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李斌何小鹏再合影,三人路径已不同
不知怎么了,现在只要一看到李斌,特别是他拿起手机,脑海就蹦出一句话:“大家好,我是加电的李斌”。
每次他与其他大佬相遇,都能预感到,他要从兜里掏出手机,和大佬兄弟合拍视频了,开头一句“我是加电的李斌”,结尾一句“我们一起加电”。
加电,刻进了李斌的IP里,也刻进了观者的脑海里。
但当其他车企大佬顺随形势,逐渐改变口号,主推智驾、底盘、飞行场景、AI底层的时候,李斌是应该改改口号,还是应该坚持换电口号呢?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于3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
李斌社交平台显示,上午10点还在佛山交付ET9,11点多就已经坐在北京百人论坛的会议室里接受采访了。
他也配得上前几天自己说的要做最拼最努力的人。
在百人论坛上,他再次谈到了蔚来的经营压力。
李斌表示,大家都知道蔚来在经营方面有很大压力,需要提高效率和降本,但是在研发和充换电网络的投入仍然比较坚决,蔚来应该是研发投入在营收占比,全球最高的汽车公司之一。
李斌称,蔚来最大的“学费”是换电站布局太晚了。低估了换电站对用户买车的作用。如果2022、2023年建的再早一点的话,销量、用户满意度会更好一些。
支撑李斌这个看法的理由是,长三角江浙沪占蔚来销量的一半,加上安徽占到60%销量。这一方面取决于这些地区用户消费观念新,另一方面在于蔚来在长三角地区坚定的换电网络布局。
李斌认为换电站解决了用户的里程焦虑、满足了补能体验,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在现金储备方面,李斌表示蔚来到去年年底还有419亿的现金,今年虽然制定了四季度盈利的目标,但前面几个季度还是在投入期,包括新车上市,包括换电网络,都需要资金投入。
他表示,蔚来是唯一一家在三地上市的汽车公司,说明公司合规财务透明度受到认可,这也给蔚来募资提供了更多通道。“这次香港闪电配售只用一天就完成了,很多长期投资人通过这次成为我们的股东,市场反映比我们预期要好,这次配售增加了我们的经营现金储备,更重要的还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蔚来也在做技术降本,去年买了3亿多美金的英伟达芯片,从公司运营的角度来讲,自研芯片和操作系统能省很多钱。这对提高毛利率、运营质量非常有帮助。
所以蔚来在做的事是,继续换电站的投入、研发的投入、技术降本、管理降本、扩大融资途径等。
李斌今天在会场遇到了李想、何小鹏两个哥们,自然要抓住机会再合个影。实际上,三人已经起码快两年没单独合影了,除了去年三人站台小米汽车发布会那次。
亦友亦敌的关系十分微妙。最近小鹏某款车的屏幕夹断了5岁男童的手指,理想的两个高管都在微博宣传起理想的防夹手功能。你猜如果不是李斌拉这个局,何小鹏和李想两人能不能自愿合影。
来看看三位大佬历次的合影吧:
2020年6月,何小鹏发出了这张合影
配文“三个苦逼,在忆苦思变”
2023年7月,三个人搂得紧紧的
2025年3月29日,今天的合影
李想转发了这张照片,其他两人没有发
能发现什么呢?
2020年的合影,三个人都很清瘦,属于创业早期,在忆苦思变;
2023年,三个人气色还行,不是那么的好。
这一年,小鹏汽车营收达306.8亿元,净亏损为103.8亿元,汽车毛利率为-1.6%;2023年,蔚来汽车实现营收556.18亿元,毛利率同比下滑4.9个百分点,净亏损207.2亿元;2023年,理想迎来了首个盈利年。
今天的合影,小鹏总发型整上了,面容舒展;斌哥显得有些疲惫,既为公司经营操心,又各种奔波劳累;李想微微发福,可能因为公司走上发展舒适区了。
三个人如今的路径也不同了。
李斌每逢出场必讲换电和经营,研发和芯片也多了起来,他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换电可能是正确的道路,但如西行取经之路,理想远大,总得需要孙悟空打死一两个妖怪来震慑四方,取经之理想,要抵得过路途之现实。
期待蔚来有新的爆发点,来点新故事,肯定有技术实力的,多讲车本身的技术含量,技术的角色比换电的角色多一点,同时保持一贯的融资能力。
何小鹏现在每逢出场必讲飞行汽车,前几天发展高层论坛他讲了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量产的事,今天又讲飞行汽车、低空飞行的市场。从出行场景的拓展,AI市场的拓展,在前端技术产品应用层面,塑造一个极客形象,用这种形象来赋能小鹏汽车,转化为销量。
李想现在快成布道师了,讲底层逻辑,讲人工智能,讲系统软件,最近在讲开源。他从一个最好的产品经理,开始讲“为全世界、全行业提供技术平台,是一种价值观的开放”。他还说这是对人类打造“创新共同体”的信心。
他不是企业家了,快成哲学家了。
,?有没有感觉这三个人可以组一个公司了?分别是3个XXO?
从长远看,蔚来外的两家也不是高枕无忧,小鹏现金419.6亿元,与蔚来相当,何小鹏说小鹏还没从ICU走到KTV,MONA卖得好,其它车能否一样卖得好,飞行汽车能不能卖得好;
理想现金储备达1128亿元,MEGA坚持不改外观,新款能不能卖得好,在高手如云的通用人工智能行业会表现如何……
变量还多,且走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