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转正,唐山银行前方有哪些挑战?

500

1月20日,河北金融监管局核准刘立君唐山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职资格。2024年7月,唐山银行原董事长王卫国辞职,由时任行长刘立君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半年过去,刘立君得以“转正”。

数据显示,唐山银行近年来发展迅猛。2021至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9亿元、46.76亿元、61.68亿元、48.9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13%、19.89%、31.9%、8.94%;各期净利润分别为15.49亿元、21.58亿元、30.15亿元、30.7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71%、24.24%、24.77%、12.69%。

唐山银行2月6日发布的同业存单发行计划显示,截至2024年末,该行资产总额3522.38亿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8.31亿元,同比增速10.75%,实现净利润33.88亿元,同比增速为12.37%。

不仅如此,在银行息差收窄的经济背景下,唐山银行的净息差一度逆势增长,直至2024年有所回落。2022年至2024年,该行净息差分别为1.83%、1.97%、1.73%。

尽管业绩表现优异,资本市场对唐山银行却敬而远之。2024年11月15日,唐山玉龙地产名下的1800万股唐山银行股金被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网络电子竞价方式公开进行网络司法变卖,变卖周期为60天。该笔股权评估价为1.06亿元,变卖价为8138万元,较评估价打了7.65折。

这笔股权2024年9月和10月进行过一拍和二拍,一拍起拍价9574.20万元,二拍起拍价与变卖价均为8138.07万元,但均未吸引到买家。2025年1月14日10时变卖活动结束,这笔股权也随之流拍。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小银行在经营能力的提升与风险管理的强化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即使面对唐山银行这样业绩增长迅速的城商行,资本市场也需要斟酌一二。

联合资信最新的评级报告中指出了唐山银行需要关注的三个问题:1.关注贷款区域、行业及客户集中风险;2.零售贷款业务占比较低;3.关注资产质量变化情况。

财报显示,唐山银行前十大客户的贷款余额占资本净额比例从2018年末的57.69%上升至2023年末的73.50%。唐山银行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从2018年的8.41%增至2023年末的13.33%。

根据相关规定,银行最大十家客户发放贷款总额应该小于等于银行资本净额的50%。唐山银行的贷款集中度已经超过了监管红线。

研究显示,客户集中度风险可以显著提高贷款组合的风险价值。外国学者Gordy等人利用德国信用登记系统的数据,发现客户集中风险对于大额信贷组合和小规模信贷组合的风险价值分别增加了1.5%~4%和4%~8%。

唐山银行的资产不良率目前表现稳定。同业存单发行计划显示,截至2024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0.82%,较2023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但是唐山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却大幅增长,从2023年末的578.87%上升至2024年末的639.69%。

《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指出,对于超过监管要求2倍的拨备覆盖率,应视为有隐藏利润倾向,并需将超额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

另一方面,在商业银行零售化转型的趋势下,唐山银行的零售转型显得较为滞后。截至2023年末,唐山银行个人贷款余额56.30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35.29%,占贷款总额的3.61%。其中,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为27.78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5.04%;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为27.52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98.42%。尽管增速较快,唐山银行的个人贷款基数仍然偏低。

如何压降贷款集中度,推动留守转型或许是新任董事长刘立君的课题。(内容来源|远见资本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