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铺子再“换帅”,低价零食围剿,信任危机未散,零食巨头如何绝地求生?

时隔仅一年多的时间,良品铺子再次换帅。

作为零食界的巨头,良品铺子(603719.SH)在2024年交出了上市以来的首份亏损成绩单。

从董事长杨银芬火速卸任到资本持续减持再到“配料表造假”风波,良品铺子能通过“换帅”迅速走出困境吗?

上任不足一年半,杨银芬卸任董事长

公开资料显示,良品铺子于2006年由杨红春创立,总部位于湖北武汉,首家门店开设于武汉广场对面,专注于休闲零食的研发、分装与零售。

“良心的品质,大家的铺子”是杨红春给良品铺子最初的定位,之后,杨红春又提出“让嘴巴去旅行”的口号,这也是“良品铺子”零食集合店概念的首次成功。

2010年,良品铺子获得今日资本的资金注入,仅用一年时间就扩张了360家店。2013年,良品铺子达到了近1300家店。

2019年,良品铺子提出高端零食定位,并表示“高端零食”将会是良品铺子未来十年的企业战略与品牌经营战略。2020年,杨红春带领良品铺子在上交所挂牌,成为“高端零食第一股”。

2023年11月27日,在良品铺子召开的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杨红春不再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改任公司董事。值得一提的是,杨红春及核心高管团队仍通过宁波汉意持有良品铺子35.23%的股份,是良品铺子的第一大股东。

杨红春离任后,良品铺子权力的交接棒放到了杨银芬的手中。

公开简历显示,杨银芬出生于1974年10月,于2010-2017年就职于湖北良品铺子食品有限公司,历任董事、副总经理等职;2017-2022年任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2017年起任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22年9月至2023年11月任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2023年11月公司董事会换届后,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作为公司老将,杨银芬最出名的战绩就是成功将线上业务做成了良品铺子的第二增长引擎。2013年,杨银芬带领团队开始良品铺子第二次创业,成立湖北良品铺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当年实现销售近亿,而线上业务也成为良品铺子后续业绩增长的重要渠道。

但市场总是瞬息万变。近年来量贩零食品牌异军突起,凭借大规模采购降低成本,以极具冲击力的“低价”策略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吸引了大量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2023年11月,杨银芬从良品铺子前任董事长杨红春手中接过指挥棒时,良品铺子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营收增速下跌、净利润腰斩、市场份额被新兴量贩零食品牌疯狂侵蚀。

为了挽救颓势,杨银芬带领良品铺子启动重大改革,实施了17年来首次最大规模降价,涉及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45%,试图通过价格调整策略扭转局势。

但从良品铺子目前的业绩情况来看,降价策略似乎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良品铺子面临的问题。

良品铺子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净亏损为2500万元至400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8亿元的净利润大幅下降。

500

截图自良品铺子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

2025年3月3日,良品铺子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收到杨银芬递交的书面辞职报告,杨银芬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总经理职务。辞职后仍担任公司董事及董事会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委员。

同时,公司选举程虹为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任期至第三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之日止,并同意程虹代行总经理职责,直至公司聘任总经理之日止。

良品铺子在公告中表示,杨银芬是公司创始人之一,其在担任公司总经理、董事长等职务期间,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授予杨银芬为公司荣誉董事长。

500

截图自良品铺子公告

公开简历显示,程虹出生于1963年3月,现任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曾任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现兼任武汉光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22年9月起任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值得注意的是,杨银芬担任良品铺子董事长一职,时间还不足一年半。如此短时间便卸任,有分析认为,业绩压力或是其离任的原因之一。

业绩承压,大股东持续减持

2025年1月16日,良品铺子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00万元到-2500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000 万元到-5000 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良品铺子2024年由盈转亏,是自2020年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分季度来看,2024年一季度,良品铺子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还是盈利0.62亿元;第二季度出现亏损,亏损额为0.39亿元;第三季度亏损额缩小至0.05亿元。

结合全年业绩预告和前三季度业绩(盈利1939.03万元),良品铺子在第四季度亏损额变大,最大亏损额或接近6000万元。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良品铺子表示,2024年公司仍遵循“降价不降质”方针,进一步在门店渠道对部分产品实施降价策略,并在产品结构上进行了调整及新品类的尝试,售价下调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影响了公司的毛利率,因此公司的净利润表现为下降。

在当下中国休闲零食市场步入存量阶段的大背景下,传统零食品牌商增长的步伐明显放缓。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4100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1654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12378亿元。这一增长态势表明,休闲零食市场已从快速增量市场转向微增市场。   

而这与量贩零食业态迅速崛起密切相关。其中,以鸣鸣很忙、好想来为代表的量贩零食品牌,直接从工厂采购商品并简化定价体系,实现了极致低价。数据显示,鸣鸣很忙2024年零售额突破555亿元,全国在营门店数超1.5万家,其凭借大规模门店布局与低价策略,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

相比之下,以良品铺子为代表的传统零食企业在量贩零食的低价冲击下,逐渐暴露出了劣势。财报显示,良品铺子2023年营收80.46亿元,同比下降14.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亿元,同比下滑46.26%。

500

截图自2023年年度报告

如今从业绩预告看,2024年对良品铺子而言,依然是艰难的一年,而资本对良品铺子信心也明显不足。

2月11日,良品铺子发布公告称,第二大股东达永有限公司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减持股份不超过1203万股,即不超过良品铺子总股本的3%。

500

截图自良品铺子公告

达永有限公司为今日资本旗下平台,财报显示,2019年年底,达永有限公司是良品铺子的第二大股东,持股1.21亿股,持股比例达33.75%;到2022年底,达永公司还持股1.21亿股,占总股本的30.30%,仍是第二大股东;但从2023年起,达永有限公司开始频繁公布减持计划,据2025年2月公告显示,达永有限公司在良品铺子的持股比例已下降到19.16%。这一消息无疑给良品铺子的股价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上市5年时间,良品铺子股价早已腰斩。截至3月7日收盘,良品铺子总市值50.85亿元,股价已跌至12.68元。

500

截图自雪球财经

深陷舆情风波,信任危机仍未解除

值得注意的是,“配料表造假”风波也给良品铺子带来重重一击。

2024年10月30日,武汉市东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举报人反映称,湖北良品铺子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良品铺子工业公司)委托生产的“桂香坚果藕粉”,产品标签配料未标注木薯淀粉但检出木薯成分;产品标签配料标注红薯淀粉的“酸辣粉”却未检出红薯成分。举报人质疑两款产品存在“配料表造假”,引发关注。

就在几天后的11月3日,打假人松哥打虎发布多条视频,称其发现良品铺子的桂香坚果藕粉配料表包含藕粉、冰糖等,但“送检样品却检出了木薯成分”。其送检了生产日期在7月1日之前的多个批次藕粉产品,且都有公证。

而良品铺子酸辣粉配料表显示,粉丝包含食用玉米淀粉、食用木薯淀粉、食用小麦淀粉、红薯淀粉等,“但送检样品均未检测出红薯、木薯、马铃薯成分”。为此,博主质疑该产品的配料表作假。

11月4日,良品铺子做出紧急声明。声明中称,对于举报人举报的问题,经初步排查,相关产品在我司及生产商于本年度的多批送检中各项指标均合格。目前,属地监管部门已对我司相关产品抽样并开展调查。

11月18日晚,东西湖区市场监管局通报此事调查结果:举报人反映的良品铺子工业公司涉嫌委托生产的“‘桂香坚果藕粉’检测出木薯成分”,“‘酸辣粉’未检测出红薯成分”的问题并不成立。

11月19日凌晨,良品铺子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条微博,内容为:良品铺子桂香坚果藕粉、酸辣粉检出成分与配料表一致。文字下面,还附上两张图片,分别是一份澄清公告和一份情况通报声明。

在良品铺子的澄清公告显示,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确认:良品铺子桂香坚果藕粉、酸辣粉检出成分与配料表一致。

然而,对于良品铺子的回应,网友们似乎并不买账,纷纷提出质疑。

快消前瞻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发现,截至2025年3月6日,共有3249条投诉中包含关键词“良品铺子”。有消费者反映:良品铺子产品存在不明异物、食品安全不过关等问题。

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更是消费者信任的基石。良品铺子的“配料表风波”虽以官方澄清告一段落,但舆论的质疑声仍未平息。当价格战硝烟弥漫,企业若以牺牲品质为代价换取短期利益,无异于饮鸩止渴。唯有坚守质量底线,以透明化生产和严格品控重建消费者信心,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守住一席之地。

零食江湖从不缺新故事,当鸣鸣很忙们以万店规模横扫市场,老玩家良品铺子未来该走向何方?答案或许藏在下一任掌舵者的战略里,也或许藏在消费者重新亮起的信任灯牌中。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