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180亿的哪吒汽车,等来了天崩开局

500

停产、裁员、欠薪、供应商讨债、车主修车困难……2025年第一季度刚刚过完,但哪吒似乎已经无法逆转这一天崩开局。

在前不久哪吒汽车召开供应商大会,一位高管在会上虽然再次否认“解散研发团队”的传闻,但承认哪吒汽车“确实遇到了困难”:

总负债接近百亿,三大工厂已经停摆,薪金和海外业务都在为钱发愁,车主保障恢复无期...

而有用户发现,不少哪吒汽车的线下店也已经贴上封条。

500

这家诞生于2018年的车企,曾凭借6万元起的微型电动车哪吒V创下月销破万神话,一度跻身新势力前三甲。

但如今,其累计亏损已攀升至180亿元。

曾被资本捧红的平民英雄,为何成为中国新能源赛道最危险的掉队者?

01

3年亏180亿,惨到工资发不出

哪吒今年的天崩开局,其实早有预兆。

早在去年10月中旬,在一个职场社交平台里,有认证为“哪吒汽车员工”的用户爆料称,哪吒汽车“已经发不出工资了”;“欠了供应商很多钱,奉劝大家买哪吒慎重。”

500

到了2025年3月18日,也就是两周前,哪吒汽车做出惊人之举,启动研发团队整体解散程序。当下,哪吒汽车员工总数约1700人,已有约200名员工步入离职办理流程。本周签署离职手续的员工虽能获N+1赔偿,却要等到5月30日才能拿到这笔钱。

此前2024年11月离职员工至今未收到应得赔偿。

薪资方面,2024年10月起公司全员降薪50%,目前在职员工薪资在此基础上再度减半,实际到手不足3000元,已申请离职员工仅能领取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2690元。

500

2018年6月,哪吒汽车品牌创立——距离现在不过刚刚七年时间。

2018年11月,哪吒N01开始上市交付。

第一款车的上市,销量并不起眼,从哪吒N01面市到当年底,2个月一共卖了1000台,被同期的竞品车企远远甩在后面。2021年是哪吒的高光时刻。凭借B端市场突围,全年交付量飙升至6.9万辆,仅次于蔚来。

当年D轮融资超30亿元,360集团、宁德时代等各界巨头和大佬争相入局,哪吒汽车估值一飞冲天,一度冲上500亿元。

500

但这份狂热很快遭遇现实暴击。

2022年原材料价格暴涨,哪吒主打的A0级车型利润空间被压缩殆尽。原本承诺的电池成本下降20%未能兑现,单车亏损扩大至1.2万元。雪上加霜的是,C端市场遇冷——售价7.39万元的哪吒U Pro连续六个月销量未破千台,经销商库存周转天数高达128天,远超行业警戒线。

走进哪吒位于桐乡的智慧工厂,曾经昼夜不息的机械臂如今多数处于闲置状态。

一位离职的车间主任透露:零部件供应变得极不稳定,有时候整车下线后要等半个月才能凑齐充电桩。更致命的是,核心供应商联合电子因欠款问题停止供货,直接导致哪吒GT车型量产计划流产。

500

这种恶性循环正在吞噬企业的生命线,甚至让哪吒出现很多笑料。

比如在发布会前投资人参观哪吒新品L系列的工厂,本以为两个老板互相客气参观工厂,没成想,周鸿祎压根不按照套路出牌。

“你什么都不明白!你看看小米演示”、“能不能学学雷军”、“很多人说‘哪吒停产了’,鬼知道你在干什么!”。

500

到了发布会,张勇说到讲哪吒L的电池时,又追加了新的不当言论:

“40度电大电池而且是全球最好的宁德时代的电池,我们用的可不是那些二流、三流企业的电池。”

从发布会调侃同行,再到直播间因坐姿问题怼网友是舔狗、再到如今的裁员欠薪......哪吒几乎找不到正面新闻。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哪吒汽车相关词条超过2800条。车主们控诉的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首批车辆电池衰减严重、智能驾驶系统故障频发、售后服务网点锐减。一位上海车主苦笑道:“当初买哪吒是因为性价比,现在发现连基本的售后都成了奢侈品”

02

高端化迷途,哪吒梦碎跑车

2023年7月发布的山海平台,被哪吒视为技术突围的关键。

这款宣称全域自研的技术架构,理论上可兼容轿车、SUV等多种车型。但在实际应用中,首款车型哪吒S却暴露出致命缺陷:

由于过度追求轻量化,车身扭转刚度仅28000N·m/deg,比同级竞品低20%。有汽车工程师评价:这就像用塑料瓶造装甲车,概念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500

更令人费解的是技术路线的摇摆。

年初规划的增程式技术路线,在广州车展突然转向纯电;承诺的800V高压平台量产时间推迟两年;自动驾驶团队历经三次重组,至今未能交付高速NOA功能。这种战略层面的反复横跳,让投资者逐渐失去耐心。

哪吒的崛起始于对下沉市场的精准打击,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全行业都在向高端化转型时,哪吒仍在坚守10万元以下市场。

比如2023年推出的哪吒AYA,起售价下探至6.58万元,看似抢占了市场份额,实则陷入越卖越亏的泥潭。

500

这个价位根本覆盖不了电池成本,相当于每卖一辆车就亏掉一台五菱宏光。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亚迪的策略。同样是低价车型,海鸥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将电池成本压至行业均价的70%,配合刀片电池技术溢价,单车利润率仍能保持8%。

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单纯的低价策略已难以为继。

500

哪吒U II的失败堪称教科书级案例。这款定位20万级市场的中型SUV,试图通过无框车门、AR-HUD等配置营造高级感,但消费者并不买账。

汽车之家论坛上,车主吐槽最多的就是内饰廉价感十足——搪塑工艺的中控台、塑料感爆棚的门板,与40万级的蔚来ES6放在一起,形成了刺眼对比。

03

骄傲的哪吒,给新能源提了个醒

就市场表现而言,哪吒汽车至今没有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爆款车。无论是第一款轿车哪吒S,还是上市后意外爆单的SUV哪吒L,在打响名气后都因为生产跟不上节奏,很快就陷入沉寂。

尤其是被寄予厚望的中级轿车哪吒S,由于生产和交付一再拖延,直接错过了最佳的营销风口。

最后的结局就是:S和GT两款高端车接连扑街的同时,汽车价格战也越来越猛,哪吒原来还能赚钱10万元市场,在比亚迪、五菱、吉利这些老厂进来后,也有点顶不住了。

500

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战场,已从资本游戏回归商业本质。

理想汽车凭借单车利润过万的L系列,现金流连续八个季度转正;比亚迪则通过垂直整合,将毛利率维持在20%以上。反观哪吒,即便获得中东资本15亿元注资,也难以填补每年50亿元的亏损黑洞。

在极氪体验店里,车主可以直接投票决定改款车型的配置选项。这种深度参与感,让极氪007的复购率达到惊人的35%。相比之下,哪吒的用户运营仍停留在发送促销短信的初级阶段,APP日活用户不足5万,不及蔚来的1/10。

可以说,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决策要素已发生根本转变:续航焦虑退居次席,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化体验、服务体系完善度和情感价值共鸣。

这对还在炫耀充电速度的技术派们,无疑是一记当头棒喝。

500

对于哪吒而言,能否在至暗时刻重构核心竞争力,将决定这个品牌究竟是成为中国汽车史上的悲剧注脚,还是在废墟上重启。

而现在的哪吒做了两件事自救:

一是在上海总部召开供应商大会,提出将供应商70%的债权转为母公司合众汽车的股权,剩余30%的债权以现金方式无息分期清偿的“债转股”方案。

二是为应对危机,哪吒汽车最近布获得泰国金融机构100亿泰铢(约21.5亿元人民币)授信。

500

此刻的哪吒汽车总部那尊象征着勇气与力量的哪吒雕像依然矗立,只是手中的火尖枪似乎失去了往日的锋芒。

骄傲的哪吒汽车,似乎给所有同行提了个醒:

高端不是换个logo就能实现。

作者 |石莞佳  审校 | 琪琪

  视觉 | 金克斯   轮值主编 |云摇 

→ 关注金错刀车评,秒懂未来智行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