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上海航空的空乘一样,照亮旅客心中的光
昨天看到一则视频,当时让我心里一阵紧张:
(戳这里看视频)
经了解,这是发生在2019年7月8号FM9340航班上的一幕,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飞机还处在飞行过程中,氧气面罩已经全部脱落,一位男空乘正在客舱中指导旅客带上氧气面罩,同时可以听到,另一位男乘正在大声对旅客下达指令。
事后,上海航空发布消息称:
所幸,这只是一次故障。
但是在这次的事件中,飞行机组紧急下降,正确处置,确保了人机安全,而视频里当班乘务员的表现,着实让我有些感动,在我曾经的飞行生涯中,无数次设想过,如果在我的航班上,氧气面罩突然脱落,应该做何反应。
在真实的“客舱释压”场景里,此时飞机一定正在紧急下降,如果不系安全带,对乘务员的身体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
2016年6月15日,深航ZH9657航班在武汉空域下降阶段,高度约5100迷时遇到晴空颠簸,过载在3秒内达2.2G-0.76G,两名乘务员在完成客舱检查返回后舱的过程中受伤,在武汉落地后经过检查,其中一名乘务员腰椎疑似压缩性骨折。
同年6月20日,国航CA936航班从法兰克福飞往上海浦东,在下降前突发重度颠簸持续2秒,造成包括乘务员在内的数十名人员受伤住院,其中一人伤势严重,五人留院观察,其中包括两名乘务人员。
2017年6月4日,荷兰皇家航空KL887航班由阿姆斯特丹飞往香港期间遇到强气流,机上6名乘客及2名机组人员受伤。
上文这几个案例都是在飞机遇到气流颠簸的时候而发生的,可紧急下降时对不系安全带的旅客或乘务员造成的伤害可能会更多一点。在我们接受的培训中,发生严重颠簸、客舱释压等特殊情况,作为空乘,必须也只能在飞机平稳后或到达安全高度后才能去客舱里为旅客提供帮助,因为包括我们在内的每个人也应该坐好并系紧安全带。
但现实里,就如我当年飞行所设想的一样,如果我站在客舱中,也一定会像他一样抓紧扶手,戴上面罩,同时尽自己的可能指导更多的人采取正确的步骤。在突发状况中,不顾自己的安危,优先考虑旅客,已经成为每名空中乘务员的身体本能。
可能会有人质疑,为何飞机会出现类似的故障?出现故障后为什么又要当作真实的情况来处理?
这个问题倒不难解释,首先我们要明确,小到自行车,大到航空器,只要是一种器械,就有出现故障的可能,这跟是何种机型无关。而在航空安全的大前提下,保证航班的安全落地是第一考虑,对于飞行在万米高空的航空器来说,没有任何让我们心存侥幸的可能。
这就像很多人聊过很多次的,为什么不在飞机货舱中加装摄像头?避免由于火警的相关传感器故障导致航班备降耽误旅客行程。可在真实的情况中,如果你是当班机长,收到了火警的报警,但是通过观察,你发现货舱里没有明火,也没有烟雾,那你就真的敢百分百确定货舱中是安全的吗?
在那种时刻,人的侥幸心理稍微作祟,就真的有可能酿成一起空难,且一定无人生还。
在昨天这次事件中,当班乘务员去自己的行为诠释了空中乘务员这个职业的真谛,何为民航真情?这才是。
今天,借着上航这事,跟大家多聊几句,其实在你乘坐飞机时,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必惊慌,但你一定要听从机长和乘务员的指挥,我不能说只要听从指挥一定会平安,但如果不听指挥,有很大的可能,结局不会是你想要的模样。
去年4月17日晚11点左右,美国西南航空一架飞机,在32200英尺高空巡航,左侧发动机发生爆炸,进气道、整流罩和部分叶片飞脱,高速残片击碎左侧翼根处机窗,航班紧急降落在费城。
根据美国媒体报道,在飞机即将落地前,机长命令客舱所有人做好了“防撞击准备”,但是在客舱里的旅客,在发生爆炸后面对突然脱落的氧气面罩,并没有意识到严重性。
有的旅客除了自拍,竟然还在网上直播。
但是,释压是非常严肃的一种特殊状况,且不乱何时,只要氧气面罩脱落,你所要做的绝对不是像他一样草草的把面罩放在嘴巴上。而是要先用力向下拉面罩,以启动氧气发生装置,然后将面罩完全覆盖在自己的口鼻处。
当然除此之外,在接下来的航程中,你可能还需要做很多事情,但要记住,一定要听从乘务员的指挥,让你做的事情必须做,不让你做的事情坚决不要做,我们的目的是尽可能的让更多人的人平安落地,跟家人团聚。
平安就好。
最后,我仍然希望所有空勤机组,包括飞行、客舱和空防,对于自己的专业技能要不断的磨练,对于飞行来说,那自然说的是飞行技术,空防更不必说,但对于客舱来说,那当然不是指服务旅客的能力,是你们面对高空失火、释压、劫机、旅客病重、分娩等状况时,专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永远别忘了,我们在飞机上是做什么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