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 国文兄小刊物大手笔
小刊物大手笔
金新
收到浙江外国语学院期刊室主办的《作文新天地》(高中版),初一浏览就有一种感觉:小刊物大手笔!并将此六字敲到了键盘上,以为题。
其实,这是 套用了 2011年1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冰点人物”专刊中的一个题目“小副刊大编辑”。
著名学者向继东先生有一段时间曾在湖南政协机关报《湘声报》里责编“文化·沧桑”副刊,其朋友“几乎包括了当年中国思想文化界的所有顶尖作者,还有近年活跃的海外华人学者……吴祖光、邵燕祥、贾植芳、彭燕郊等著名知识分子纷纷为其刊头题字……版上堪称国内一流的作者队伍让任何一位大报大刊的编辑都不敢轻视。”唯如斯,向先生被誉为“小副刊“内的“大编辑”,而这”大编辑“还真有点”大先生“的意味。
当然,称《作文新天地》乃“小刊物大手笔,”绝非说涂国文执行主编的这本杂志囊括了中国语文界所有的顶尖作者,而是说该刊的编辑风格:疑文不用,用文不疑,以“伤筋动骨”为编家大忌。
记得涂先生要我为《作文新天地》撰写“卷首语”,文章出来后,发现未改一字,连标点都没动一个——
语文的核心素养在写作,不会写作等于没学语文;语文学习,其实是一个“跋涉”与“拾穗”的过程。
“跋涉”像“深阅读”,“拾穗”像“真写作”;“跋涉”是为了“拾穗”,一如“深阅读”是为了“真写作”。
阅读具有四个层次,——“基础阅读”,用以摆脱文盲状态;“检视阅读”,用以提高浏览速度;“分析阅读”,用以咀嚼内容精华;“主题阅读”,用以链接彼此关联。第四层次是高端,包括并超越了所有的层次。这种“主题阅读”就是避免知识碎片化的“深阅读”。
“浅阅读”是把外来、异质的思想强加于我们的头脑,就像印章在石蜡上留下印记;“深阅读”是以批判性思维将自己由高山仰止解析别人的读变为别人迫不及待欣赏自己的写。
只要“深阅读”,就会“真写作”;只有“深阅读”,才能“真写作”——从读经典到写妙文。一个“跋涉”有方者也肯定同时是个“拾穗”成功者。这是一种读写逻辑转换的必然。假如12年的语文学习的结果是一写文章便抓耳扰腮而非文思泉涌,那实在是“浅阅读”造的孽!
真写作”的“真”是写作的关键:“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颇似名画《拾穗者》,之所以成为世纪杰作,是因为其凝聚着米勒对农民生活的深刻感受而正视现实且不加粉饰。
“跋涉”需懂得直达成功巅峰与彼岸的艰辛,“一山放过一山拦”,“沉舟侧畔千帆过”;“拾穗”须懂得人生求学积累的不易,犹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好文章是”深阅读“与”真写作“的结晶!
当了几十年语文教师,写了几十年杂文随笔,编了几十年报刊杂志。就“殿后”者而言,尝执行主编过杭师大的《语文新圃》等多本刊物,期间发现有的编辑非常喜欢改作者文稿,常以“满篇见红”为“乐事”,为“水平”高,其实,这是“黔驴技穷”的特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