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该如何重估中兴通讯?

2025年是中国科技的“斯普特尼克时刻”,同样也是中国科技公司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这一轮中国资产重估,本质上是科技引领,尤其是AI、人形机器人等,新技术带来了新的市场,创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500

作为中国硬科技的核心代表,要重估中国核心资产,必然绕不过中兴通讯。对于中兴通讯而言,如何成为这场AI革命的胜利者,核心命题有两个:

1、稳住以运营商业务为主的基本盘;

2、开拓以“AI+一切”的新战场。

500

两个视角,不同的中兴通讯

因为对中兴通讯的认知不同,对于2024年的业绩,不同的投资者,可能看到的是两份完全不同的财报:

1、在一部分投资者看来,2024年的中兴通讯,无论是营收和利润都略低于市场预期,因为他们看到了运营商业务的增长缓慢。

2、而在另一部分投资者看来,2024年的中兴通讯也有不少看点:运营商业务基本盘稳固,而且与AI相关的业务增长迅速。

我们来看数据。

对于第一部分投资者而言,他们看到的中兴通讯是这样的:

2024年,中兴实现营业收入1212.99亿元,同比下降2.38%,其中运营商络业务收入为703.27亿元,同比减少15.02%。

从这个视角出发,得到的最直观感受是:核心业务下滑,营收和利润双降。

当然了,业绩承压的背后的原因大家也都知道:随着5G网络建设进入成熟期,运营商投资整体下降,导致了中兴通讯基本盘业务——运营商业务收入整体承压。

这一状况,大家清楚,中兴通讯当然也清楚。

在28日的业绩说明会上,中兴通讯财务总监李莹就表示:公司对国内5G网建设高峰期后进入平稳收缩阶段是有预期的。

对于第二部分投资者,他们看到的财报是这样的:

1、核心业务收入同比减少15.02%,但公司的整体营收只同步下滑了2.38%;

2、“第二曲线”的收入突破了300亿元,同比增长近30%。

从这个视角出发,公司是充满韧性和希望的,因为公司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和驱动力。

实事求是而言,上述两种看法都对。

只不过大家视角不同,前一部分人看到的是过去,而后一部分人则看到了未来。

为什么这样说?

1、对于运营商业务的承压,公司管理层有充分预判的:任何行业都不可能永续增长,技术迭代、市场饱和,这是正常的市场发展规律;

2、在充分的预判之下,管理团队已经提前做了部署。这个部署,就是中兴通讯布局多年的AI战略。

而AI,就是中兴通讯那个已经非常清晰的那个未来。

500

 两个时代,不同的路径

投资者的看法不同,是因为时代不同,企业的发展方向也不同。

要看懂中兴,首先要看懂其战略。

如今的中兴通讯,正从一家连接型公司,全力向“连接+算力”转型。

为了打造一家面向未来的公司,中兴将“连接+算力”定位为长期战略主航道,并选定了三个聚焦方向。

1、围绕“连接+算力”,构建AI原生的ICT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为AI时代打造“最稳的技术底座”。

具体包括:

连接侧:引领5G-A、6G及光网络技术创新,融合异构算力与大模型技术,重塑网络能力。

这个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中兴的基本盘,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算力侧:推出系列化智算、通算服务器、配套能源等解决方案,灵活满足不同场景的智算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这个是公司的未来,中兴正在全力以赴。

比如, 中兴研发的算力统一云管平台ZTE TECS和训推平台ZTE AIS,实现了异构算力资源的高效调度、大模型的数据处理和模型开发。

2、赋能AI应用普及,助力行业数智化转型提速。

实际上,中兴通讯一直所做的事情就是在搭建AI应用的基础设施,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场景进行按需定制,让企业自身的数据能够成为AI应用真正的生产要素,让算力的应用和软硬件融合实现更大幅度的调优。

比如,依托智算一体机与数字星云平台,支持DeepSeek等多种基础大模型配置,帮助企业安全快速实现本地化部署AI服务,目前已在8个行业、20多个应用场景中实践,解决大规模AI模型商业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今年的MWC 2025,中兴通讯将AI技术与ICT设施深度融合,推出了一整套涵盖云、网、边、端的端到端AI基础设施。

3、推动AI端侧应用,强化AI手机和AI家庭布局。

面向消费者场景,中兴通讯提出了“AI for All”战略,通过AI技术重塑智能终端的交互体验与生态价值,实现AI普惠。且基于星云AI OS,公司布局全系列AI终端,以实现人、车、家全场景互联,提升产品面向个人和家庭的市场竞争力。

也就是说,在用户更有感知的端侧,中兴通讯的策略是做生态。

500

可能上面的文字,有点点专业,那我尝试着用白话给大家翻译下中兴通讯的AI战略,主要是两条主线:

面向B端,中兴通讯提供的是一站式端到端AI解决方案,凭借其在ICT行业沉淀的技术实力向B端客户提供AI基础设施服务,而按需定制,精准匹配则是其差异化优势;

面向C端,中兴通讯给出的方向是则是构建AI终端生态。2024年中兴通讯整个终端体系的出货量已经超过1亿台,这庞大的用户群体,是中兴通讯构建AI生态的最佳入口。

而为了打造一家面向未来的公司,中兴通讯持续地进行高强度研发投入。

财报显示,2024 年研发费用 240.3 亿元,占营收比例约 20%。2019年至2024年五年间,中兴通讯坚持技术创新,六年累计研发费用达1170.7亿元。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AI快速发展,中兴通讯这种长期持续性的高研发投入,是有可能逐步完成从“成本项”到“利润”转变的。

500

 两个视角,不同的未来

从连接型公司,到“连接+算力”的基础设施提供商,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未来前景。

但客观而言,资本市场对当下和未来的中兴都是低估的,原因如下:

1、中兴通讯是国内少数能提供AI基础设施的公司。

目前,中兴通讯已经构建云、网、边、端的端到端AI基础设施,并提供从智算服务器、液冷数据中心、行业大模型到集成服务的全栈AI综合解决方案,是国内少数已完成初步向AI+转型的公司。

在智算基础设施和平台技术方面,实现国产智算服务器规模发货;在芯片领域,中兴通讯自研定海芯片,支持多种算力加速硬件;AI Booster训推平台,支持高效部署DeepSeek,同时简化客户AI创新并降低大模型迁移成本。

据摩根士丹利测算,中国AI算力市场规模将在3年内突破万亿。而算力增长需求推动了更先进的 AI 专用芯片(如 GPU、TPU、ASIC)的需求爆发。

高技术壁垒决定了“AI基础设施的公司”只是少数优秀者的游戏,也决定了他们能享受到更高溢价。

500

比如,国产“AI基础设施的公司”之一的海光信息,目前的动态市盈率已达到170倍,其股价创新高的背后,是国产替代进入黄金兑现期+智能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供应链端安全溢价共振的结果。

还有寒武纪,尽管其目前营收还十分弱小,亏损仍然眼中,但不妨碍其市值一度冲高到了3000亿人民币。

2、中兴通讯的基本盘业务还有发展空间,以AI为底层的第二增长曲线已经清晰可见。

虽然目前运营商的资本开支整体在下降。但在一些局部领域,市场整体的需求还有增量。

比如,5G—A的商用落地以及像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的领域,未来会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其次,在光传输的领域,运营商的升级也带来新的需求。

500

数据显示,2024年,中兴通讯的5G基站、5G核心网连续5年累计发货量全球第二,RAN、5G核心网、光接入和光传输产品获主流咨询机构行业领导者评级。

其次,从营收角度看,除运营商业务之外,政企及消费者业务已经占到中兴通讯2024年整体营收的42%。以AI赋能政企和消费者等业务板块,实现了第二曲线业务的醒目增长,奠定了AI战略的坚实基础。

2023年,运营商网络业务作为中兴通讯的主线业务,占总收入的66.61%,而这一比重在2024年下降至57.98%。与此同时,政企业务占比则从10.93%上升至15.30%,消费者业务收入占比则从22.46%上升至26.72%。

据管理层预计,中兴通讯AI泛终端产品矩阵覆盖家庭/商企场景,25年需求总量预计达2亿只,同比增长3%,其中FTTR增长60%,达4100万套,智慧中屏规划需求增长60%+,达400万只;云电脑产品深度绑定运营商,25年需求预增140%,达400万只,其中Q1公司云PAD发货预计可达65万只,为24年全年PAD发货的87%。

这种新旧动能的转换,还将持续改善中兴通讯的业务基本盘。

500

 结语

当行业还在争论"AI会不会颠覆传统通信"时,中兴通讯已经用其成绩证明了AI战略的有效性。

凭借三十年通信技术积累构筑的技术护城河,中兴通讯在AI时代展现出惊人的延展性——从网、算、端、用四维度发展,从技术底座到生态布局,构建起环环相扣的技术生态。

这种"连接+算力"的双螺旋进化,或许正在改写全球通信产业的竞争规则:真正的技术创新,始于对基础设施的重构与超越。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