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苹果首席工程师孔龙自美归国,已入职复旦一事?
近日,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官网更新显示曾在美国苹果公司担任首席工程师的孔龙已入职复旦大学,担任研究员、博导,职称为正高级。
他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集成电路领域顶级会议及期刊ISSCC/VLSI/JSSC上发表论文11篇,第一发明人申请及授权美国专利11项,他还负责研发并量产苹果公司的三款射频SoC芯片(型号U1、U2、H2),并被应用于近年全系列苹果手机、手表、耳机等主流产品中。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发表于上海市
苹果的竞争力在于,一,把自己的系统和自己的CPU芯片(软硬件集成在一起),无缝连接,这比使用不同厂家系统和芯片的手机企业具有天然优势。举个例子,印度的航母是万国牌的,钢材是俄罗斯的;动力是美国的,雷达是以色列的。这种七拼八凑的航母能和福建号对抗?手机制造也是如此。大脑(系统)和心脏(cpu)都是自己的,只有华为和苹果。但华为系统出现比苹果晚了12年。
二、苹果商城。这才是真正的杀手锏。如果华为早有自己的安卓,怎会被美国打压成这样?
这两种集成策略,才是真正的护城河。苹果在这两方面,都比中国早做了10年。起初优势不明显,10年后碾压对手。这就是决策的力量。
有人说,美国的制裁是华为手机落后的原因,这是不正确的。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美国制裁中国比制裁手机还狠,中国不还是全球第一吗?关键在于只有方向选择正确,才能真正甩开对手。
所以说,一个国家,偏才比全才值钱,因为偏才能实现突破,全才只能按部就班;设计比制造值钱,会干活的遍地都是,任何时代不缺乏苦力,但设计工作需要头脑,这就是为什么一个LV的产品,能买1000个同样大路货,贵在设计;创造比学习值钱。创造是选择方向,学习是亦步亦趋。任何时代,勤奋者大多是普通人,只有会选择方向的人,领路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
啰嗦一句,中国的教改,应当从侧重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运算能力,转向侧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思考能力和选择能力。这才是教改的真正方向和任务,而不是搞什么快乐教育,那是误国误民的“乱弹琴”。
苹果手机从诞生之日一开始,就做了两件事,一是把软件和硬件集成在一起,中国的手机企业都是只做一样;华为走苹果的手机发展路线,比苹果晚了12年(苹果ios2007年发布,华为鸿蒙2019年发布),迄今为止,手机系统仍然是华为手机走向全球的一个硬伤;二是建立APP商城,集成了全球几十万上百万的软件。这就形成了苹果手机的坚固的护城河,几乎无法被对手攻破和超越。这也让全球手机供应链臣服在苹果公司之下,乖乖地服从指挥。
这说明了什么?就是在商业竞争中,决策远远比技术开发重要的多。方向选择而不是努力,才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反观中国人,和日本有很大相似点,非常勤奋、非常努力,却只能挣小钱。因为每一次关键的道路选择中,中国总是处于迷茫的状态。勤奋无法给中国带来清晰的头脑,最后发展来发展去,完全成了美国的一个跟班。人家做个啥,中国马上跟着学,各个领域都一样,即使工程上比他做得好,但是走不出自己的轨迹;跳不出美国人画出的道道。
回到美国苹果“首席工程师”,我觉得,美国的芯片首席工程师,其重要性,不如苹果公司的经营策划者。苹果公司本质上并不以技术见长,苹果的长处在于商业策划,每一次都走在对手的前面,每一次都只能让对手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