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成没有养老金的第一代?人社部:对制度理解不到位

7月9日,针对有媒体报道“养老金2035年或将耗尽结余,‘80后’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的报道,人社部有关司室负责人表示,这是对养老保险制度理解不到位。

500

7月8日,一媒体在其名为《社科院报告:养老金2035年或将耗尽结余 专家建议年轻人尽早筹划养老投资》的文章中引用了《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数据。文中说,未来30年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勉强维持几年的正数后便开始加速跳水,赤字规模越来越大,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

文中表示:“如果按照退休年龄60岁来算,到2035年最早一批‘80后’也只有55岁,没有到达退休年龄。也就是说,‘80后’很有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

对此,人社部有关司室负责人表示,这是对养老保险制度理解不到位。这位负责人表示,对于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央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综合的、科学的应对措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完全能够保证制度的健康平稳运行。这位负责人还表示,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针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有明确解释。

在今年人社部一季度的新闻发布会上,对于我国养老保险应对老龄化压力,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明确,国家通过实施降低社保费率综合政策,做大养老保险的“蛋糕”,形成企业发展与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均衡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负担,帮助困难地区确保发放。

“2018年末,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了4.78万亿元,有比较强的保障能力。但是客观地说,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地区之间很不平衡,不仅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不统一,基金结余差异也非常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结构性矛盾问题是养老保险运行的主要矛盾。从去年下半年起,中央实施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进展比较顺利,开始有效地缓解结构性矛盾问题。”聂明隽说。

聂明隽还介绍,从本世纪初开始,国家就建立了战略储备基金,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基金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国社保基金已有2万亿左右的战略储备,而且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工作已经启动,今后还将继续加大划转力度。

此外,聂明隽还提到,各级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是逐年增加的。2019年,中央财政安排企业养老保险的预算资金达到了5285亿元,同比增长9.4%,地方财政也相应做出了资金安排。

聂明隽表示,养老保险其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制度内在的激励约束机制正在进一步健全,人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采取综合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加大基金中央调剂力度,不断提高统筹层次,加强基金监管等,同时不断加强制度的自身建设,使制度内在的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约束机制更加健全。

聂明隽表示,人社部对化解未来的支付风险是有准备的,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可以保证的。请广大的退休人员放心。


​这就是此前,《华夏时报》那那篇文章 -- 《社科院报告:养老金2035年或将耗尽结余 专家建议年轻人尽早筹划养老投资》

此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一季度例行发布会,判断一季度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并否定了“2035年养老保险金将要用光”的谣言,强调我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

500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刘诗萌张智大连报道

近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就是中国养老金在2019年实现了15连涨,调整水平为去年的5%左右。然而,随着养老险单位缴费和社保缴费基数的下调,众多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养老金很难维持当前的上涨速度。

来自学术界的数据显示着更加不乐观的前景:据2019年4月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未来30年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勉强维持几年的正数后便开始加速跳水,赤字规模越来越大,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

如果按照退休年龄60岁来算,到2035年最早一批80后也只有55岁,没有到达退休年龄。也就是说,80后很有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

“中国的养老问题是个危机确实是一个很现实、很巨大的问题。”日前,在大连夏季达沃斯会议期间,国际人力资源咨询机构美世(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李兆琦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建议年轻人尽早开始筹划养老投资。

老龄化社会带来养老金危机

美世咨询每年都会发布一份《美世墨尔本全球养老金指数报告》,使用40 多项指标对全球34个主要的养老金体系进行评价。2018年墨尔本美世全球养老金指数报告显示,考虑养老金体系的充足性、可持续性和完整性等指标的基础上,中国得分为46.2分,被评为D级。这一数值比去年下滑了0.3,不过中国自2009年被纳入这一体系后,评分最高只有48.0分,始终处于35-50分的D级。

报告认为,中国长期来看面临巨大养老金缺口, 并且在养老金隐性债务、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等问题上存在诸多隐患和挑战。随着个人寿命的延长,这一缺口的数字将持续飙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9%。通常国际标准当中,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即被认定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生育率也持续走低。2018年,全国出生人口比前一年减少了200万,人口出生率更是创下1978年以来的最低点。

根据现行的中国养老金制度,当前老年人领取的养老金来自于现在年轻人所缴纳的养老保险。然而未来,作为缴纳养老金的主力,年轻人数量不断减少,必然导致养老金总收入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不过报告也指出,中国在墨尔本养老金指数中落后于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 德国和英国等获得更高评级的国家,是因为中国发展养老金系统及其完善化仍处于初期阶段。但从整体上看,其步伐是稳步上扬的,并已借鉴了其他已发展的系统,正发展颇具中国特色的养老系统。

养老不能只靠政府

老龄化不仅仅是中国面临的问题,养老金缺口更是个世界性的难题。然而相比其他国家,在中国人们重度依赖政府和雇主,在执行这些养老计划方面仅把他们视为关键角色。

在一项关于“谁负责确保人们退休后能够获得足够的收入以满足基本需求?”的调研问题中,调查结果显示74%的中国人认为对退休收入负有个人责任,低于全球平均水平81%。其中,52%的人认为有赖于政府负责,明显高于全球的31%。

报告认为,中国人尚未建立起养老储蓄与养老投资的理念和习惯,家庭理财仍旧停留在满足日常急需的阶段。将近四分之一的人从来没有计算他们退休所需的金额只有20%的人在财务顾问的帮助下进行了计算。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养老保障是家庭理财的最高目标,需要通过一辈子的养老储蓄与养老投资来形成。

“我们不能指望社会保障弥补退休收入缺口,如果说社会保障计划所提供的支柱性福利应得到保护,国家势必需要用更多的途径来解决其长期的偿付挑战。”针对个人如何筹划养老保障,报告作出这样建议。而李兆琦也表示,年轻人应该相信复利,相信时间的力量,早一点开始投资一些能够跑赢通胀的债券或股票,每年2%收益复利20%,到最后也是很可观的。

针对当前不少人去香港购买保险产品的情况,她指出保险产品本身十分复杂,很难从表面上去分辨好坏,例如1000元的保险未必比1500元的好,也未必比它差,还是要仔细去看具体条款和收益率。当然还存在一些监管的风险,因为购买内地保险公司的产品受到的是内地保险法的保护,而在香港或者其他地方的保单并不能受到大陆法律的保护。

内容整合自新京报、凤凰网、华夏时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