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巧合也不是国运,是实实在在的人民史诗
【本文由“星辰大海路上的腹黑兔”推荐,来自《冯骥:DeepSeek,可能是个国运级别的科技成果》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不,这恰恰是人口基数摆在那里。80后到90后每年两千多万接近三千万的新生儿,当时的大学生各个都是百里挑一的天才。
人口规模庞大又有义务教育帮扶,人才充分竞争的结果。这个结果离谱到再差网吧大神也能出一个黑神话制作人冯骥!
这不是巧合也不是国运,是实实在在的人民史诗。
25年2月19日,我发现很多人对“人民史诗”这个概念理解过于浅薄将下列文字补充进去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383532讨论原址,
我是非常支持黄文政老师的观点。
有网友留言说
“口越多资源分配越少,起点则越低即越穷,所以发展再快,分配到人均的红利就越少,而且发展出的很多红利还被超多新生人口稀释了,然后社会发展几十年,好像发展很厉害了,实际上人均还是很低,人民获得感很低!这不就是1978年到2010年间发生的故事吗!你只要你的国着起来发展很好很无敌的宏大叙事,不在乎当下我们劳动者们做牛马被生活各种大山压得喘不过气的现实!”
我的看法是:
错了,只有人口越多红利规模越庞大。
出问题的内卷卷出来的人才过于强大,他们通过自由竞争掠夺了菜鸡肉狗陪练经验卡这些活生生人的资源,造成了留后困难进而出现人口萎缩。
我就问你一个问题。
你有想过御宅族社恐出了个哪吒制作人饺子吗?
你有想过网吧大神唐百万们出了个冯骥吗?
美国不是没有对我们进行人才掠夺,我们的人才也不是各个都去美国进修后都回国的。但我们仍然做成一系列成就,包括近期小热点的杭州刘小龙。
杭州六小龙有几个不是80后的?有哪个是清北的?为什么是他们而不是清北生?你有想过这个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吗?
我的理解是,这个现象的背后答案是“在于我们的后备力量储备力量是否足够,也就是人才规模是否充足,竞争是否足够激烈,年龄结构是否年轻。”所以你会看到黄老师说“分配机制不到位,使得人们生活尤其是底层生活变得困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使得很多人成为经济上的无效人口!”