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邻为壑,苹果看上去要加大转移产能了
以邻为壑,苹果看上去要加大转移产能了。
世纪关税海啸,受到冲击的是按照“全球化成色量”而展开。销量在美国,产能在海外的往往影响最大。
同样是汽车公司,通用公司在美国销售的汽车海外生产的比例大约45%,而福特的不足20%。这种差异性使得福特汽车近几日股票下跌的趋势远小于通用。
那么股市受伤最大的,无疑就是全球化成色最高的苹果。过去三日,公司股价一共下跌20%,创下近25年的“最差三日游”。
那么苹果公司的对策是什么?
那最有可能的,就是加速从郑州向印度钦奈转移产能的力度。
苹果正在计划从印度向美国出口更多iPhone手机,以抵消关税带来的高成本。
这句话背后含义,就是供应链的迁移。
在过去的三年的时间,苹果在印度的产能比例,从3%提升到2024年14%。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成绩。航运方便的印度钦奈市就是电子制造重症。
而在未来三年,可能会增长到25%。
这背后被抽血的可能就是郑州。
尽管郑州已经在加大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是仅靠电动汽车,并不能挽救这个巨大的出口窟窿。
还需要有更多的措施应对进来。
苹果对供应链的布局一向最为用心,多年来早已进行了曲折而缜密的安排。但现在看上去依然无法抵挡关税冲击。但产能分布均匀,毕竟有机会释放风险。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风险,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现在这个篮子就是工厂。
换言之,鸡蛋不能放在一个工厂里。
尽管全球股市大跌,但是墨西哥的周一股市明显表现出了抗跌性。墨西哥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逆差国,达到了1700亿美元。
按照对等关税的终极目的是消除逆差的话,墨西哥股市的表现应该差得多。
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表明地理空间仍然是分布产能的关键。
全球化成色,代表了公司配置全球能源的第一能力。产能的地理空间分布,则代表了对冲地缘政治风险的第二能力。
关税释放了地壳深层的岩浆原力,搅动了产能的乾坤大挪移。全球多工厂的配置,成为全球化公司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