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文科行业也有十年了,就我接触到的男女,真的在文科思维上没啥差异

【本文由“印加节度使”推荐,来自《中考男女生成绩差异可以用“性别调整”来均衡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印加节度使
  • 文科女飘过……不受欢迎的观点:由于自己是真正的理科不会(几乎一点定量思维都没有……但我的文科水平应该不至于需要问工科生西班牙语,虽然我西语学得并不好),根据我多年以来从给小学生补课一直读到博士助教阅女无数的经验,无论中外,绝大多数女生都不是学人文学科的料。她们在文理上都是普通水平,而且很可能与男生具有相似的分布水平,扎堆选择学文只是被“主流社会”的刻板印象性别角色期望给推进去的。

    “女生擅长文科”在我国(大陆)只是解放后至今六七十年(甚至可能只有四十多年)内才形成的社会刻板印象。如果回到近代的旧社会,知识分子中曾经有一种非常主流的观点,认为“中华民族擅长文科”(相对于当时的西方擅长理科,理科在当时的文言中通常被以其成果称为“器物”),那个时期的中国曾经被称为“文字国”:“中国是文字之国,中国人是文字的国民……”;“有人说中国是‘文字国’,有些像,却还不充足。中国倒该说是最不看重文字的‘文字游戏国’,一切总爱玩些实际以上花样,把字和词的界说,闹得一团糟……”;“惭愧我总是‘文字之国’的国民,只会以文字来记念死者”,等等等等,总之在一切讨论的基础上弥漫着一股气息,中华民族是天生善于文而不善于理的,无论中华民族的优越性(比如当时梁启超等人认为中国最终会用自己的文科智慧拯救只会理科的西方世界)、还是中华民族的劣根性,全都被放在了这个基础上讨论,热闹哄哄,不亦乐乎。

    这就是当时我们自己社会对“民族角色”的刻板印象。现在这种刻板印象在美国社会中还广泛存在,比如在美国的中国人往往被认为擅长且仅擅长数学、花样滑冰、偷礼品卡等等,但我们自己的国家强大了,发展起了独立自主的工业和理工科教育,我们已经知道,中国民族/汉族在文理科分布上并没有明显的横向智商差异。

    500

    啊对了,上面那些“中国人擅长文科”的民国讨论都是男性内部的。在那个绝大多数妇女几千年以来从来不识字、几乎所有文科成就都由男性创造而女性不过是点缀的时代,没人认为女性是擅长文科思维的代表……

赞同。我也是纯文科女,而且是英语、数学皆不通,文学、史学、政治学经常能满分的纯种无杂质文科生。从事文科行业也有十年了,就我接触到的男女,真的在文科思维上没啥差异。不信请看作家群体男女分布。

小孩子也是如此,最本质的语文思维在男童女童上也没明显差异。有差异的只有阅读爱好、专注和耐心,这几乎能决定孩子对知识的痴迷探究程度。越是喜欢探究问题,能做到主动大量阅读甚至深度阅读,文科越好。就是这么简单。

家长们记住这点就行。当你的孩子爱读书胜过游戏、短视频时,他(她)的文科基本稳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