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里的各种随机混沌现象,现有的量子理论完全没法预测”
追加纠错:ITER是200亿欧元,要追加50亿欧元,不是600亿欧元,我可能自动在脑子里转换成1:3的人民币平价购买力了。
然后麻省理工认为钇钡铜氧化物超导线圈,磁场提升1倍强度,聚变效率提升15倍,可以减少体积,再考虑到ITER的设计温度可以到1.5亿等离子体加热温度,距离1.6亿摄氏度的理想三乘积加热温度很接近了,所以以后不用出现2万亿或7千亿的聚变堆了。
这一块我是完全理解错了。
————追加完毕。
【本文由“遼東_2022_12_20”推荐,来自《转:比2014年ITER增效49倍的核聚变电站才比火电便宜3.571%》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对啊,太阳质量占比是太阳系99.86%左右啊,地球上这点氘氚(锂)和太阳比算啥啊,其他星系也是类似情况,所以戴森云才可信。自己聚变,铁基超导体只比钇钡铜氧化物便宜一半,也要“钡”铁一类的稀有材料。不用铍做增殖剂需要镧铈锆钕铌混合铅做铅稀土增殖剂,依然非常稀有,难以随便建造。
至于说搜集星云材料聚变,星云里的75%左右是氕氕、氦4之类的东西,这些玩意的的聚变反应界面是氘氚的一千亿亿亿分之一,知乎有言以对默无声查过论文,按磁场每提升1倍,聚变效率提升15倍来说,可能要1000特斯拉以上的磁场。这个磁场强度的磁应力会导致材料直接断裂。
材料要不断裂,其本身或固定支架需要中子星物质,要开采中子星物质做线圈或线圈支架,都能开采中子星了,在上面挖个洞,扔点垃圾下去就能用吸积产生聚变,然后直接绕中子星做戴森云就行了,还搞啥中子星线圈啊。
其实再扩展一下,如何排斥中子星引力?如果把真空中两片铝片互相靠近时会相互吸引的卡西米尔效应中的真空零点能捕获了,就可以用负能量产生斥力了,捕获到一个太阳那么多的负能量,曲率引擎可以造,压缩飞船前部空间,扩张飞船后部空间都可以搞,超光速飞行能实现~~
但是真空零点能是随机波动,出现后必然又会返还到真空里去,极其微弱,跟引力波一样只能检测,不能捕获。属于理论上存在,工程上毫无办法的。
知乎死魂灵是585所辞职去做量化交易算法的,他就说了聚变里的各种随机混沌现象,现有的量子理论完全没法预测,所以就对外界说有湍流、涡流、XX流。然后要经费扩大规模。每扩大1倍尺寸规模,需要35倍投资。
那个聚变摩尔效应的图,根据聚变圈的每3年三乘积性能提升一倍的说法,现在已经实现核聚变了,但现实是,每次要35倍投资,2003年以后就投不下去,ITER 200多亿欧元,还要追加50亿欧元~~
不过我看到有新闻说钇钡铜氧化物线圈因为指向性超导,不用绝缘层,理论上减少97.5%体积可以大大降低成本,算是新方案。他还没提到这个,不过搜到中国实验堆的作者说了,
【采用高温超导材料的紧凑型聚变装置可以降低建造成本,但是第一壁中子辐照损伤会显著增加,更换周期也会相应缩短。】聚变能源研究态势及展望丨中国工程科学|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14/15/3542203_1139332623.shtml
也就是说第一壁基材里的316L不锈钢中的微量氢,被中子照射,然后嬗变为氦泡开裂风险会相应增加,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增加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