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稻田里的鞋王帝国:张聪渊的“慢生意”传奇

500

2025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发布,中国台湾共有49名富豪跻身榜单之中,其中,有5名富豪进入全球前500大富豪之列。其中,昔日曾蝉联“台湾首富”的华利实业创办人张聪渊,上榜身家为102亿美元,约合新台币3414亿元,在全球富豪中排名第264。

云林县莿桐乡的稻田里,良兴得协鞋业的红砖厂房静默矗立。三十年前,这里日夜轰鸣的缝纫机声与稻田蛙鸣交织,300名青年工人在此缝制着张聪渊的第一个鞋业梦想。谁都不曾想到,这座被稻田包围的工厂,竟孕育出台湾首富的传奇。

500

500

500

静水流深:传统产业的复利哲学

当台湾科技新贵们追逐摩尔定律时,张聪渊在鞋业赛道默默践行着“千层底哲学”。从云林斗六的皮革切割工到全球第二大鞋业代工集团掌舵人,他用半个世纪验证了传统产业的复利奇迹。

在中山华利总部,至今保留着1980年代台湾工厂的考勤钟,这种近乎固执的坚守,让企业穿越四次产业转移浪潮,在运动鞋市场年增长率仅4%的红海中,持续创造23%的净利润率。

他的商业版图如同老匠人纳鞋底:1992年布局东莞、2002年挺进越南、2013年落子缅甸,每一针都精准踩在产业转移的脉搏上。当竞争对手追逐多元化时,他专注运动鞋代工,将帆布鞋代工做到全球市占率18%。这种“钝感力”在快节奏的现代商业中显得格格不入,却让华利集团在2021年上市时,市值突破千亿。

500

草根管理学的胜利密码

在莿桐乡老员工的记忆里,张总永远端着铁饭盒在车间用餐。这种深入骨髓的草根基因,塑造了华利独特的“稻田管理法”:高管办公室设在生产线末端,新进管理层必须轮岗三个月车缝工。当宝成公主蔡佩君在纽约学府精修MBA时,张聪渊在中山工厂研发“千人工厂零库存”的土法系统。

这种管理哲学在越南得到极致展现:3.5万名工人分布在21个厂区,却能保持97%的订单准时交付率。华利的人效比行业平均高出30%,秘诀就藏在张聪渊30年前在云林工厂的实践中——取消管理层专用餐厅,要求主管每天步行巡视全部生产线。

这种“接地气”的管理,让企业用工成本比同行低15%,却保持着业界最低的3%员工流失率。

500

首富的乡土经济学

成为首富后,张聪渊给当地小学捐赠200台电脑的举动,揭开其商业帝国的精神底色。这种“乡土反哺”不是简单的慈善,而是深植于台商基因的共生哲学。当年跟随他赴大陆建厂的云林子弟,如今多已成为华利海外工厂的中坚力量。在越南同奈省的华利园区,台湾师傅带出的越南徒弟,正将莿桐乡的制鞋技艺融入全球化生产。

这种乡土情结转化为独特的供应链策略:华利在云林保留采购中心,将台湾的精细化管理与大陆的产业集群、东南亚的劳动力优势完美嫁接。当其他代工企业陷入“转移-衰退”循环时,华利构建起跨越海峡的产业生态,让台湾经验在更广阔天地重生。如今,全球每8双运动鞋就有1双出自这个体系,而云林老厂的看门人,依然守护着最初的梦想。

从云林乡下稻田到A股交易所,张聪渊用半个世纪书写了传统产业的逆袭神话。当外界惊叹于他732亿身家时,老员工们记得的仍是那个端着饭盒在车间穿梭的身影。在这个追求颠覆的时代,“鞋王”的故事提醒我们:真正的商业智慧,往往藏在最朴素的坚持里,“做鞋和种稻一样,急不得,等得。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