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的破局
昨天,东航2024年财报出炉。
这100多页,6万多字的信息量,我从头到尾读了一遍,颇有感慨。
实事求是的说,一方面2024全年营收1321.2亿元创历史新高,大幅减亏39.64亿的数字背后,凝聚了全体东航人“重新启航”的辛勤付出。
另一方面,全年净亏损42.26亿元的数字背后,有国际油价全年高位震荡的压力,有人民币汇率波动吞噬利润的无奈,有全行业在口罩后复苏付出的真实代价。
——毕竟,当一架飞机每天飞满12小时才能盈亏平衡时,“盈利”二字说着轻松,却远没有想象的那般容易。
未来的经营发展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站在2025夏秋航季的门槛上,在全球百年变局下再看待中国民航未有之变局,如今燃油成本高企、高铁网络加密、国产替代加速,这些变量既带来挑战,也孕育机遇。
回望东航过去一年多来的重大变革,这种努力,让我看到了一个"破局者"的姿态:
成本管控突围,止血能力肉眼可见:行业普遍承压的背景下,同比减亏近40亿,经营性现金流猛增40%,手握373亿真金白银,这是穿越寒冬的底气。
客运产能突破,国际航线杀出重围:全年运输总周转量达252.5亿吨公里,同比激增36.3%;旅客运输量1.41亿人次,同比增长21.6%。夏秋季平均航距同比拉长3.3%,用"长途增量"对冲高铁分流效应。国际航线强势反弹——曼谷、新加坡等核心国际快线日均班次突破两位数。上海-欧洲航班量反超2019年,新开利雅得、马赛等11条航线,藏着"一带一路"上的新商机。
国产民机商业化破局,C919扛起大旗:作为国产大飞机C919全球首家运营商,东航C919机队规模扩容至10架,执飞6500余班次,载客量突破50万人次。在浦东、成都、西安等枢纽机场,C919的平均客座率达89.7%,高于同航线其他主力机型1.2个百分点;其每座公里成本较窄体机降低18%,为开辟二三线航线提供了成本利器。在与波音空客的竞争中助力着"中国制造"的战略卡位。
空铁联运破解市场流失,服务革命静水流深:虹桥火车站空铁服务中心日均分流3000旅客,"行李无忧"让投诉率直降27%,这些看不见的基建正在高铁主导的低成本市场中重塑出行生态和竞争力。
更关键的是,东航在三个维度上埋下了未来的伏笔:
用"小而美"的洲际快线避开北上广血战;联合吉祥航空打造"长三角国际航空联盟",计划在上海两场投放超40%的国际运力;"京沪快线"日均33班实现公交化运营,"沪穗快线"18班串联大湾区;C919频开新线,C909深耕支线,"宽体机国际干线+窄体机国内快线+C919区域枢纽"的立体布局掀起新一轮网络重构。
舱位预测算法把客座率推高到83.5%,比行业均值高出5个百分点;在2024年研发投入3.5亿元基础上,2025年启动"数字机坪2.0"计划:AI预测航班延误准确率达89%,自助值机覆盖率突破95%,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减少80%赔偿纠纷。与腾讯合作的"云端智慧客服"即将上线——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90%的常规问询可实现毫秒级响应。数字化正在武装到东航管理、安全和服务领域的毛细血管。
绿色竞争力方面,SAF生物燃料已在京沪线试用,当欧盟碳关税落下时,这就是航空业的"新能源车牌照"。
回望民航史,很少有航司能在顺境中伟大。
美西南航空在石油危机中打磨出低成本模式,阿联酋航空在9·11后押注A380成就沙漠神话。
今天的东航,正凭借上海枢纽不可替代的区位价值、天合联盟全球1000个目的地网络的协同效应、用宽体机队构筑洲际护城河,用窄体机编织国内和短程国际区域网络,“四梁八柱”发挥协同效应——当人民币汇率企稳、公商务出行回暖、全球化再次出发时,这些蛰伏的布局都将化作冲天而起的燃料。
我们正在经历的,不是行业的缓慢终结,而是新秩序的重构。
作为曾经东航的一员,我个人对公司的感情细腻又复杂。这些年来的交流告诉我,东航人自己书写的进化论,正在照进现实。
就像虹桥机场每天迎着朝阳起飞的C919,那些逆风时刻积蓄的势能,终将在云层之上转化为澎湃动力。
东航老友,希望2025咱们再接再厉,再加把劲,排除外界噪音,继续努力突破困境。
加油👏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