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出口商品优势及 “回国建厂” 策略的挑战与变数

【本文由“听寂静之声”推荐,来自《万斯开喷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称廉价劳动力为“毒品”》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听寂静之声
  • 一直很困惑,美国要制造业回流,成不成的,万一成了,后面怎么做?

    难道美国制造业回流生产产品只给美国自己用?否则,关税战正酣的时候,美国产品如何出口?

2024年美国主要出口商品:

能源产业:原油、成品油、天然气,核反应堆和设备。

电气产业:半导体芯片及电气设备机械。

运输产业:汽车及零部件,飞机、航天器及零部件。

医疗产业:药品和医学检测治疗设备器械。

宝石和贵金属。

化工产业:包装和工程塑料等原料及其制品。

农产品。

美国这些出口商品在原料或技术上占据优势,其它国家即便加关税最后还是得买。

中国的相应产品多数解决了卡脖子,还是自用为多,在出口量上并没有替代美国。

比如2024年中国也从美国进口这些:农产品,能源产品,化工产品,芯片及机械设备等。

所以从策略上说,美国是觉得不怕关税战会很影响美国出口,因为多数产品目前替代不了。

比如飞机,别国即使都去买空客,也没有足够产能快速交付客机,现在就要用还得买波音。

而美国进口的商品,应该就是想要迫使回美国建厂的了,反正得买,就买自产的。

产品成本是会高,但建厂会增加就业,增加民众收入,通过提高收入来抵消提高的价格。

哪怕投产很慢,初期的基建就能带动一波经济和就业,等于是政府不出钱,让大公司出钱大搞基建。

另外回国建的厂多数并不要求高科技,反正自用,差点也行,普通人也能干,只要增加就业。

应该是这样的思路,至于能不能实现就得看后续。

一个看大公司的资本集团是否愿意自己出血救美国。

再一个到底能形成多大规模的回国建厂,能否全面增加就业。

还有美国能否再培养出足够多的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使新建的工厂能够运转下去。

如果资本评估下来没有多少利润,那么回国建厂可能就只是象征性的建几个,拖到四年以后。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