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技术保守看待,未尝不是一种自我保护
【本文来自《希望在小米SU7事故后,所有人能都明白智驾代替不了人类。》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自动驾驶,也就是所谓“智驾”,想不付出一定的代价就成熟甚至成功,就算在理想状态之下都是不可能的,这一点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为啥还在这条路上勇往直前,不客气的说应该是蒙目狂奔呢?最简单的分析就是看谁获益而谁又在承受代价,毫无疑问的是用户在付费冒包括生命在内的风险在为厂家作实验补足短板,这就涉及到一个深层次问题,汽车作为一种复杂又特殊的产品,安全作为无法忽视的结点,必须用足够甚至海量的数据来定义和论证,传统汽车已经积累百年,在这一点上虽不能拍胸脯打保票,但基本框架已经确立,边界在哪里很清晰,也就是由人和车共同担当。而现在上路的“智驾”们在底层逻辑尚无共识,至少是缺失很大,如此情况下让人真的无法信任,虽说这世上没有百分百的绝对安全,但用这种半吊子不靠谱的方式驾车上路,还是令人不寒而栗。此次事故反映出的情况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人类司机很容易判断解决的情况对于自动驾驶则完全无解,以致造成严重后果,暴露出的问题对于厂家或其他用户来说也许是提醒,但当事人则为此献祭了数条年轻的生命,就从这一点看来,我之前对于此类新技术保守看待,未尝不是一种自我保护,一些事情上先进甚至激进,在体验优势的同时并不是一点儿短处或曰坏处没有,这里如何处置和把握,只能见仁智者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