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火了,割韭菜的也来了……
DeepSeek火了,乱象随之来了。
比如,“教你用DeepSeek年入百万”,听着心动不?
网上一水儿的“亲授”“实战”课程,生财之道言之凿凿。下单课程之后会不会发财很难说,“老师”们反正肯定能赚钱。
再如,仿冒DeepSeek域名。
正版网址叫deepseek.com,高仿版的山寨域名也很接近,deepseekr3.com、deepseekcoin.net……一不留神还真眼花。
仿冒域名界面(图源:网络)
这年头,什么火,一定有跟风而来的坑,以及摩拳擦掌想割韭菜的人。这些山寨网站,传播恶意软件、窃取个人信息、骗取订阅费用;那些想割韭菜的,甚至推出了所谓“空气币”(无实质价值的虚拟货币),宣称自家网站“能买DeepSeek内部原始股”,大搞投资骗局。
据网络安全公司奇安信监测,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2月3日期间,出现了2650个仿冒DeepSeek的网站;仅1月28日单日,就有800多个仿冒网站“横空出世”,其中60%解析IP位于美国,其余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德国、立陶宛、俄罗斯和中国。这意味着,用户可能面临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的网络攻击,安全威胁更复杂,治理难度也更大。
为啥仿冒域名大行其道?
有的是商业投机,蹭DeepSeek热度,售卖相似域名;有的是不法分子利用用户对技术的热情和认知盲区,搞虚假域名,企图快速变现。
一旦仿冒域名充斥市场,首先用户财产与信息安全面临风险,比如个人信息被窃,被钓鱼网站欺哄着买“空气币”“原始股”;其次,李鬼会拖累李逵,仿冒域名丛生,影响用户对正版产品服务的信任;仿冒域名的全球化分布,也提示网络治理的全球化难题,一旦仿冒域名被跨境诈骗组织等不法分子利用,监测防御将需要更多协作力量和技术手段。
咋办?
认准官方渠道。DeepSeek已在官微发声,提醒用户从官方渠道下载使用,别被仿冒平台的收费行为欺骗。
同时,要保持冷静思考。技术创新带来市场热潮,别有用心者难免拿它做噱头、博眼球。人工智能是帮手,是工具,用好了对学习、生活、工作都有不小助益,但千万别指望靠它点石成金、一夜暴富。
企业或监管部门,也得建立动态防御机制,进行风险知识普及,对异动做实时监测并快速响应。
总之,技术红利要享受,安全风险要化解。这才是新技术的正确打开方式。
(图源:DeepSeek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