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 YU7?先看看这台 14000 公里的创始版 SU7 现在咋样了!

各位买新能源车的时候,会考虑二手车么?

反正脖子哥我是有点心动的,二手新能源大部分年份都很近,里程数很低,而且一看价格全是骨折价,首任车主都帮你亏的差不多了,二手买过来直接美滋滋。

500

500 但是有一台车极其特殊,不仅没有骨折,反而是原价,甚至加价在卖,那就是咱们差评的小米 SU7。

脖子哥上一次遇见这么违背市场规律的事儿,是我用了三年的富士相机,被人加了两千买走了。

富士的相机圈茅台头衔早就坐实了,那今天,请允许我给大家隆重介绍一下新晋的车圈茅台——小米 SU7 。

500

此时此刻如果你打开小米汽车 app ,下定目前交付速度最快的 SU7 MAX ,你最快最快也要等到 7 月份才能提车,你现在去订一台牛马伦,基本也是这个等车周期,这种超级加倍的等车周期也是 SU7 目前保值率惊人的最主要原因。

某红薯上很多车主在分享其他品牌的订车图片的时候都会加一句, “ 想买小米,但实在不想等了 ” 。

500

如果你真的下定决定想要购买一辆 SU7 二手车,或者你是仍然在等待的准车主,亦或是想等等明年二手 SU7 跳水的终极等等党,这篇文章都很有参考价值。

500 今天,脖子哥就来跟大家聊聊,在深度体验了一万多公里之后,我们自己的这台小米 SU7 MAX 都遇到了什么问题,二手 SU7 到底值不值?

先聊机械层面,首先是转向问题。

500

SU7 锐利的转向一直备受车评人的好评,几乎没有虚位的转向可以让你非常准确的判断车头的指向,再加上灵活的车尾和优秀的车身循迹性, SU7 的操控有口皆碑。

不过在一万公里之后,我们这台 SU7 的转向相比于新车状态,在中心区的指向性变的模糊了一点,以前是轻轻一动车头立马就有反应,现在需要稍微多打一点角度,才能再和车头呼应上。

500

500 我先叠个甲,脖子哥猜哈,有两种可能。

一种就是过于锐利的转向出厂设定,让转向机出现了一定的磨损,再加上差评的大家这年如狼似虎的开,底盘胶套变得有点松弛,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情况。

500

另一种就是小米通过 OTA 调整了转向的标定。

因为之前的转向。。。说实话,即便在舒适模式下都会太锐利了,转向阻尼也调的很轻,导致开的时候得不断的修正方向,有点累。

500 再加上这是一台 673 匹的大马力电动车,老司机都很难放松的去驾驶,更别说新手了。

上一个这么搞得是阿尔法罗密欧,好是好,但你看看阿罗的销量和两极分化的口碑就知道,哪个正常人开阿罗?你开吗?

500

所以这个转向的变化有可能是小米收到咱们车主的反馈,OTA 优化了一下。

500 各位差友车主有遇到类似的转向问题么?欢迎在评论区交流一下。

最突出的转向说完了,第二个就是在风口浪尖上的 “刹车”。

前有堂主天马上墙,后有教主首钢钟摆,一万公里了,我们这台 SU7 MAX 创始版的纯原厂刹车还健在吗?

堂主名场面

500

500 压根不虚,活的还挺好的。

可能是网上叠的 buff 太多了,导致大家都觉得 SU7 这套原厂刹车就是纯纯垃圾。

实际上我们也下过赛道, SU7 的原厂刹车在连续重刹的情况下确实很容易出现热衰,赛道驾驶确实是扛不住,所以简单刷了一下之后我们就没有继续了。

啊对,我们还玩了漂移。

500

不过这种情况只会在赛道里出现,但日常使用下,SU7 的这套 NAO 材料刹车皮完全够用,我们这台的车目前还有不少的余量。

500

500 本着严谨的态度,我们实测了一下 SU7 的制动距离。

三次 100km/h 到 0 全力刹停,平均成绩 35.65m ,相比新车状态,这套纯原厂的刹车在一万公里之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衰减,各位差友可以放心了。

500

500 不过,如果你想着 “我可以不用,你不能没有” 的话,小米官方推出了高性能刹车套装,4133 元,冲!

哦,忘了一点没说,再次提醒大家一下,SU7 现在用的是博世最新的 DPB+ESP 10.0 全解耦线控刹车方案,也就是说,SU7 的刹车没有机械连接,纯靠电信号去传输刹车指令。

这意味着,无论这个刹车皮磨成什么样,刹车热衰减有多严重,你踩下刹车的脚感都是一样的

500

脖子哥作为汽车博主,理解全解耦是自动驾驶(纯电控)的必经之路,但在技术还未完善之前,我跟各位车主一样,都是小白鼠。。

500 所以,我们也在这呼吁博世给线控刹车做一套模拟脚感的功能,不然随着这套刹车方案的普及,下次上热搜的可能就不是小米了。。。

500

作为差评的工作车,节俭的脖子哥必然得关注 SU7 的电耗。

500 咳咳,又到了叠甲时间。

虽然 SU7 的风阻系数只有 0.195Cd、虽然 SU7 是全域碳化硅、虽然小米说他们有超低能耗的 BMS(电池管理系统)。。。

但 SU7 毕竟是台双电机四驱, 673 匹的性能猛兽,这要还能做个 10kwh 出头的电耗,那物理学真的不存在了。

500

所以,SU7 的表现如何呢?

我们这台 13909 公里的 SU7 MAX,平均电耗为 19.2 kwh/100km,实际续航里程在 500km 左右,现在气温比较低,能耗又加了一点。

500

说实话,还好。

不过,如果你没有那么强的动力需求,那可以选后驱版,续航里程不比 MAX 短,电耗还低。

500 但!MAX 版可是 673 匹啊!

对标内燃机那就是 V8 , V8 啊朋友们,同样的动力,电车真省多啦。

500

如果你只是关心一万多公里,这台车都出现了哪些问题的话,那到这里其实就聊完了。

500 很少是吧,脖子哥也没想到会这么少。

我们之前其实很担心车辆异响的问题,因为很多新势力的第一台车往往装配工艺不太行,开了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有异响。

但目前来看,SU7 的一致性还不错,除了正常损耗之外,基本没啥大问题。

所以,如果你想入手二手车的话, SU7 起码在头几万公里的质量稳定性是没问题的。

500

既然问题这么少,为啥文章还没结束呢?

当然是军儿当初画了不少饼,什么城区 NOA、米家生态链、各种配件,咱们还得看看 SU7 到底实现了多少。

500 先说智驾吧,11 月小米推送了无图 NOA,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简单来说,这套无图 NOA 把小米智驾从勉强及格拉到了优秀的水平,不管是覆盖率还是可用性,完成度相当高。

500

至于现在很火的端到端,我们在广州车展结束之后也抢先体验了小米的测试版本。

最新的情况是小米已经实现了城区 NOA 和代客泊车,也可以车位到车位,体验也很丝滑,部分先锋团车主也推送了这个 “先锋版” ,估摸着正式版很快就能跟大家见面。

篇幅有限,感兴趣的差友可以移步汽车部的抖音号去看具体的评测。

500

500 不过另一块智能生态的大饼,现在看起来似乎不太明朗。

基于澎湃 OS ,小米的人车家生态确实构建起来了,不过总体上来说并没有出现什么颠覆性的玩法,无非就是通过车机操作家用电器之类的,和手机上的米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在上市的时候,脖子哥更期待的是小米的 CarIoT 生态。

想象一下,油车有的三联表,那我小米也可以有一个电池电控电机的三电表,甚至跟油车一样我可以刷车机刷程序,聪明的人民群众会在某宝某多多上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搞出一堆配件。

脖子哥朋友 86 的日本进口三联表,得大几千

500

但现在啥情况大家都看到了,除了小米自己陆陆续续上了像底盘氛围灯、双表盘的春节表情之外,大家期待的百花齐放的第三方智能配件,脖子哥找了又找,反正是没找到。

之前在 B 站发布这期视频内容的时候,也有差友留言说他真的想尝试做一个配件,但搜遍了小米开发者平台,也没找到关于如何利用 PIN 点和车机联动的半点文档。

500

Emm。。。可能是因为车规级的配件相比于消费级的配件产品,做起来安全标准更严苛,所以小米暂时还没有开放 PIN 点接口的开发者权限?

但这种权限要是开放了,可能又涉及不少汽车的敏感参数了,如何把握这个开放的度,可能才是 CarIoT 难以落地的原因。

无论如何,这块饼仍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500

ok,说了一堆,回到咱们最开始的问题,二手 SU7 值不值得买?

 如果只聊产品的话,脖子哥觉得还是值得的。

在硬件上, SU7 有着优秀的体验,产品一致性目前看来做的很不错,只要没发生大事故,你不太需要担心车况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小米的质保跟车不跟人,二手车主有问题也可以找小米。

500

在软件上, SU7 正常的人机交互和语音助手其实做的非常好,只是在我们更期待的 NOA 和智能生态上,目前看起来只能说是,未来可期。

不过以目前小米呈现出来的实力和决心,脖子哥觉得这个未来可期,不是句空话。

但是但是,脖子哥还是建议你再等等,二手加价买新能源真的太抽象了。

而且这个离谱的价格,在小米不断爬升的产能面前,已经有一点要跳水的迹象。

500

再加上现在的新能源产品迭代这么快,就算小米一年磨一剑,今年也该磨好了吧?

500 哦,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 YU7。

那 SU7 包跳水了。

图片、资料来源

实探小米汽车二期工厂:工人全天赶工,今年底能封顶 —— 每日经济新闻

差评汽车部B站视频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