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长遇到暑假作业

500

虽然在旅程中,我也会思考一些哲学问题。

比如,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都有每个月的烦恼,例如1月烦公司的年会,2月烦逼婚的亲戚……

进入7月,让我这一代人烦恼的问题有哪些?

烈日炎炎的酷暑?居高不下的电费?

不全。至少,还有孩子的暑假作业。

四十岁上下的人一直有一个巨大的困惑:我们小时候做作业的时候,爸妈好像都在看电视;等到我们当爸妈了,他们依然在看电视——我们在干嘛呢?

我们在陪孩子做作业。

时代啊,真不公正。

家庭作业千万种,到了暑假全家桶。平时的作业讲究细水长流,暑假的作业讲究零存整取——日常那些作业门类,集中爆发,带着整整两个月的体量,如泰山压顶山呼海啸之势扑面而来。

如果我们觉得“时间尚早”,那一定会在八月底度过极其艰难的时刻,在倒计时的钟声里,感受鸡飞狗跳的乐趣。想到这个场景,就会夜不能寐。所以这几天,就算我们在国外,孩子依然得背着作业走。

少数人觉得,应该“让孩子自己安排,自觉完成”——得了吧。首先,孩子书包一甩玩儿去了,就是他的自觉;其次,不少家长表示,只要翻开那些作业,就会发现大量的“亲子时刻”,上面明明白白写着,“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感受学习的乐趣吧”——这里不仅仅有孩子的自觉,还有家长的自觉。

乐趣不乐趣的事情,家长冷暖自知。抖擞精神,协助暑假作业,是责任,是刚需,是召唤。

但响应这种召唤并不容易。按难度来分,我把作业分为“坐、走、躺”三类,难度依次递增。

坐,就是“坐在家里也能帮忙完成”的种类。例如书面作业的检查,书籍的阅读等等。难度最高的,可能是做一张小报,靠着剪刀浆糊,大概率也能奉献出一个不太丢人的作品。回想起来,我们这一代小时候的作业,如果需要家长协助,九成九都是这样的品类。

这属于需要家长投入精力的“小考验”。

走,就是“需要走出去才能完成”的种类。最典型的,就是要完成若干篇游记,记录若干个城市,盘点若干场活动。你要说暑假“不带孩子出去旅游”,“这个作业就不做了吧”,全世界都没人相信。有些注重科学探索的,还会让孩子收集一些植物叶子,弄一点昆虫标本——每到这时候,淘宝店里卖昆虫的生意就格外红火——不是当家长的不肯给孩子捉昆虫,是小区的除虫除草工作做得实在太好了,水塘里连个蝌蚪都不好找。

前段时间有大人骂孩子笨,说“你没吃过猪肉,难道没见过猪跑吗”?

孩子一愣,猪肉吃过不少,猪跑是真没见过。

这属于需要家长投入精力、并且投入金钱的“中考验”。

躺,属于“终极大考验”。面对覆盖多种题型、渗透不同领域的暑假作业,家长们还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例如,我一位朋友,看到的暑假作业居然包括“和家长四手联弹一首钢琴曲”(后来得知不是必做,善哉)。

这位朋友对着客厅横看竖看,都不觉得有空间放得下钢琴。看着五音不全的儿子加上五音不全的自己,陷入了深深的茫然——四手弹橡皮筋,不知道行不行?

当然也有一些励志故事。例如,有位妈妈,看到“和妈妈比比,谁游泳更快”的作业,硬生生地在暑假里学会了游泳。近四十年的旱鸭子历史,在暑假作业面前宣告终结。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知难而退,选择“躺倒装死”。

面对大考验,投入金钱和精力也来不及了,干脆,就编吧

曾经有人问我,如何判断我这一代人的能力。我说,有一个还挺实用的判断方法,就是看看这个人对付“暑假作业”的本事:能轻松完成小考验的,认真有耐心;能顺利完成中考验的,家境还算殷实;能摆平大考验的——

那绝对是家长届的天之骄子,人中龙凤啊。

一个背景音

“你们遇到过作业的考验吗?留言墙交给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