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NIH封锁中国科研数据访问,4月4日起正式执行!
最近,科研圈迎来一条震撼消息: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突然发布公告,自2025年4月4日起,禁止位于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等国家的机构访问其“受控访问数据仓库”!
这次限制涉及的,可不是普通网页浏览,而是包括dbGaP、AnVIL等关键数据平台——
这些平台,承载着全球最核心的人类基因组、表型信息和疾病研究数据,长期以来是无数科研人员的数据“粮仓”。
现在,这条通道,即将对中国关上。
一张封锁令,六国“拉黑”:
此次政策依据的是美国白宫今年发布的总统行政令 EO 14117,其核心目标是——
防止“国家关注国家”访问美国公民的敏感个人数据。
被列入“禁区”的国家包括:
• 中国(含香港、澳门)
• 俄罗斯
• 伊朗等
注意:这里封锁的不是“国籍”,而是“所在机构位置”。
也就是说,只要你在中国境内工作/学习,不论你是什么国籍,都将被限制访问!
影响到底有多大?
01|跨国合作骤然受阻
如果你所在课题组与海外团队合作共享NIH数据,今后将无法通过中方机构直接访问。
02|部分项目或被迫中止
许多依赖dbGaP或AnVIL获取原始人群数据的研究,将因数据中断陷入停滞。
03|合规压力陡增
不仅数据“走出去”难,数据“进得来”也越来越难。科研合规和数据安全正成为项目审批的“新红线”。
什么数据受影响?
这次封锁的重点是NIH的“受控访问数据仓库”,包括:
• dbGaP(人类基因型-表型数据库)
• AnVIL平台(用于大规模基因数据分析的云平台)
• NIH Data Commons
• 其他任何需通过申请审核的数据平台
但这次限制不影响:
• NIH官网公开页面
• 无需申请即可访问的开放数据(目前)
那还怎么继续研究?
1. 人还在国外的研究者不受影响。如果你在美国或第三国机构工作,依然可以正常申请数据访问。
2. 中国机构可考虑联合海外合作方,通过对方提交访问申请(但合规门槛高、过程复杂)。
3. 尽快备份与转移关键数据,预判风险,及时调整研究设计和数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