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印主流媒体释放重磅信号:不要全指望美国,印要多考虑中国!
编者按
最近印度主流大报都在讨论应该从印度应该从“中国+1”转向“美国+1”,虽然未必直接代表官方意见,但至少说明这已成为需要公众广泛讨论的问题,再一次昭示印度国际战略可能出现重大战略转向。简单说,莫迪政府2017年以来认为倒向美国,就能在美国庇护下全方位开展对华竞争,争取一举取代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地位。然而,近8年时间以后,印度发现,天天念叨取代中国,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对华制造业之争不仅没有胜算,国内市场还节节败退,这时反而容易被美国从背后捅刀。现在中国优势越来越明显,而特朗普的美国虽然出现颓势,但变得更加疯狂。有鉴于此,本文作者郑重提出:印度就必须从现在开始考虑“美国+1”,采取更灵活政策以平衡对美对华关系,同时对自身有充分客观的认识,切忌自欺欺人,如若不然印度就是为美国火中取栗,最后还可能被美国生吞活剥。南亚研究通讯特此编译本文,供各位读者批判参考。
图源:Getty Images
特朗普已重返白宫,但却并未向任何国家加征60%或100%的关税,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朗普四年总统任期会给全球经济秩序带来什么影响?在未来的日子里,包括印度在内的各国政府及相关企业都不得不深思这个问题。
在此,我想叉出话题,多说一句:就其全球经济地位而言,印度就像永远处于黎明时分的太阳,人们期待它有朝一日能光芒万丈,超越其他所有国家,但迄今为止印度还未能做到。
曾经,中印被视为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但那个时代早已逝去。如今,中印经济总量分别约为18万亿美元和4万亿美元,我们有生之年都不可能追上中国。
诚然,印将在几年内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然而,就印中期经济前景而言,唯一的问题就是,印未来能将人均GDP提高多少?只有提高人均GDP,才意味着印大部分人口能够从处于温饱水平,转变为至少具有一定购买力的消费者群体。
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用简单的话说,就是让人们由从事农业部门转出,进入事非农业部门,这种转移能让他们获得明显高于在农地或建筑工地获得的薪水。但是,如果说的更具体一点,答案则显得复杂且令人沮丧——印度的大部分劳动力(以及正在形成的劳动力)甚至连相对低技能的白领服务业工作都无法胜任。尽管印度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服务业雇佣的绝对人数规模仍相当可观,但任何服务业能够主导印度经济转型观点都是彻头彻尾的妄想。
印度制造业为什么无法兑现承诺的就业岗位?这就成了无法回避的问题。世界上任何国家想要制造业繁荣,就离不开出口。由于中国过去三十年几乎彻底征服全球出口市场,印度再想借出口浪潮实现制造业繁荣的可能性已越来越渺茫。事实上,印更担忧的是中国对印出口和“过剩产能”将损害自身制造业发展,而非在全球市场上与中国竞争。这使得印制造业的前景更加暗淡。
然而,这一切在过去十年间似乎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肆虐之后。中美战略竞争日益激烈,新冠疫情破坏全球价值链,刺激全球制造业部门了产生“中国+1”的情绪。本质上,这反映出企业的迫切需求——如果不能完全将生产线从中国转出,也要实现产业链多元化,为世界头号经济体与二号经济体的激烈脱钩做好准备。
印度拥有(相对)巨大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不断扩大的基础设施,并愿意进行更多有利于商业的改革,因此被视为 “中国+1 ”的全球有力竞争者。印已从这一态势中收获可观红利。然而,从印整体经济看,这些红利仍然乏善可陈:制造业占印经济份额几乎没有增长,但至少并没有明显恶化。
在特朗普2.0时代,印度经济现状能否保持不变?现在猜测还为时过早,但可以从其第一任期的经历、竞选活动及其最初竞选宣言窥探一二。
首先是关税。特朗普并未像竞选时承诺的那样对中国征收关税,而是利用关税作为筹码,迫使中国把抖音(TikTok)卖给特朗普钦定的美企。类似的强迫交易也可能出现在其他方面。
特朗普是典型的当权政客,认为宏观经济不过是他所交好的企业总和——这些侧近企业的利益即特朗普眼中的国家利益。美国早已过了经济鼎盛时期,不可能再出现比现在更高的增长势头。
特朗普将美国从“全球资本主义领导者”的责任中剥离出来,势必深刻影响全球经济和美国经济。然而,宏观经济学家们或他们认可的政策却无法左右特朗普政治决策结果。对于特朗普政府未来四年可能造成的任何扰动,全世界都几乎没有其他选择,只能被动应对,或是迎合美国需求。
这一切对全球经济秩序和印度意味着什么?世界或将从“中国+1”转向“美国+1”,这种说法可能有些粗略。在此模式下,每个国家都将忙于对特朗普达成交易,首先是为了保住自身在美国市场的已有份额,然后期待还能有其他收获。
世界各国和他们的企业对美议价能力取决于他们能为美国提供多少好处。
中国可以放弃抖音或允许X(原推特)进入中国运营,以避免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印则试图争取更多美国投资,并力保对美服务出口不受干扰,包括争取有利的H-1B签证计划等。
然而,印度能为美国提供什么回报?是购买美油替代俄油?是像社会发展委员会(Council for Social Development,印非营利组织,旨在通过研究和对话促进印度及全球人类发展)教授比斯瓦吉特·达尔(Biswajit Dhar)所述,开放印度农产品市场或是应美国需求降低补贴?还是购买更昂贵的美国武器,哪怕进一步压缩本已紧张的国防预算?欧洲企业会被迫更多地投资美国,而非印度等新兴市场吗?全球科技巨头是否会暂缓满足印度提出的数据本地化要求?
这些妥协虽然都不至于瘫痪印度经济,但都会带来难以忽视的短期痛苦和困扰。印与特朗普领导的美国打交道要怎么做?对印度而言,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明显是一个更具侵略性和功利性的战略伙伴,同时仍是世界上最强的超级大国。
印必须对政策进行务实的战略优先排序,除此之外别无他法。鉴于印政治经济多样性,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开启此进程,莫迪政府需对自身经济的全球地位优劣进行极其客观的自我评估,切忌自欺欺人。
作者简介:罗山·基肖尔(Roshan Kishore),《印度斯坦时报》数据和政治经济编辑。
本文编译自《印度斯坦时报》网站2025年1月24日文章
原标题为Terms of Trade | India's economic worldview will have to change from China+1 to US+1
原文链接为:https://www.hindustantimes.com/opinion/terms-of-trade-indias-economic-worldview-will-have-to-change-from-china-1-to-us1-101737643756040.html#google_vignet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