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结构全球独一,更适合越来越复杂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本文由“kk1”推荐,来自《GDP背后的深层次思考》评论区,标题为kk1添加】
早在小红书对账之前我就提出过,中国和美国经济结构有本质不同,以GDP数字衡量生活水平是荒谬的。
中国是公有为主体,私有为补充的社会主义国家,土地、资源和国企,是财税的主要来源,私有领域的纳税是次要来源。美国是纯私有制国家,财政完全来自于纳税人。
正因为有着巨大财富的支撑,中国人在养老、医疗、教育、扶贫、基建交通、国家与社会安全等方面都能享受到优质与廉价的服务,美国因为私有制多年发展,导致财富的集中,土地资源与赚钱行业的巨大的财富其实早就脱离了财政领域,成为富豪资本家们的独享收益。于是财政负担不可避免地全部压在了中产头上,而且负担越来越重。这和历史上土地兼并导致财政危机再导致社会失序的戏码一样。
土地资源财富与巨大收益经济领域被私有者占据并逐步脱离国家财政税基的现象,是私有制社会的必然结局。
网络梗说单是中国一个烟草公司就撑起军费,我查了下美国的英美烟草公司,一年利润上千亿,给国家纳税区30亿。也就是这么赚钱的行业,对国民福利贡献区区3个点。估计其他的金融、能源领域也差不多。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普通人gdp收入几倍于中国人,生活水平却远没有这么大差距的原因。负担太重了。
但中国这种经济结构全球独一份,这种经济结构也更适合越来越复杂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优越的基建、社会安全管理水平与巨量的高素质人口,使这个地区成为开展工业制造的最好地方。中国制造卖价低,是因为成本低,不但优秀基建的成本低,优秀人才的成本也低。
但恨国党先不要嗨,中国人工成本低,是因为中国人用不着支付高昂的服务费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教育、扶贫、基建交通、社会安全服务。这些在其他国家都需要极高成本的服务都由国家土地资源和烟草石化这些国企承担了。
不止美国,包括欧洲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以及包括印度在内的不发达国家,都面临土地资源财富与巨大收益经济领域逐步被私有者占据并脱离国家财政税基的现象。正因为财政压力完全压在中产头上。巨大的生活成本必然导致用工成本高,但是这么高的用人成本,工业压根儿用不起啊,所以这个国家就只能往服务业拼命卷了。印度这样的国家也一样,搞工业完全没法和搞其他产业比。
以前以为中国人优势是吃苦耐劳,小红书对账后才知道美国人更吃苦耐劳,打三份工,干到六七十岁,间中还得卖血。中国人看了都流泪。但这么吃苦耐劳的国民为啥就去工业化了?
私有制下财富的垄断与集中,将会削弱这个国家的工业能力,我认为这可以作为美国去工业化的另一种解释的理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