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兵人引路“兵之初”,要用真情换真心

近日,2025年上半年入伍的新兵陆续抵达各地军营,开启军旅生涯。

在陆军某综合训练基地,锣鼓喧天,彩旗飘扬,新训骨干们在营区道路两旁热烈欢迎入伍女兵的到来;在东部战区空军某基地,新兵们身着崭新迷彩服,胸戴鲜艳大红花,昂首挺胸踏入军营,新训旅领导和骨干列队欢迎……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新兵将迅速投入新训生活,开展一系列课目训练,实现由地方青年向合格军人的转变。

500

新兵完成这一转变,离不开带兵人的引导。新兵入伍之初,远离故乡和亲人,当参军的兴奋、新鲜渐渐消退,面对陌生的军营环境、严格的纪律约束、紧张的生活节奏,大都需要一个角色转换的过渡期、身心调整的适应期,这个时候尤其需要带兵人的关心关爱,否则就很容易造成新兵以后的军旅人生走偏走歪。

如今,入伍新兵大多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有着更开阔的视野,充满活力与创意,同时他们大多兴趣爱好广泛,不少人多才多艺。对于他们的这些特点,带兵人应当给予更多关注,激励他们发挥特长,引导他们在强军之路上找准奋进方向,在实现自我价值中增强成就感。

《解放军报》就曾报道武警湖南总队,许多入伍前已经考取各种专业技能证书的新兵,在带兵人的引导下,利用所长助力部队发展建设的故事。有的新兵在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解读方面具有较好的专业能力,于是支持他们帮助战友分析体重变化趋势和跑步用时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分层次训练计划提出宝贵意见;有的新兵入伍前考取健身教练资格证,来到部队不久就成了“小教练”,鼓励他们用专业的热身和拉伸的方法帮助大家训练……

500

每名新兵身上都有闪光点,他们都渴望被表扬、被认可。这些带兵人给有能力的新兵提供平台空间,让他们发挥自身优势的做法,无疑就是真正走心的关爱。当然,工作上的支持固然重要,生活中的照顾也必不可少。

今天的年轻一代新兵自我意识更强烈、价值取向更多元,他们对于“浅尝辄止,走马观花”的关心是厌倦的。如何扎扎实实地知兵情、解兵忧,也是对带兵人的考验。陆军某旅基层带兵人就结合部队情况、官兵特点,探索出了“流动床铺”“换岗体验”“空白问卷”等经验做法。他们或是不定期到不同班排宿舍住宿,近距离倾听官兵心声;或是在官兵中组织换岗体验活动,遴选战士担任管理者,负责统筹安排工作,干部骨干则“客串”普通一兵,听从指挥、受领任务,以此增进官兵间的相互理解;或是为鼓励官兵畅所欲言,别出心裁地推出“空白问卷”,不预设任何问题,而是让大家自由表达对训练、管理、生活等方面的真实想法,问卷回收后,再根据官兵意见建议精准施策,优化工作安排……

这些做法受到新兵欢迎,也取得了可喜成效,究其根本就在于从新兵自身特点出发,用灵活的办法把准脉搏、找准症结、定准措施,带兵人真正做到了俯下身子“扎”进兵中,在面对面中读懂兵、在心贴心中暖兵心。

500

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部队是一个战斗集体,有铁的纪律和规矩。说到底,关爱既要有温度,还要有尺度。带兵人应当掌握严与爱、情与威的辩证法。坚持依法办事、按章行事,靠自身过硬本领赢得威信,而不能因为怕影响自己在战士心中的形象而畏首畏尾。只有温度而无尺度,就会让关爱变成溺爱,不仅对新兵成长不利,还会影响部队战斗力建设。

有爱则军心聚,无爱则军心散。只有带兵人思想上自觉尊重、情感上切实贴近、生活上真正融入、管理上严爱相济,捧出一颗真心、带着一片真情,才能增强新兵对军营的归属感认同感,帮助他们迈好军旅第一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