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持续下滑、高管相继出走!荣耀手机怎么了?

500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可谓高手如云、战火纷飞,竞争态势已卷得不能再卷。几经征战后,有人欢喜有人愁。荣耀曾于 2022 年登顶国内市场份额榜首,彼时风光无限,然而好景不长,如今的它已连续五个季度环比下滑,甚至跌出中国前五。

据网络公开数据,2024 全年,荣耀出货量约4220 万台,同比下滑3%,与大盘4% 的增长背道而驰。同期,vivo、华为出货量分别大增11%、37%;今年1 月,小米、华为、vivo、oppo 均喜迎开门红,激活量大幅增长,荣耀却依旧在Top5门外徘徊,只能与魅族、中兴等品牌为伍。

更糟的是,2025 年 1 月,荣耀创始人兼CEO赵明突然离职,多位核心高管也相继出走,接任CEO的李健来自华为体系,这让外界对荣耀品牌独立性产生质疑,也给其IPO进程蒙上阴影。

诸多棘手挑战如潮水般涌来,等待荣耀的将是一场异常艰难的突围之战。

高端化乏力,折叠屏未能突破

在智能手机市场的高端赛道上,各大品牌纷纷摩拳擦掌,试图抢占高地,荣耀同样渴望在这片领域分得一杯羹,然而现实却异常残酷。

一方面,尽管荣耀努力构筑旗舰产品护城河,却仍深陷高端化乏力的泥潭,在竞争激烈的高端市场中举步维艰。

IDC数据显示,在中国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场中,2024年全年,华为的市场份额为30.7%(2023年21.4%),苹果则降到51.1%(2023年61.8%)。荣耀、vivo、小米虽然都跻身高端市场前五的位置,但目前市场份额都还是只有4%左右。

这一巨大差距直观地反映出荣耀在高端市场的低迷表现。究其原因,一是技术优势不足,尽管荣耀在AI、护眼屏等技术领域具备领先优势,但芯片研发、系统优化等核心技术领域技术储备相对薄弱,微小的优势还不足以完全支撑其高端化。

二是,品牌优势不足。荣耀在品牌影响力、产品口碑等方面,与华为等竞争对手相比,存在明显不足,其品牌形象尚未在消费者心中牢固树立起高端定位,导致在高端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另一方面,荣耀在折叠屏领域也未能实现实质性突破。折叠屏手机作为智能手机行业的新兴领域,代表着科技与创新的前沿,也成为各大品牌角逐高端市场的关键战场。荣耀推出的 Magic V系列折叠屏手机,原本承载着荣耀冲击高端市场的厚望。

然而,该系列产品未能突破华为Mate系列的技术封锁,在折叠屏的核心技术,如铰链设计、屏幕折痕控制以及系统优化等方面,与华为存在差距。这使得 Magic V 系列在市场上难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销量不尽人意,无法为荣耀在高端市场打开局面。

总之,技术短板、品牌塑造困境以及折叠屏业务的瓶颈等问题,让荣耀在高端市场的竞争中逐渐被边缘化,错失发展的良机。

国内市场中低端竞争激烈

不可否认,荣耀是中低端手机领域的王者之一,孵化的爆款手机型号不在少数。

以荣耀X50型号为例,其凭借卓越的品质与强大的性能,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与认可。自发布以来,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1500万台,并且在市场上表现出色,十个月内就卖出了1000万台。

此外,2025年2月中国手机市场在2000元以下价位段的市场份额排名:在1500元至2000元价位段,市场份额排名从高到低分别为vivo、荣耀、小米、OPPO、华为、其他品牌和苹果;在1000元至1500元价位段,排名则为vivo、荣耀、OPPO、小米、其他品牌、华为和苹果。

荣耀虽位列前列,但处境并不轻松。在高端化受阻的背景下,如何保证中低端市场份额,成为荣耀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然而中低端手机市场早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其面临巨大竞争压力。

一来,华为的强势回归给本就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进一步挤压了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荣耀首当其冲。

华为推出的多款中低端机型,不仅继承了华为在通信技术方面的优势,还融入了部分高端技术,使得产品在性能、品质上远超同价位段的竞争对手。例如,华为畅享系列手机,在保持亲民价格的同时,搭载了先进的影像技术和流畅的鸿蒙操作系统,吸引了大量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

二来,产品同质化阴霾笼罩着整个中低端手机市场,荣耀同样难以摆脱产品同质化的困境。

红米、OPPO、vivo等各大品牌的中低端机型在外观设计、硬件配置和功能特点上极为相似,缺乏独特的竞争优势。例如,在快充技术、屏幕显示技术等方面,荣耀的中低端机型与竞争对手相比,并无明显优势,这使得消费者在选择时,也会倾向于其他品牌。

在市场格局动荡和产品同质化的双重夹击下,荣耀在中低端手机市场的竞争压力,如同决堤的洪水全方位爆发,销量下滑成为了荣耀不得不直面的严峻现实。

海外市场进展缓慢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国产手机厂商加速“卷”出海。

第三方机构Counterpoint统计,2024年上半年国内主流手机厂商中,小米海外市场销售占比已达75%、OPPO达到58%、vivo也占比48%,荣耀为32%。而到了2024年12月,荣耀的海外销量占比已突破50%,并在多地实现规模化盈利,已成为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市场增长最快的品牌之一。

尽管荣耀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整体海外市场布局与发展态势来看,其面临着诸多棘手的挑战与瓶颈。在出海初期,荣耀借助华为的渠道实现了快速铺货,但随着业务的发展,系统化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

首先,部分机型的 GMS(谷歌移动服务)预装不完整,这对于依赖谷歌应用生态的海外消费者来说,是一个严重的使用障碍。许多海外用户在购买手机后,发现无法正常使用谷歌地图、谷歌邮箱等常用应用,从而对荣耀产品产生不满,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和品牌口碑。

其次,在中低端机型方面,荣耀的性价比优势并不明显。与 realme、三星 A 系列等竞争对手相比,荣耀中低端机型在硬件配置、价格等方面缺乏竞争力。

例如,realme 以极致性价比为卖点,推出的一系列中低端机型在处理器性能、摄像头配置、电池容量等方面表现出色;三星 A 系列则凭借品牌影响力和稳定的产品质量,在中低端市场也占据着一定份额。

再有,荣耀与苹果、三星、小米、华为等手机巨头相比,品牌知名度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许多海外消费者对荣耀品牌的了解甚少,甚至将其与其他小众品牌混淆,这种品牌影响力的不足,使得荣耀在海外市场的推广和销售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从市场份额来看,据Canalys截至去年第三季度的数据,在菲律宾、印尼、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几个东南亚的主要市场,荣耀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尚未进入前五。

小结

荣耀手机当下正深陷多面夹击的困局。

在高端赛道,荣耀被技术与品牌的双重枷锁束缚;在国内中低端市场,曾是佼佼者的荣耀性价比和创新优势不再,份额被大幅挤压;在海外市场,品牌影响力远不及苹果、三星、华为、小米,拓展进程缓慢。

未来,荣耀虽搭上 AI 发展的快车,但若是不在高端技术研发上持续发力,不打造中低端产品差异化优势,不推进海外市场精细化运营。那么,荣耀不仅难以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中突出重围,还有可能在时代的浪潮中被彻底淘汰,沦为市场的边缘角色。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