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支持乡村学校的教师,被允许采用暴力惩戒不服管教的学生吗?

会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在观网看到了一篇文章。

500

相关链接:《杨华:乡村学校需要有效的惩戒权

这篇文章是,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华,在其著作《县中》的一个片段。

杨华在这篇文章中提到,教师对学生的惩戒权,在乡村学校中依然需要。杨华认为一方面没有家庭、村社管教的配合,乡村老师的说服教育难起作用;另一方面,学校的管教工作量大、压力大,老师在教育中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工作不可能做精做细,只能用抓典型震慑以教育一片的方式。

该文章中还举了一个例子,YW老师是湘南某乡镇中学的教师。按照Y老师的描述,学校原本是当地远近皆知的烂学校,学生们都是附近好学校筛选下来的最落后的学生。但在经历了新校长3年间的治理,这所学校变成了全县最好的乡镇初中。

500

图片来自网络

YW老师将学校“翻身”的原因,归咎于新校长颁布的一系列教育惩戒的规定。过去该校的学生十分不服管教,上课不听讲、打架等现象应有尽有。老师们如果对其打骂后如果有家长告状,那么老师可能会收到相应的处分,渐渐的也就对学生的管教不再上心,学校管理逐渐混乱。

新校长上台后,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惩戒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拨出十几万元用于惩戒学生后所出现的医院、检查、治疗等费用支出。只要老师打学生后,有肢体伤害问题由学校出钱进行医疗诊断,需要赔偿的经费也由学校出;家长告老师的状,责任由校长来承担。这些政策出台后,教学一线班主任、任课老师有了主心骨,就敢于管教、敢于惩戒乃至敢于打骂。

 YW老师说,老师这方面,只要公平公正、奖励到位,都能激发责任心,关键是学生怎么管起来。

这所学校有学生1000余人,是全县乡镇初中人数最多的学校,与该镇是大镇又有矿产有关系。该初中的学生最大问题就是不服管教:上课不听讲、讲笑话、打架、旷课、辍学、穿奇装异服、不尊重老师等,应有尽有。过去有学生跟老师对着干,老师打骂后如果有家长告状,老师就可能受到批评和赔偿,后面也就听之任之了,学校就更加混乱。

新校长上台后,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惩戒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拨出十几万元用于惩戒学生后所出现的医院、检查、治疗等费用支出。只要老师打学生后,有肢体伤害问题由学校出钱进行医疗诊断,需要赔偿的经费也由学校出;家长告老师的状,责任由校长来承担。这些政策出台后,教学一线班主任、任课老师有了主心骨,就敢于管教、敢于惩戒乃至敢于打骂。

文章还认为,乡村社会因留守化、空心化、离散化,导致村庄作为社会也无法对留守学生起到管教功能。对像Y老师他们学校这样的学生来说,教知识考学校不是首要的事情,让其正常社会化、学会做人是摆在第一位的事情。


实事求是地讲,家长对于学校惩戒学生多数是欢迎的。有家长直接就对Y老师讲,只要不打死、不打脑袋,就可以狠狠地打。


该初中的学生多数是留守青少年,父母都在外的占50%,如果单方留守加起来则占百分之七八十。留守学生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家庭父母的管教,而爷爷奶奶又不敢或不能管教,因而很多学生不遵守学校规则、破坏上课纪律、无法形成社会规范,成吊儿郎当的人。


同时,乡村社会的留守化、空心化、离散化,村庄作为社会也无法对留守学生起到管教功能,学生即便在村庄里不懂礼貌、触犯了规范共识,村庄也不能给予矫正。村庄作为规训个体的场域不再起作用。这样,也就更需要学校在青少年规训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青少年规训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纪律意识、道德意识,使学生完成基本的社会化。但是,正是在乡村家庭、乡村社会丧失管教功能的同时,中国基础教育体制也在弱化学校的管教功能,表现为不再对学生进行惩戒,使得乡村留守学生的社会化出现了问题。


对像YW老师他们学校这样的学生来说,教知识考学校不是首要的事情,让其正常社会化、学会做人是摆在第一位的事情。有些家长对学校的惩戒不明就里,偏听、偏信自己的小孩,找到学校“要说法”。学校老师给他们讲明情况和道理之后,不仅不再气势汹汹,还对学校感激涕零。老师讲的道理就是规训的道理。越是留守家庭,越能明白学校惩戒管教的重要性。


调查发现,纯农村的家长非常理解和支持学校惩戒,对老师打骂自己的小孩非但不反感,反而会感激老师,而街面上的家长则对老师的打骂有更多意见,“要说法”的多,但是老师说明之后也会服气,最不能容忍学校惩戒的是城镇的家长,他们心疼自己的孩子被老师打骂。


原因就是农村家长留守的多,无法自己管教,学校管教了他们才放心;街面上的家长自己有时间管教,但管教不过来,在学校管教面前底气不足;城镇家长则有时间、有知识、有方法管教,因而对学校“粗暴”的管教需求不大。

你支持乡村学校的教师,被允许采用暴力惩戒不服管教的学生吗?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