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都是独行侠?也有啃老的好大儿……

不过我仍将独来独往,哪儿对我都一样。

——吉卜林《独来独往的猫》

去年,在豹乡田附近一个点位,猫盟的志愿者发现了一件怪事:两只母豹HS1902F(F26)和HS2006F多次同框出现,将HS1902F和HS2006F的活动范围绘制成图,重叠面积为19.8平方千米,F26的范围几乎把HS2006F的范围给装了进去

“除了狮子,猫科都是独居”这句话越来越没有含金量了。猫科豹属五兄弟就没有绝对的独行侠。雄虎对于跟它领地重叠的雌虎和幼虎很包容,甚至共享食物。雄美洲豹会两两结伴,“友谊”能维持7年。骆晓耘的《雪豹一家:卓玛王朝》还记录了不同窝的雪豹姐妹,姐姐主动给妹妹提供食物的案例。

豹呢?豹被视为最典型的猫科,它的社会结构也是十分典型的。成年以后,雄豹向远处游荡,雌豹在生母的家域附近建立新家域,雄豹的领地范围比雌豹大,并与雌豹的领地重叠。然而汪曾祺说过,“没有典型,典型是撒谎”,这个“典型”在落到现实中后,总会出现种种的变数

一山能容二豹?

当豹口密度发生变化,豹的“分家”策略就会随之改变。这里有一个例子,是南非的芬达野生动物保护区(Phinda Private Game Reserve),这里在2005年开始实施可持续捕猎的协议,并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豹的种群密度从7.2±1.1只每百平方千米,上升到11.2±2.1只每百平方千米。

随着豹密度增长,雌豹的领地缩小了约三分之一。有母系亲缘关系(比如母女)的雌豹领地重叠的程度,要比没有母系亲缘关系的雌豹更高,形成了母系亲戚的集群(matrilineal kin cluster),雌豹甚至还会把领地割让一部分给自己的女儿。而雄豹不管雌豹的密度如何,都保持着较大(雌豹的两倍以上)的领地。

有科学家认为,雌豹可能只在种群密度和社会空间组织长期稳定增长的情况下,才会扩散出去,换句话说就是豹满为患的时候,雌豹才会往外走。此外,待在出生地附近,还可以凭借自己对环境的熟悉,获得“地利”。

啃老的模范小孩哥

如果领地变得更加紧张。雄豹也可能放弃“远走高飞”。印度斋浦尔的贾拉纳森林保护区(Jhalana Reserve Forest),因为城市扩张,几乎把森林包围在里面成为“孤岛”,导致豹很难扩散出去。

当地两只最为强势的母豹,花花(Flora)和LK,是两姐妹,有几个孩子表现得有些“啃老”的倾向。

例如花花的三个女儿,在2019年被观察到同时出现,这三姐妹中最大的Jalebi是2015年生,另外两个是2016年生,也就是说,最大的已经接近四岁,作为对比,和顺的华北豹一般在一岁时就“分家”了。此后人们又多次看到Jalebi跟花花的幼崽在一起活动。

500

花花的两个孩子,2015年出生的Jalebi,2016年出生的Juliet,共同出现在一个人工水源边,注意下面的时间是2019年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LK2020年生的儿子Shubbu,在2021年7至9月间,和自己不到半岁的弟弟妹妹待在一起,还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弟妹的工作。人们观察到它5次把捕猎的野兔和狗带给弟妹,两次陪着弟妹离开巢穴,两次在敌人(一次是陌生的母豹,一次是条纹鬣狗Hyaena hyaena)面前保护弟妹和妈妈,堪称模范小孩哥。它还会陪着幼崽去饮水,当地没有足够的天然水源,这些豹主要依靠人工水源补给,记住水源的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找水不仅是生存需求,客观上也有教学的作用。

500

LK的孩子Shubbu和它当年出生的弟弟or妹妹一起喝水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最有趣的是,花花、LK、Shubbu、LK的另一个女儿Chandani,还有一只雄豹巴希拉(Bagheera,来自吉卜林的小说《丛林之书》里面的豹子),曾经一起进食一头牛。巴希拉跟花花和LK交配过,所以可能是LK两个孩子的爸爸。这个场景不像豹子,倒更像狮子了

科学家推测,年轻的豹子留在妈妈身边,是因为孤岛化的森林阻碍了扩散,很难走出去另立门户;加之与条纹鬣狗的资源竞争,而母豹出去觅食时要担心幼崽被鬣狗侵害,有个年纪大的兄姊留在身边就安心得多了。年长的小豹也可以在照顾弟妹的过程中,练习生存技巧、熟悉环境,所以形成了一种妈妈和兄弟姐妹一家亲的局面。然而,公豹难以扩散出去,也就带来了近亲繁殖的隐患。

500

这张图展示了贾拉纳森林保护区,以及三只豹花花、花花的女儿Jalebi、LK的活动范围,可见森林被城市包围的情况很严重,以及Jalebi和老妈的活动范围重合度很大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养干儿子是好事吗?

而更出奇的一个故事,发生在斯里兰卡的雅拉国家公园(Yala national park):豹子会收养别人的娃。

故事的主角是两只小豹YM67和YM68,它们的母亲YF2(F代表雌性,M代表雄性)在2021年7月就没有被观测到,可能是遭遇了不测。之后两只小豹跟着另一只雌豹YF46一起生活,YF46跟YF2是一母所生的妹妹,也就是小豹子的小姨。YF46允许小豹子吃自己的猎物,但它们之间会有点冲突,YF46护食,等它吃完了,两个孩子才能吃。

500

左图:YM67和YM68兄弟俩,和它们的妈妈YF2在一起。右图:YM67、Y68和小姨YM46在一起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

2021年10月之后,人们再也没有观察到YM67和YM68跟YF46在一起了,YM68失踪,但YM68被另一只没有亲缘关系的雌豹YF15收养。YF15同时还带着两个幼崽,YF15、亲生儿女和干儿子YF67一起进食、做气味标记、玩耍、捕猎、休息,好像一家豹一样。

500

YM67和没有亲缘关系的干妈YF15,以及YF15年幼的小豹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

豹收养别人家的孩子是一件奇事,因为利他行为在进化生物学上一直都是个难题。在物竞天择的环境下,“老实人”难免会吃亏,所以利他行为的基因很难传承下来。对利他行为的一种解释是亲选择,因为亲戚往往有同样的基因,互相帮助,利他的基因就会转劣势为优势。最典型的例子是真社会性的昆虫如蜜蜂,甚至发展到可以为了亲戚(母亲和姐妹)牺牲繁殖能力和生命。  

500

母狮与姐妹以及未成年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利他基因可以通过帮助亲族而得利 图片来源:Skjold Søndergaard / inaturalist

YF2和YF46是同母姐妹,YF46照顾YM67和YM68,是符合亲选择理论的。但出奇的是,YM67跟YF15并没有亲缘关系,它为什么要照顾一个不相识的孩子呢?最简单的解释就是,YF15在母性本能的驱使下,错把YM67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就像母鸡会代孵鸭蛋一样。

但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YM67可能给YF15提供了一些好处。人们观察到三次干妈和干儿子合作捕猎:YM67在鹿群的一边引发骚乱,YF15在另一边埋伏偷袭(这种两面包抄的技巧很像狮子)。另外,YM67陪在YF15的幼崽身边,豹多声势壮,也有利于它们三个的安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YM67对YF15是“有用”的。

500

雄狮的结盟对象可以是没有亲缘关系的陌生狮,面临高压的同类竞争,合作对双方都有好处 图片来源:Louis Imbeau / inaturalist

有些动物确实可以从一个照顾孩子的“保姆”中获得很大利益。比如红脸地犀鸟Bucorvus leadbeateri,小鸟羽翼丰满之后,会留在父母身边照料弟弟妹妹。甚至还有一对犀鸟嫌帮手不够多,到别的犀鸟家里去抢一个的事件发生。犀鸟的繁殖耗时极长且非常困难,帮手多多益善,但几乎所有母豹都是自己带娃,没有犀鸟那么强烈的需求。

500

红脸地犀鸟的一家除了父母,一般至少有两个年长的孩子,担任“保姆”职务 图片来源:Ronyyz / wikimedia

YF15带一个干儿子的好处是否可以与犀鸟相比,从而成为一种进化的正向力量呢?我觉得很难讲。只能说,每一个豹的家族都是特别的,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典型”的豹,而这种种的变量,就是进化的原材料。

The future is wild。

参考文献

[1] Fattebert J, Balme G A, Robinson H S, et al. Population recovery highlights spatial organization dynamics in adult leopards[J]. Journal of Zoology, 2016, 299(3): 153-162.

[2] Kumbhojkar S, Gurjar B, Yosef R. Alloparenting and family behaviours in leopards (Panthera pardus fusca)[J]. acta ethologica, 2024, 27(3): 215-223.

[3] Balme G, Hunter L, Britz N W. A case of offspring adoption in leopards, Panthera pardus[J].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Wildlife Research-24-month delayed open access, 2012, 42(1): 63-66.

[4] Kemp L V, Ezzey P F. Report of suspected kidnapping in cooperative breeding Southern Ground-Hornbill in South Africa with consequences for conservation reintroductions[J]. Ostrich, 2020, 91(1): 91-93.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