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投诉趋势:消费理性崛起助力化妆品投诉量降温

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外发布《2024 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报告中的详实数据,揭示了过去一年消费者投诉的整体态势与行业细节。

2024 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达 1,761,886 件,与上一年相比,增长率为 32.62%。在众多投诉案件中,成功解决的数量为 1,211,284 件,投诉解决率为 68.75%,有力地为消费者挽回了 12.8 亿元的经济损失。

引人注目的是,在消费者投诉总量显著增长的大环境下,化妆品类投诉却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同比下降了
1.45%。从具体商品投诉情况来看,投诉量排名前五的品类依次为食品、服装、通讯类产品、鞋类以及日用杂品。与 2023
年的数据对比,通讯类产品、服装和食品的投诉量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上升,而汽车及零部件的投诉量则有明显的下降。化妆品的投诉量位居第九,共计
33,329 件,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下降比例为 1.45% 。

500

化妆品行业作为消费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始终备受消费者瞩目。其投诉量的波动,不仅体现了产品在质量、安全性以及服务体验等方面的综合状况,更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指标,犹如行业的
“晴雨表”,直观反映着行业发展的现状与潜在问题。2024年化妆品投诉量的减少,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行业监管发力,化妆品市场乱象改善

近年来,化妆品市场规模一路高歌猛进,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在不断拧紧监管的螺丝,全方位强化对该行业的监督管理。

在生产环节,监管部门犹如严格的
“质检卫士”,对原材料采购、生产流程规范等方面进行严格把控,确保每一件化妆品从源头就符合高标准。到了销售环节,监管之手又化作规范的
“指南针”,严格规范市场秩序,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对于虚假宣传这一行业 “毒瘤”,监管部门更是毫不留情,以雷霆之势严厉打击,让虚假广告无所遁形。

这一系列监管举措如同细密的滤网,为消费者过滤出一个更加纯净、安全的消费环境。而化妆品投诉量的下降,无疑是监管成效最直观的

“成绩单”。这一数据变化表明,行业内曾肆意生长的违规行为,如今已被有效遏制。随着违规行为的减少,化妆品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消费者在选购和使用化妆品时,心中的顾虑也随之烟消云散。

企业自律意识觉醒,驱动化妆品行业稳健前行

化妆品行业的蓬勃发展,企业自律至关重要。2024 年化妆品投诉量的减少,彰显了企业在产品品质、品牌塑造及售后保障等多维度的积极作为。

当下,越来越多化妆品企业将消费者反馈视为发展的

“指南针”,主动强化内部管理,全方位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在产品研发上,精心优化配方,力求以更安全、更有效的成分满足消费者需求;在包装标识方面,严格遵循规范,确保信息准确透明,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售后服务环节,不断完善流程,及时响应并解决消费者问题。

企业自律意识的日益提升,为消费者带来了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体验,构建起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桥梁。这不仅助力企业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更为整个化妆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推动行业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迈进。

500

消费理性崛起,助力化妆品投诉量降温

化妆品投诉量的走低,消费者自身的转变功不可没。如今,消费者对化妆品知识的探索日益深入,理性消费的意识如春笋般悄然生长。

在美妆消费浪潮中,消费者不再是广告的盲目追随者。他们深知,产品的成分、功效与安全性,才是衡量其价值的关键。购买前,他们宛如严谨的研究员,主动查阅各类资料,深入剖析产品成分表;又如审慎的品鉴师,参考其他消费者的真实评价,汲取他人经验;有时还会像虚心的求教者,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力求掌握全面信息。凭借这些努力,消费者得以做出更为明智的消费抉择。

消费者理性消费意识的提升,犹如一道坚固的屏障,减少了因盲目跟风或受虚假宣传蛊惑而引发的投诉。同时,也为化妆品市场注入了一股清新之风,营造出健康、有序的消费氛围,推动市场朝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行业增速下行,化妆品投诉量缘何降低?

化妆品投诉量的降低,与化妆品行业增长步伐的放缓紧密相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
年 1 - 12 月,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零售总额为 4357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 1.1%。这一增长速度,远低于 2024
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5% 的同比增长率。

从整体趋势来看,化妆品市场的发展态势不容乐观。其零售增速自 2023 年全年的 5.1%,一路降至 2024 年上半年的 1%,直至全年的 -1.1%,持续落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行业增速放缓,揭示出
2024
年化妆品行业面临的重重困境。一方面,全国经济增长节奏放缓,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使得化妆品市场渐趋饱和。另一方面,线下销售渠道的萎缩、多个核心品类销售额的下降,以及进口美妆品牌市场影响力的减弱,都是化妆品零售额增速放缓的重要因素。

此外,行业自身的调整与升级,以及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服务标准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投诉量与市场表现。

行业问题依然存在

尽管化妆品投诉量整体下降,但投诉焦点仍然集中在虚假宣传、退换货难和售假等问题上。化妆品投诉量的小幅下降,不能作为行业完美的标志。在市场规模扩大、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的当下,化妆品行业仍面临许多挑战。

一方面,新兴化妆品品牌可能因急于抢占市场而忽视产品质量和宣传规范,导致质量问题和宣传夸大。另一方面,小众化妆品市场监管难度大,存在风险隐患,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

此外,随着线上销售渠道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中化妆品的真假鉴别、售后服务等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夸大产品功效或进行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购买后发现产品效果与宣传不符,引发投诉。同时,退换货难也成为投诉热点,部分商家在退换货政策上设置障碍,使消费者难以维权。

这些问题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对化妆品行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强监管,打击虚假宣传、售假等违法行为,推动行业自律,提升服务质量和产品信誉,确保行业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权益。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