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血糖监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告别指尖采血,开启糖尿病检测新时代
全球超5亿糖尿病患者迎来历史性变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联合多机构研发的多重微空间偏移拉曼散射(mμSORS)光谱技术,成功实现无创血糖检测,其准确率高达99.4%,标志着糖尿病管理正式迈入“无痛时代”。
技术突破:手掌轻贴,血糖立现
传统血糖监测依赖指尖采血或静脉抽血,患者需忍受疼痛与感染风险,且长期依从性低。mμSORS技术通过拉曼光谱成像,精准捕捉人体真皮-表皮交界处(DEJ)组织液中的葡萄糖信号,仅需将手掌轻贴检测设备,即可在数分钟内获取血糖数据,全程无创、无痛。
研究团队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首次确定人体大鱼际表皮厚度范围,并针对性优化探测深度,显著降低表皮背景信号干扰,使信噪比提升至临床适用水平。
临床验证:高精度与普适性兼具
在两项关键临床研究中,该技术展现了卓越的准确性:
1. 初步研究:35名受试者(含20名糖尿病患者)的测试显示,真皮层拉曼光谱与血糖水平高度相关。
2. 大规模验证:230名受试者(含200名糖尿病患者)的30万组数据显示,无创检测值与静脉血值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MARD)仅为14.6%,且99.4%结果落入临床可接受误差范围。
此外,该技术无需个体校准,适用于不同年龄、肤色及体型人群,为大规模推广奠定基础。
专家观点:医工交叉合作的里程碑
瑞金医院国家内分泌代谢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王卫庆教授表示:“mμSORS是医工交叉合作的典范,其无创、通用、高效的特点将彻底改变糖尿病管理模式,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上海近观科技陈昌研究员补充,团队下一步将优化设备体积(目前约台式电脑大小)及检测时间(仅需几分钟),推动技术向便携化、实时化发展。
尽管技术前景广阔,但当前市场仍存在乱象。部分未经验证的“无创血糖手表”因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误差高达2-6mmol/L,甚至出现“测毛巾血糖值”的荒诞案例。对此,专家呼吁加强监管,确保技术安全落地。
无创血糖监测技术的突破,不仅是医学工程的重大成就,更是数亿糖尿病患者的福音。随着技术迭代与普及,患者将告别疼痛与不便,拥抱更自主、更有尊严的健康管理方式。正如王卫庆教授所言:“这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对人类健康理念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