏、新疆等问题。在特朗普强势回归的今天,美国强化塑造对华综合威慑的花样不断翻新,持续加大对“太平洋威慑倡议”的投入,以提升对中国的“拒止性威慑”能力。


在新时代中国外交整体战略布局中,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而在美国“印太战略”冲击下,中国周边地区成为中美直接交锋地带,成为“首要”与“关键”的交汇点,如何避免中国与周边关系遭遇美国及其联盟体系的干扰和破坏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目标。要关注美国塑造中国周边的理念、特点、趋势与战略走向,对中国周边地区对美国政策与中国理念的接受力、执行力、异化力与反对力进行比较,提出破解美国塑造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花招之良策。

三、百年变局下中国周边地区内部安全环境自身的变化研究

除了大国战略竞争与博弈这一重要因素外,中国周边国家内部的安全态势变化也是影响地区安全环境的新变量。研究百年变局下中国周边安全新趋势,不能不分析周边地区内部安全环境自身的变化。


由于中国陆海兼备、邻国众多,问题交织,因此中国是世界上周边安全环境最为复杂的国家。中国周边地区和国家与中国地缘邻近,当中国周边地区或国家出现重大安全问题时,中国将会毫无疑问成为首要冲击对象,其外溢效应会明显地作用于中国,成为影响中国国家安全常态化的重要因素。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复杂,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大变局下的新兴问题;既有美西方国家插手的现象,也有周边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发展矛盾激化的现象。

因此应极为关注周边安全态势的变化,研判周边地区与国家内部安全态势可能出现的新变量、新动荡、新博弈。

四、中国周边外交与周边安全治理创新实践研究


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中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的大国崛起始自周边,中国的安全稳定也始自周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度重视周边外交,大力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关系,中国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其起点与落脚点也主要在中国周边。可以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关系攸关“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合作的实现前景,攸关中国周边外交的成败,也攸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途。因此,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极具挑战性,而这关键之处在于“统筹”的方法、策略和智慧。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处理周边地区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上呈现出“偏重安全”—“偏重发展”—“发展和安全并重”—“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演变过程。“统筹发展和安全”是立足于新时代的国家发展和安全需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智慧和实践路径。“上合组织”及其与“一带一路”的对接等表明,中国在周边地区统筹安全与发展已有成功案例,统筹发展与外部安全正当其时。


中国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与《新时代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展望》等文件进一步表明,新时代的中国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与周边安全环境。不仅如此,中国已经具备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边疆稳定与发展的强大的综合实力,也具备了深度影响周边安全环境的能力。新形势下,中国需要更加重视经略周边,需要转变周边工作思路,实现从维护周边稳定到塑造安全秩序的思路转变,既不“远交近攻”,也不“近交远攻”,力求“首要”与“关键”并举,远近通盘谋划,强化对周边安全秩序的塑造与引领能力,打造中国周边安全架构的伙伴支撑体系,确保周边安全平稳。中国应善于运用国家的软实力,与周边国家进行深度的合作,迎接各种不确定的挑战,尤其要以中国特有的思想、理念、目标、实践平台和机制,主动塑造更加有利的周边安全环境升级版,继续突出道义原则,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不仅如此,中国在推进周边安全治理时,还要贯彻治国必治边的思想,看周边与顾边疆并举,加大对中国边疆发展的支持力度。从中国边疆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发展边疆、建设边疆,实现两个整合。以东部的发达地区整合西部欠发达的边疆地区,以逐步发展起来的边疆地区的经济影响力,与周边国家进行合作。通过繁荣、稳定与和谐的中国边疆,与周边国际安全环境实行深度契合。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