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原创: 文字为王 边界猎人

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人类在成长的道路上寻找自己生存意义的问题.

 

500

生存意义和很多重要的问题相关, 人的幸福和快乐, 理想和野心, 内心的安宁, 投身的事业, 甚至对世界的影响, 都取决于人对自己生存意义的理解. 找到自己的生存意义,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孩子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人生, 所谓少走弯路, 赢在起跑线上, 就是指能在少年阶段找到自己的生存意义, 让人生脱离迷茫, 可以坚定勇敢的成长.

 

然而, 生存意义并不像秃子头上的虱子那么显而易见, 有些人甚至终其一生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那些天生就知晓人生意义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 他们完全不用经历寻找而不得时的困惑, 更不用为寻找生存意义付出代价, 他们只需要跟随那显而易见的内心,就足以获得属于自己的信念, 他们的人生不需要走弯路.

 

拥有这种天赋的人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这种幸运不同于那几千万分之一的一瞬间的幸运, 而是整个人生的幸运. 这类人身上并不存在普通人的困扰. 这里所讨论的问题与他们无关.

 

不幸的是, 这类受上天眷顾的人并不占多数, 我们无法祈求自己的孩子也拥有这种幸运. 只能在孩子拥有这种幸运时帮助他们不要浪费天分, 而在孩子没有受上天眷顾时帮他们尽快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意义.

 

教育就是教书育人, 可教书育人又是什么?

 

可以说生存意义就是教书育人的终极目的, 凡是不以此为目的的教育都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 空喊口号胡作非为而已.

 

生存意义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属于自身,基于自身, 用于自身的. 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别人的生存意义, 甚至难于理解别人的生存意义.

 

父母作为最亲密的人, 并不必然能够理解和接受孩子的生存意义, 但父母可以成为孩子寻找生存意义旅途上的天然伙伴. 这个身份是教育的基础, 却不是教育中的正义.

 

虽然教育应该以找到生存意义为目标, 然而对于个体来说却并不知道他的生存意义是否必然存在并可以清晰的展现出来, 这是教育所面临的重大困境.

 

教育并不是无中生有的给孩子们赋予生存的意义. 教育更像种花, 在花开之前, 没人知道花的真正颜色是什么. 负责种植的人能做的只有提供花生长的条件, 和欣赏花开时的美景.

 

当我们细细体会教育的实质时, 会感叹教育能做的事是如此有限, 就像隔着一层永远无法打破的玻璃,能看到, 能听到和能感受到的是那么少, 只要孩子们轻轻一躲闪, 我们就再也感受不到他们了. 所以我们只能把他们尽量吸引到玻璃前, 避免他们一转身闪到我们感觉不到的地方去.

 

所以, 我们不仅要因材施教, 同时也必须吸引孩子乐于在我们面前表现真实的自我,只有在真实的环境中, 孩子们才能展示真实的自己, 接受真实的自己, 并从中发现自己生存的意义.

 

既然说生存的意义属于自身, 基于自身, 用于自身, 那就意味着生存的意义完全是个人的事. 人们要根据自身的各方面条件, 如身体条件, 头脑条件, 家庭条件, 社会条件等, 来发掘内在的动力, 最终指导自己的人生行为, 并有勇气承担一切随之而来的成功与失败.

 

教育若让人不基于自身条件而妄想,或让人失去内在动力而消沉, 或让人不愿承担自己的人生而逃避,这种教育就是确定无疑的失败了.

 

当最基本的实事求是精神和做人的精气神都失去了, 我们所说的有知识, 有道德, 有用的人就只能流于一句空话.

 

所以任何有损于个人认识自己, 接受自己的教育方法都不可取, 是教育者应竭力避免的. 例如: 强迫式教育, 贿赂式教育, 欺骗式教育, 恐吓式教育, 宠溺式教育等等.

 

这些方式有的迫使孩子放弃自我, 有的为孩子制造虚假的幻象, 它们都为孩子的人生设置了视之不可见的弯路. 让他们从刚开始就陷入了一种不知何时能走出去的迷雾之中, 结果只能受世界的牵制, 永远也找不到真正的自己. 这是赢在起跑线上了吗?不, 这是确确实实的输在起跑线上了!

 

何谓真正好的教育?

 

教育首先要做到灵活变通, 因材施教, 要求教育者有双识人的慧眼. 人们已经总结了很多应对不同情况的教育方法, 然而真正重要的却是如何理解我们所面对的这些孩子. 基于错误理解所采取的教育措施, 甚至比什么都不做所产生的危害还要大.

 

然而, "如何证明我们对孩子的理解是正确的"这件事本身却极为困难.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他们仍处于既听不懂复杂道理, 也说不出内心想法的状态, 一旦遇到问题, 试图让孩子开口说话都已经变得很困难, 更何况让他们清楚表达内心想法!

 

此时, 家长的介入就显得很有必要. 家长可以依靠与孩子长期接触的优势,比老师更容易理解孩子的想法, 找出问题的合逻辑的解释, 然而这仅仅是缓和了问题却并没有解决问题. 因为即使是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陪着孩子的家长, 也不可能完全理解孩子是怎么想的, 更何况有大量家长并没有时间精力或者意愿去了解孩子的想法.

 

大家试想, 在这种情况下, 孩子说不清, 家长或老师又强行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的状况下, 事情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偏离航线.

 

孩子作为整个教育行为的主体, 只能这样弱势的接受着大人们的任性妄为, 运气好的时候一切顺利, 一旦运气不好, 大人们都理解错了, 那么孩子就只能默默承受所有的后果,然后改变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了.

 

教育者要想摆脱加害者的身份, 就必须首先用尽一切办法理解孩子, 像医生经常检视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一样, 不断检视教育方案的效果, 根据现实状况及时调整, 不间断的进行自我行为的检视和反思. 只有谦卑敬畏的面对眼前的孩子和他们的未来,我们才能少犯无法挽回的错误.

 

孩子们的情况一定是千差万别的. 一招鲜吃遍天肯定是行不通的. 最最理想的教育是孩子们沉浸在属于自己的环境中, 拥有一切成长的条件, 他们可以安心的去探索和体会自己的人生. 在这里, 他们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并愿意为之献身.

 

我身边就曾经出现过这样的孩子, 在小学二年级的年纪就明确知道了自己想做的事,并愿意为之努力. 那真是个无比幸运的人, 在成长历程中能阻挡她的可能就只有错误的教育了.

 

在面对这样的孩子时, 什么都不做或许就是最好的教育. 如果有能力, 就引导一下, 否则应该尽量避免成为他们成长的阻碍.

 

这样幸运的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大多数人需要的是一套科学的方法, 用以指导日常的教育工作.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 必须先基于对自身客观条件的了解才能制定恰当的策略, 包括智力, 记忆, 身体, 外貌, 家庭, 地域, 社会等基础条件. 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环境存在, 这些条件既有可能成为成长的助力,也有可能成为成长的阻碍, 要如何取舍则取决于孩子自身对生存意义的理解.

 

作为父母, 应该负责提供环境并引导孩子进行尝试, 甚至可以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强制孩子尝试. 但这些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 并清楚的认识自己而非其他. 如果忽视了这个目的, 反代之以攀比, 幻想, 或对家长自己人生的不甘心等其它目的, 无视孩子的自我, 把孩子当成满足私欲的工具, 这样的教育必然是最差劲的教育.

 

教育是一个充满了可能性的旅程, 没有人能承诺我们的付出会有结果, 更没有人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有结果,我们惟有保持耐心, 谦卑和谨慎, 才能在这漫漫长路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所以, 教育是一个纯粹奉献的事业, 值得人们的尊重.

 

对孩子来说, 这也是个漫长的旅程, 不知何时才能看到曙光. 这时难道应该因为看不到曙光而止步不前吗? 不! 正相反, 孩子们应该为找到生存的意义而努力打好基础, 准备着一旦见到曙光就能立即起飞,因为我们已经为这一刻等了太久.

 

打基础是为了未来的起飞, 所以学习的内容就要包含对未来有益的全方位内容. 我国因为存在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高考制度, 使得国内教育呈现出一种唯分数论的倾向, 虽然也存在历史原因, 但现状迫使教育潮流不自觉的倾向于考试大于一切, 分数大于一切. 在这种压力下, 广大的学生们只能放弃其它方面要求, 把全部身心投入成绩建设中, 考试成绩成了人生硬通货.

 

从社会意义上来说, 这确实是最公平的竞争方式, 谁靠自己的努力挣到了更多分数,谁就能"买"到更好的教育资源,进而获得改变人生路径的机会. 但对个人来说, 却容易使人忘记寻找生存意义的基本目标, 从小就身不由己的卷入了社会上的生存竞争,并最终耗尽一生.

 

"高分低能", "迷茫的一代", "贪污腐败","道德败坏", "没有信仰", "没有底线", "唯利是图", "巨婴"等等社会现象, 就是社会为这种模式所必需承受的代价. 其间道理并不复杂: 没有品格的约束, 能力越强危害越大.

 

人是受精神驱动的生物, 在漫长的人生中, 不可能只为了生存而生存, 他要有事业,有爱情, 还要有爱好, 有健康, 有见识. 生存只是人类精神追求的基本保障, 它既不是终极目标, 更不是人生的全部.

 

所以, 仅有知识建设, 对孩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教育者, 我们还应该跟孩子们讲哲学, 让他们了解世间的真理; 应该让他们多接触多尝试外面的世界, 增广见闻; 应该为他们提供优秀的成长环境, 使之可以自由探索, 主动成长; 还要增强他们的体格, 让疾病远离, 心理阳光; 更要保障安全, 为他们寻找自己提供更长的时间.

 

给孩子们提供全面的环境和引导, 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生存的意义, 并能实现自己生存的意义, 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