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大放水要来了

消费贷年年都有,只是像今年这样,推广如此频繁的确实不多见。

一方面是对前不久下发的《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作出回应,《通知》明确鼓励银行可适当提高消费贷额度,延长贷款期限。

500

于是针对消费贷的“百行大战”开始了:

招行闪电贷利率从去年底的3.4%骤减至2.58%,最高额度去到30万;宁波银行、萧山农商行等不甘示弱,各种优惠抵扣下来能把利率打到2.5%以下;北京农商行虽然利率不占优,最低都要2.68%,可额度却达到感人的60万。

另外在首贷费用、还款期限上,各行也是卷得不亦乐乎。

网友们最先给出反应,不是说要“大放水”吗,等了那么久,结果在发钱和发福利之间,选择了发贷款。

这么看的话,有种借贷广告既视感——“吃不起饭,升不起舱吗?不要紧,手机拿来,大哥帮你申请网贷。”别雪中送炭没等到,反而拉来一堆“饥荒”。

500

其实,《通知》里关于提额延期的内容,有一句是这么说的,“商业银行可根据客户还款能力和风险情况,实施差异化授信。”

简单来讲,额度给到你了,可批不批、能批多少,银行说了算。

贷款条件的确比去年宽松多了,只要有工作、有房、有车,随便一样达标就能获得贷款,但是额度能不能批足,是否享受到最低一档的利率,得看你是不是银行的“指定人群”。

一般来说,银行在贷款审核上都有一个硬指标,是否有缴纳公积金,我们知道,这主要就是指“医师公”人群,以及国央企、大厂员工。

至于其他没正式工作、没五险一金、没抵押物、网贷信用卡双重透支的人,点击下“贷款申请”就知道,很难获得太高贷款额度,要是征信再有点问题,那几乎不可能从银行贷到钱。

毕竟让银行晴天送伞,他们懂,雪中送炭的话,并不擅长。

消费贷还是有点门槛的。

既然消费贷无法真正实现“大众普惠”,为何还要大力推广?

一方面当然是要符合字面意思:满足消费需求,指的是“大额消费”,比如家电、汽车、装修等方面。

就像买车,有的人本来想全款买车,但看到比车贷利率低一倍不止的消费贷,可能就会心动,把消费贷额度用来买车,现金则留着投资理财。

除了刺激消费外,另一个潜藏意思是要帮助化债,金融消费也是消费嘛。

有个问题是,以贷还贷,债务不还在吗?

首先必须明确,化债与还债不同,并不能直接清除债务,而是透过债务置换、资产盘活或债务重组等手段化解迫切的债务问题。

去年11月的“10万亿化债”,针对的是地方隐性债务,而今年主要集中企业和个人化债。

大家都知道,从20年起往后三年挺难熬的,工厂停工、商店停业,可租金、人员成本等费用就算打个7折,仍旧是沉重的负担,很多人就是在那时起靠经营贷、万应钱等贷款勉强维持下去的。

算下时间,最长5年的贷款也该到点还了。

不过目前来看,许多人还款够呛,他们有车、有房、有稳定工作,但就是一时半会儿凑不出本金还贷,要么是借高息网贷,要么只能靠不可言说的套利搞定债务。

因此年化率普遍在2.5左右的消费贷,成为可救近火的及时雨,这是为何通知里面有“纾困”的字眼,鼓励遇到周转困难的借款人,与银行商定贷款偿还方式以及续贷服务。

500

此举也是对中产群体救危扶困的措施,起码稳住该群体的比例,低息贷置换高息贷,能多缓一口气,别崩掉了。

要是再出现大规模中产返贫现象,严重依赖金融、房产的经济数据只会更加难看。

银行方面自然是乐见其成,调降贷款利率不是件坏事,虽然息差降低了,可是坏账概率也会相应降低,只有断贷潮平息了,银行才能实现真正的盈利。

可持续发展,他们都懂,光看净利润,玩不了多久。

有些银行专门推出先息后本的还贷方式,既是为了抢客源,也是为了减轻坏账压力,现在每个月先还利息,本金7年后再说嘛,7年时间,可以帮很多人渡过难关了。

至于5年、7年后大家能不能还上。

按照康波周期的阶段划分,2030年后预计全球经济将迈进繁荣期,尽管出了特朗普这样的变数,使得贸易关口充满挑战,很难说是否能如愿等来繁荣期,但始终关关难过关关过,以时间换空间,只能相信后人智慧了。

有一点需要提醒下,不建议以此来置换房贷,一个是不符合政策、法律规定。

另一个也不划算,消费贷最多72期,万一到期续不上,或者利率变高了,还得东拼西凑补窟窿,而且一旦被追溯,随时有抽贷的风险,积少成多,次贷危机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请在合法合规前提下操作,不鼓励一切违规行为。

看到这里,有人会有疑问,目前有关刺激消费的措施,除了刺激到大家的征信外,并没有实现“普惠”原则吧?

那是因为消费贷被炒作得太火热了。

实际上,决策层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共有八部分30项举措,有关“个人贷款投放”的部分,只占其中一条,整体核心不在于提高多少贷款额度,而是“增收”“保兜底”。

像“增收”这块,重点是让老百姓的工资得到合理增长。

之前说过,当前除了民企在走下坡路外,造成内需不振的另一个问题是收入分配不均,老百姓好不容易拼命奋进,跃迁中产群体,以为能离富人群体更近一步时,阶级大洗牌就会如约而至。

在虹吸效应下,最终大部分财富都流向顶层,所以每次经济危机,顶层基本不受影响,并越来越富,而中层很快掉到底层,和低层一起越来越穷。

因此不是社会进入了低欲望时代,而是老百姓钱包瘪了,不得已才消费降级而已,这才是内需溃败的根本原因。

想要真正提振消费,光折腾「刺激消费」工具箱没用,关键是要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毕竟这是人们最主要、也最可靠的可支配收入来源了。

500

《方案》提出的措施,包括开展就业支持计划、以工代赈、稳住楼市和股市来改善财产性收入等等。

这些都是可行措施,就看后续落实情况如何了。

此外,建议设立最高工作时间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要实现收入的科学增长,而不是往美国的496压榨靠拢。

有关“保兜底”部分,更多集中在减轻城乡居民消费负担、完善生育育儿保障制度等方面。

个人觉得完善社保、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这一点刻不容缓,可以一步步来,但必须要坚定执行下去,让民众看到官方的决心,给老百姓吃下定心丸。

像城镇医疗定保的比例,从以前的40%不到,跃升至现在的60%多,就是明显进步,老百姓看病压力减少了。

只要生活保障到位,不愁没有人掏钱消费。

这一系列方案最大的亮点是,决策层看到了大家的收入不行,并逐步出台政策落实解决。

总的来说,只有着手解决就业难、收入分配不均、社会保障有待完善的问题,让老百姓真正看到富起来的希望,才谈得上刺激消费、提振经济。

这是无法颠倒的因果关系。

—— END ——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